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铁路区间绿色通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做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某高速铁路为例,借鉴了该高速铁路通道范围内高速公路和相关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经验,探讨了铁路区间绿色通道建设的方法。研究结果:总结了高速铁路路基边坡绿化的基本原则和绿化林带植树绿化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按照路基边坡和林带绿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化草种和树种的选择以及树种配置和植树位置。  相似文献   

2.
绿化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将混凝土的防护功能和植物的生态功能完美结合,能够在满足工程防护结构稳固的同时,达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美化周围景观的效果,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政策要求。结合相关文件规定,介绍了绿化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绿化混凝土应用于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实施要点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铁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因填方、开挖造成的大面积、不同程度的裸露边坡,这些边坡的生态景观、稳定性等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石质路基边坡绿化为例,论述了石质路基边坡绿化方法与应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边坡绿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国人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造林绿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国务院于2000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要求公路、铁路、江河沿线在2010年前完成绿色通道的建设,作为首都铁路分局林管部门的职工,我们深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点播灌木绿化技术在公路绿化工程中应用较多,但在铁路边坡绿化工程中很少大面积应用。为实现"灌草结合,以灌为主"的植被目标,针对南广铁路的工程环境特点,结合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开展了点播灌木绿化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典型工点施工工艺和绿化效果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一般地区点播灌木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乌海工务段位于沙漠铁路——包兰线东端,全线气候干燥、风沙大、降雨量少,给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更给铁路线路的安全畅通带来隐患。近年来,段科技工作者大胆创新,采用科学的管理和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绿化林、经济林,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绿化林与经济林种植相结合,使包兰线管内两侧沙漠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管内绿化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铁路的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国土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铁路已相继建成京九、胶济铁路等绿色通道,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一系列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为进一步推动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还应及时收回铁路用地、建立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路地合作绿化模式、制定高速铁路的绿色通道建设规范。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条一次建成、开通已经整整十个年头的最长绿色长廊——胶新铁路,如今怎么样?路基生物技术防护效果如何?铁路两侧防护林带长势如何?当年绿化成果保持得怎样?带着这些疑问,在胶新铁路开通十周年之际,笔者重返胶新,目睹了其十年后的风采,领略了这条绿色铁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态铁路的设计理念对铁路路堤边坡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铁路路堤边坡呈带状分散分布,对于气候条件恶劣或少雨地区,带来了后期的浇灌养护困难问题。渗灌节水技术可以较好解决交通线路沿线的绿化浇灌问题,但淤堵问题是传统渗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一个难题。以京张高铁路堤边坡绿化工程为试验段,提出一套基于毛细透排水带为渗灌材料的智能化毛细渗灌节水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以毛细透排水带作为毛细渗灌材料解决了渗灌淤堵问题,具有很好的节水效应;智能化毛细渗灌节水技术实现了自动监测、自动灌溉及远程智能化管理,解决了铁路边坡绿化浇灌养护问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个公路项目绿化设计的实践经验,结合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对铁路的绿化设计成果的表达进行了研讨,提出了铁路工程绿化设计的技术要求、工作程序与文件编制格式。  相似文献   

11.
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概念,明确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3个制约条件和5项具体内容。这个制约条件是满足铁路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牺牲后代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5项具体内容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技术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的协调发展评价。在这5项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28个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在眉睫,其中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其关键之一.而发展高速铁路运输是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的核心.相对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综合性价比高,适合我国能源利用的要求,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近几年,我国开展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相对普通铁路能源利用率更高,性价比更高,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高架铁路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准高速铁路和城市轨轨交通的发展,产生了高架铁路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成为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问题。为了及时研究解决高架铁路噪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建立高架铁路噪声预测数学模型,开发计算机预测软件,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伴随铁道施工规模得到迅速发展而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和返还物资,给铁道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带来诸多不利。论证了铁道施工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的可行性,并在铁道施工项目物资管理中引入物流管理技术,实现铁道施工项目规模化、效率化、现代化物流运作,实现自主创造经济效益,有效提高相关铁道施工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城市铁路规划的噪声控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城市和铁路建设持续发展的需要 ,预防城市和铁路规划建设项目中铁路噪声的污染 ,总结了在城市铁路规划中应遵守的控制铁路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一些基本原则 ,可供规划和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途径选择、建设运营模式及车站综合开发,就目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满足市域(郊)铁路基本客运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富余运力兼顾货运以提高项目收入,采用混合所有制建设运营以减少建设运营成本和延长还本付息期限及车站综合开发方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在生态敏感的西南山区实现"绿色铁路"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铁路建设与资源的保护协调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研究结论:(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2 6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6 6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65 96 hm2,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2)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绿色铁路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需要保护林地资源和水资源,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01年,铁道部制定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新建.改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设计、造价、验收标准.安排必要的绿色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铁路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施工期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是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展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用现场监测数据来定量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可以为指导施工、保护环境及预防环境污染事故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监测须在环境监测工作规划及监测技术支持下,全面考虑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多种环境要素,选取适当的指标,制定出一套既规范而又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和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准确地反映施工期的环境变化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发布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之际,以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为研究背景,对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线路涉及区域的生态、噪声、振动、水、大气、电磁辐射、固废、社会环境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与明确环保措施要求,指导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在符合国家环境政策下的优化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因路网规划不当和建设失序对所在区域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