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发展要求,以满足我国新智能网联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目标,进行了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教育改革探索。通过多课程、跨专业融合改革课程,联合企业注重工程应用实践及多导师协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与研究方向等方面,积极探索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辉 《时代汽车》2022,(3):32-33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传统基于燃油车的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探究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政·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材建设的分析,揭示了该模式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显著优势。希望该模式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行业的适应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截止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亿辆,汽车年产销量均超2200万辆,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销售国。中国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规模达1.8万亿元以上的庞大汽车产业市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多个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必然需要大量高水平汽车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因此,结合汽车产业市场对高级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和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是我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直接体现,培养更适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在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技术融合和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的同时,为专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扩展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针对研究生学习特点,文章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凝练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的思政要素,形成思政与知识点无缝对接。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始终,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广玮  郑乐 《专用汽车》2023,(3):99-101
随着现代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各大院校在车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实验手段等方面开展改革。其中,《汽车构造》通常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是整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桥梁,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该课程的培养方案和模式相对滞后,导致课程内容缺乏前沿性。基于此,以目前的网络教学为契机,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汽车构造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思路是根据现有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利用国家级精品课程、雨课堂教学工具,增加多媒体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汽车构造中复杂抽象的零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面对行业发展和社会新能源汽车需求短缺问题,有必要改进车辆工程传统专业培养模式。结合“新工科”专业认证理念和车辆工程人才体系建设方案,从持续改进的角度改进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培养方案。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多方位考核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车辆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课《车辆系统动力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革新教学理念,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效果、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和国家工程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工科专业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厚、创新能力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服务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有力保障。为切实有效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中北大学结合现有汽车专业从搭建实践体系和构建育人模式两个方面入手,对“新工科”下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探索。首先,整合汽车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学科竞赛,以学生兴趣社团为抓手,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搭建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123”创新实践体系。其次,为保障该体系高质量运行,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和学科竞赛实践特点,探索贯穿本科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该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均可得到显著提升,在动手实践、升学就业、竞赛获奖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经实践和数据证明该创新实践体系切实可行,且有较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针对汽车CAD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车辆工程高素质和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汽车构造教学紧密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不断积累和凝练自主品牌汽车弯道超车的成功案例,借鉴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将能源与汽车有机融合,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成功模式,探索课程-思政互动效应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途径。确立以提升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和弘扬创新精神为着力点,着力培养懂车爱车、敬岗爱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使得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凝聚力,逐步形成课程-思政互动(外循环)助推“知识-能力-价值”融合强化(内循环)的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理念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肖海峰  刘峰  张元好 《专用汽车》2023,(10):118-120
探索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的背景及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机制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了将OBE理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校企双向导师制度为保障,以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托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培养课程体系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时代汽车》2005,(4):100-100
刘飞,男,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车辆总体设计、电动汽车研发、车身造型设计等。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完成本专业相关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能熟练使用Unigraphic、Matlab、Ansys等软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了Aspire电动概念车的设计与样车制作、地下电动专用作业车的设计与开发等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的重要意义是应对新时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基于未来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培养能够支撑我国产业的创造性卓越工程人才.为了培养车辆工程的学生紧跟目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本文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产教结合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汽车设计课程的目的和特点,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薄弱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对学生工程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考核体系的完善、学工合作模式的探索和第二课堂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时代汽车》2005,(2):101-101
马志雄,男,汉族,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汽车被动安全和汽车动力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文中分别从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制定创新战略、培养创新人才、探寻创新模式、实施创新工程6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旨在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是新时代下一种创新的模式,是职业跨界的典型特征,对岗、课、赛、证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从而打破传统综合育人遇到的壁垒,有助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革新考核和评价方式。本文围绕着高职汽车检测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一方面,希望能给同领域的研究者带来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希望能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下,为其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创新在当今社会上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积极作用,当然在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上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为出发点,同时探讨了如何提高其创新技能的主要基本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具有自主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车辆工程领域的优秀人力资源,以期为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极高,从2001年开始就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项目设立为国家级重大科技研究课题,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政策倾斜,制定并落实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这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的摇篮,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术型人才。当前,需要不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通过"四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模式,打造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1传统教师队伍培养的现状分析1.1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