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5,(50):31-33
近年来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对全球的扩张。据日本汽车部品工业会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厂动向调查报告称,近几年来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二位数增长。究其原因,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日本整车公司在海外工厂的配套需求,而且也来自海外其他整车公司对“高品质的日本汽车零部件”的订货增长。 当然,这不仅仅是出口贸易看好,而且也归功于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提供技术和许可证制造与贸易等多种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常见到标有“ISUZU”或“五十铃”字样的柴油汽车,那是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的产品。该公司也生产过小轿车,如今是世界著名的柴油汽车生产企业。为五十铃的诞生建立不可磨灭功勋的人是令人难忘的三宫吾郎先生。  相似文献   

3.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生产总产值的9% ̄10%。日本共有11家汽车公司,产量在百万辆以上的有5家,产量不到百万辆的有6家。发展汽车工业采取了国家保护与扶植政策,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扶植政策有资金援助引进技术的外汇支持政策,建设公路政策、大力扶植汽车零部件工业等。建立了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日本通过引进技术和自行设计,各汽车公司都具备了独立开发生产轿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汽车工业是日本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产业链延伸到制造、销售、维护保养、材料等广阔领域,据统计与日本汽车工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在2003年已经迭到507万人约占日本全国就业人数的10%,汽车工业为日本国民提供了巨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湖北是个汽车大省,同时也是个汽车零部件大省。但是,近来有个说法:东风大步跨越的步伐已远远地把湖北汽配产业甩在了后头,尤其是其各子公司实行的都是“面向全球”的采购体系和标准,湖北地方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但“大树底下难成荫”,而且即使“跟进”也难以跟上了情况果真是如此吗?湖北汽配产业还有没有发展前途?其出路又在何方?就在该省即将于10月中旬举办国际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展览会的前夕,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北省机械汽车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李志新。  相似文献   

6.
焱华 《汽车与配件》2005,(40):32-33
目前.19本每年的汽车报废数量为500;~辆以上.报废车辆回收再利用的实际总质量达到75%~80%。近些年来报废车辆的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了一项重要课题一些相关的综合性车辆回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同时,汽车厂商正在设计和制造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汽车.联同产业台作伙伴和相关运营商一起汽车业界也积极参与主动在全国范围提供帮助,确保对报废车辆的回收有适当的处理。此外.根据2005年1月起实施的《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法》.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减少在由其生产的车辆上使用所谓的”削减物质”(SOCs).这样可以有助于降低以垃圾掩埋法处理最终粉碎性残渣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日本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积极性呈现跃跃欲试的热情,甚至出现一股空前高涨的汽车零部件投资潮流。迄今丰田汽车公司与本田汽车公司正在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因此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零部件厂商向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当地化生产。不仅如此,甚至在日本本土也已经看到采购在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于1994年7月3日正式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该政策是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实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为我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到2010年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当然,这要求与汽车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汽车维修业也必须迅速地发展,无疑使汽车维修业获得了强有力的生机。但是,由于现代汽车在结构上所产生的“革命性”的变革,也使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面临困境。1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困境自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  相似文献   

9.
李林 《汽车与配件》1999,(31):30-31
在新兴的工业国家中,韩国无疑是最成功开发汽车产业的国家之一。1998年,韩国的汽车生产量为195.45万辆,位居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的第八位。无疑,韩国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强劲竞争者。 韩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生产始于政府实施经济开发5年计划的1962年。在此之前,韩国的汽车工业只不过是限于以军需车辆为主的旧车整修与再生。韩国政府为了培育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SKD方式加以装配生产,同时加紧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引进政策,以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具体的措施是加强汽车的生产许可限制,并对一些并非以国内生产为目的的零部件的进口加以限制。当年,与日本日产公司合作生产“SAENARA”汽车的装配厂正式投产,开始以SKD方式生产“SAENARA”汽车,年产量为6 000辆。随后,起亚产业、新进汽车工业、亚细亚汽车等厂家也分别与日本的东洋工业、丰田公司,以及意大利的菲亚特等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并签订零部件进口合同,开始装配生产乘用车、客车以及卡车等。6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政府为了培育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和实现汽车生产的规模经济,有计划地引导汽车行业进行零部件厂家与特定装配厂家配套的系列化工作,由此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专业化得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由当初的20%上升到了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汽车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汽车修补涂装在近20年里,无论从生产到施工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步伐通常与这个国家的整车工业发展相关,韩国的零部件工业也不例外。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是以从日本进口KD台套零件总装为起点的。稍后,韩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开始进口日本的主要零部件来装配汽车。这样,韩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首先在戈达汽车总装公司内部产生。以后,一个独立的韩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才开始形成并发展。现在,如同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家一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尚处在工业化途中,却已卷入了世界信息化潮流,国际上新科技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既我们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也为工业化任务依然艰巨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汽车工业一向是资本密集度高,受政府规范和工会力量强大的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生产自动化带动品牌管理至上的观念,到日本车厂强调的零库存实时生产,再到90年代的全球生产与品牌管理,可以看出汽车工业与体经济的依存度很高,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跟进。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三月十一日的大地震虽然过去三个月了,但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影响犹在。受日本地震影响,日系汽车整体产销量大幅下滑。同时由于一些核心零部件短缺,德系、美系、印度不少品牌汽车生产也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地震震断了日本的零部件供应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汽车产业冲击波,因此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影响应该认真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刘丹 《汽车电器》2005,(7):60-60
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不但吸引了世界汽车制造巨头,也吸引了众多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专长“传感与控制技术”的日本欧姆龙公司2005年5月23日宣布,投资设立欧姆龙(广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生产车用电子部件及装置。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其邻邦——韩国,在汽车工业方面也领先于我国日韩两国的汽车总是有许多的相似,还有许多的“血缘关系”,因此人们总会将日本和韩国的车型归于一类并称“日韩车系”。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站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高度,指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采购体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虽然没有“国产化”、“地产化”等名词,但是通篇都体现了强化自主开发的精神。应该说,其含义比“国产化”、“地产化”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战略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航在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已经相当普及。在我国,汽车导航业依然是个新兴产业。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导航必将走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国导航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在日前举行的“2005上海国际导航产业化与科技发展论坛暨国际个人导航与娱乐产品展示”上,西门子威迪欧宣布2006年将正式进军中国汽车导航业而且在建立交通信息平台,伽利略计划、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方面积极地与中国政府和相关单位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与汽车工业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1%,汽车工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可见一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脱颖而出,其优良的业绩主要归结于高性能的产品品质(尤其是燃油经济性指标、排放控制技术、相对廉价产品价格)以及成功的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9.
张颖 《汽车电器》2005,(9):60-61
中国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不仅带动了与汽车生产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造就了汽车服务业的大市场。这个蕴藏着无限商机的大市场,倍受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和推崇。记者在长春市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了解到,由汽车后市场所创造的财富,已远远超过了汽车生产业本身。  相似文献   

20.
王津娥 《时代汽车》2006,(10):14-16
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至今已成为位居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大趋势,中国如何由汽车生产大国变为汽车强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强调,提升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夯实零部件工业的基础,促进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完善服务贸易体系是最起码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