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文友  秦勤  徐碧华 《公路》2006,(2):92-96
以皖南山区的铜陵~汤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从景观的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等方面对拟建公路项目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景观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再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建设项目在其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有利的和不利的潜在的影响,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山区高速公路景观保护、利用、开发及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官甦  卢晓红 《公路》2006,(2):80-84
以石灰岩山区的生态环境及工程地质特性为基础,从环境、功能、美学、社会经济效益等4个方面对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进行分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该类项目的分析评价提供了评价标准及依据,使公路建设决策者、建设者、运营管理者对公路景观在建设运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景观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西部地区公路网逐渐完善。而项目建设将改变地形、地貌,破坏景观,尤其是对于需穿越风景名胜区的公路建设项目,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至关重要。文中从景观质量综合评价和景观生态学两方面论述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组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交通安全、运行的经济成本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指标组合,目的是通过山区公路线形标准组合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不同路面条件下山区公路景观对停车视距的影响,改善以往对停车视距研究较少基于公路景观、很少将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作为变量考虑的问题,考虑基于公路景观的驾驶人反应时间,细化停车制动过程,确立了基于山区公路景观的停车视距模型,进而分析采用不同制动系的大众轿车和轻型货车在山区公路景观下的停车视距,并与中国现有停车视距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路面条件下山区公路景观停车视距不同,全封闭景观、垂直景观优于其他种类景观;山区公路景观对不同制动系的大众轿车和轻型货车的停车视距的影响趋势相同;直线全开敞、弯道全封闭景观空间下的停车视距分别与中国规范值和改进值接近。  相似文献   

6.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频发,阻碍经济建设,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文章在研究我国南方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因素集,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文章通过文献法及专家法制定评价因素分级标准,选取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对该公路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大规模开展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原则。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边坡防护方案,目的是通过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入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看来,这些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生态公路景观评价结果可为生态公路景观规划建设及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生态公路景观特征,构建了生态公路景观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与多级模糊评价法对福建省东山岛苏峰山生态公路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东山岛苏峰山生态公路生态环境、设计要素及文化景观指标权重分别为0.50、0.28和0.22;其景观评价分值为3.59,属一般水平。并结合评价结果及实地考察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了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出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提出了公路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方法-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综合评价指数法,其中包括评价因子及权值的确定、计算方法及评价分级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调研结果和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成果,综合考虑影响安全度的人、车、路、环境等主要因素,建立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重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公路环境景观敏感度的分析、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国林 《公路》2002,(3):11-15
公路环境景观敏感度是公路周围环境景观被人们所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公路作为一种人工带状结构物修建于自然环境之中后,便成为环境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与公路相关的环境景观,是影响公路设计及路线方案比选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本依据。因此,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公路环境景观敏感度进行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3.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4.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阿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6.
文章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3S技术,建立了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划分标准,对武定—昆明公路景观环境现状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定—昆明公路沿线景观类型以农田景观和稀树灌草丛景观为主,其中稀树灌草丛景观与和河流谷地景观的敏感性较高,且两者的阈值较低,公路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以保护。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定—昆明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现状质量较差,应加强公路内部景观规划设计与外部景观恢复设计,丰富路域内外景观,提高两者的相融性,营造美好的行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具有空间复杂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点,导致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很困难.该文采用物元分析法,将复杂的外界条件定量化、相客化,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对公路景观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实例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给出公路景观协调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且能够完整地反映公路景现协调性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沙漠公路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漠地区景观单调,容易使旅客和司机感到厌烦,使司机产生急躁情绪,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本文从观察心理和人对景观的反映角度出发,根据沙漠公路景观评价的特点,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选定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公路景观,景观的美观性与协调性,景观变化的节律性、连续性作为评价因子,确定了沙漠公路景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权重分配矩阵及模糊评判矩阵,并用视觉分析对模糊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通过4条沙漠公路(塔-且沙漠公路、轮台-民丰沙漠公路、G218铁干里克-若羌、塔1-塔4)的视觉评价分析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评价主观分析多、定量少的问题,为综合量化评价比选方案状况,建立了三维度多指标的山区公路路线评价体系,并将Entropy法与FAHP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山区公路路线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定西市某公路K线和A线2个方案进行评价,计算各方案综合权重下的得分,得到了贴近工程实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山区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景观实用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山区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景观设计问题,根据某山区公路7种不同土质、岩质边坡特点,综合考虑协调周围环境、防止产生水毁边坡及减少土壤侵蚀作用,研究山区公路边坡安全防护及景观美化,提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方案,并将成果运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