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鸡讷公路实测沉降数据为基础,根据实测沉降曲线规律,采用双曲线法推算了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并将该结果与采用分层总和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双曲线法预测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软土地基沉降分析方法,有分层总和法、考虑不同变形除段的沉降计算方法、双曲线法、三维沉降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软土地区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一直影响工程建设进程和质量。地基沉降计算在理论上还不完善,常常遇到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由于实际条件限制,人们对地基沉降的量测只着重于地面沉降,对地基中土层的实际压缩性状并不很清楚。某工程采用长、短排水板堆载预压试验,在土层中埋设浅层沉降板和分层沉降仪进行较长时间的现场观测,得出了长、短排水板堆载预压下地基中土层压缩沉降的一些实际性状和规律,认为计算地基最终沉降的分层总和法需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公路及城市桥梁的超载运输会造成结构性破坏,承载能力降低,为此提出基于分层总和法的道路桥梁地基不均匀预测方法,运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垫对公路桥梁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地基不均匀沉降可概括为次固结沉降、固结沉降及瞬时沉降,采用分层总和法结合直线变形体理论,将桥梁地基层进行分层划分,分别计算出不同地基层变形量,以获取复合地基变形沉降量。实验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垫层能够有效防止超载运输产生的地基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5.
冲击碾压技术处治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工后沉降量大,不能满足公路路基强度、稳定性和路面使用性能要求。采用冲击碾压对公路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进行分层压实度检测,同时采用泊松曲线法预测了工后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经冲击碾压处理后,土基能够满足施工压实度要求;冲击碾压技术能够降低约12%~27%的地基沉降量,地基的剩余沉降较小,能够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冲击碾压处治软土地基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基沉降和承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在沉降计算中将地基加固区沉降量和下卧层沉降量均按照分层总和法考虑,并结合石家庄某实际工程,从承载力和地基沉降量两个方面对索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可以大幅度提高基础承载力,并且地基沉降较小,该研究对实际的地基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来计算分析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结构的沉降变形,将箱筒型基础结构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地基深层土用摩尔-库仑模型模拟、表层和浅层软土用蠕变模型模拟,并考虑了结构和软土间的接触界面,沉降变形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表明利用PLAXIS软件采用这些模型计算的箱筒形基础结构的沉降变形结果是可靠的,计算分析表明,软土地基采用箱筒形基础能有效减少预留沉降量。  相似文献   

8.
在强夯施工中一般认为达到收锤标准后地基不再发生过大的沉降,另外强夯后地基土的变形参数也不易确定,因而强夯地基一般不进行沉降计算.在广东清远北江三桥一级路沉降观测数据整理时,发现夯后的地基仍有较大的沉降.笔者总结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体的变形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现场地基检测的数据反算了地基土的变形参数,最后通过分层总和法计算了路堤的变形沉降.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能与高速公路实测沉降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强夯施工中一般认为达到收锤标准后地基不再发生过大的沉降,另外强夯后地基土的变形参数也不易确定,因而强夯地基一般不进行沉降计算。在广东清远北江三桥一级路沉降观测数据整理时,发现夯后的地基仍有较大的沉降,笔者总结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体的变形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现场地基检测的数据反算了地基土的变形参数,最后通过分层总和法计算了路堤的变形沉降,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能与高速公路实测沉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测定并分析原状软土和冻融循环后软土的各项力学特性指标及物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与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和加载过程相匹配的数学模型,采用分层总和法分析地基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1.
软土作为公路工程的不良地基,其工程地质特性复杂,地基处理方式多样,软土地基的处理常常成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工程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的重点.介绍了软土的特征、分类与判定指标,以及软土地基常规设计中沉降计算与稳定验算的方法,对每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对有限元法在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地基土中的初始应力场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经验公式法确定地基土竖向累积塑性应变计算模型,利用分层总和法确定地表的沉降变形。针对沿海某城市道路工程的计算结果表明,随道路开放交通时间的增加,地基表面沉降逐渐增大。同时,地基表面沉降速率逐渐减小。道路运营1~2年后,地基附加沉降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东北寒冷地区基本建设的发展,在软土地基上兴建高等级公路日益增加。东北寒冷地区的软土地基沉降除了具有变形大、不均匀沉降大、沉降稳定历时较长的特点外,受地质和气候因素影响也较大,这极大地影响了道路的稳定和使用。因此,对东北寒冷地区软土地基沉降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依托国道G111齐齐哈尔至讷河段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研究课题,对东北寒冷地区软土的工程性质和软土地基沉降的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道路修建在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处理方法合理则会使得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沉降量减小,工程成本节约。主要分析了超载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复合地基法及土工合成材料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复杂性,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如何利用沉降观测资料较为准确地推算后期沉降(包括最终沉降),系统研究了曲线拟合法、灰色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为准确预测高速软土地基的沉降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体压缩变形模型是地基沉降分层总和法分析的关键内容之一。基于土体压缩变形机理分析,引入土体压缩应力-应变的双曲线模型,探讨传统割线模量法与经典的分层总和法的关系,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明确模型参数与常规试验参数的关系,然后深入探讨模型与传统变形计算方法的关系,引入一个修正系数用于改进传统割线模量法模型,从而建立一个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实现电算化,且减小计算误差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的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章通过杭宁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有关软土地基沉降及承载力计算的分析,对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的沉降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沉降计算析减系数。  相似文献   

18.
引言 桥头跳车是软土地基道路工程设计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是指车辆行使到该处发生的明显的颠簸现象.在软土地基路段.由于软土地基和路基本身与桥梁基础抗变形能力相差甚大.沉降速度与沉降量也相差悬殊.软土地基处产生的巨大的工后沉降,而桥梁本身该种沉降量则很小,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设计中遇到软土硬壳地基时,一般是进行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这样一来就破坏了硬壳层的整体性,延长了工期,增加了造价。对路堤下软土硬壳层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试验监测断面的沉降量,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目的是分析直接在软土硬壳层上填筑的路堤的沉降变化。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了软土分布、成因及其工程特性,并通过软土工程实例,分析了相应地基处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软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湖泊地区;软土地基承载力低、沉降变形量大、沉降稳定时间长,而经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相对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