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中心研制的TDJ减速顶及调速技术在东欧和美国铁路部分编组站中的成功应用,并展望了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TDJ中心开发减速顶调速技术40年来,不仅研制出多种减速顶产品和调速制式,而且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将中国的减速顶调速技术出口到国外,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减速顶适应我国重载运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简介俄罗斯铁路的概况以及TDJ减速顶调速技术在俄罗斯的应用情况,介绍TDJ针对俄罗斯编组场的特殊工况而专门研发、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的新产品的特性,同时由于采取了“用”、“修”分离的专业化维修管理模式,加强了对俄罗斯减速顶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了TDJ调速技术多年来在俄罗斯的运用,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编组站第一台减速顶1974年由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于1977年通过了铁道部技术鉴定,命名为TDJ减速顶,1979年在哈尔滨站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驼峰减速顶调速系统。在纪念我国减速顶诞生30周年、《减速顶与调速技术》科技期刊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5.
经中俄铁路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2004年9月8日中国哈尔滨铁路局与俄罗斯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后贝加尔铁路分公司正式签订了向俄罗斯出口中国TDJ减速顶合同。合同价值为80多万美元。按照合同规定,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将向俄罗斯新建的后贝加尔西站驼峰调车编组场出口中国哈尔滨铁路局的TDJ-402型减速顶1760台,停车顶704台。在此项合作中,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8日~9日中国铁道学会减速顶调速系统委员会在辽宁省熊岳城召开《编组站运力资源调整与减速顶调速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哈尔滨、沈阳、上海铁路局的有关领导以及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所、上海铁路站场调速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和沈阳铁路局科研所的代表共2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5篇,其中大会交流3篇。  相似文献   

7.
TDJ减速顶在我国运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减速顶在我国各大编组场广泛运用并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至今,对于减速顶使用寿命的标准,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障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研究所在调研了全国几十个编组场后,制定出(TDJ减速顶寿命指标和维修标准》,并于2005年6月在哈尔滨举办了编组站关于(TDJ减速顶寿命指标和维修标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减速顶调速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减速顶调速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在减速顶系列产品的研究中,设计出十大系列几十种产品,生产出各种减速顶、加速顶、可控减速顶、停车顶。在调速制式方面创造了反坡、微机可控等多种调速系统。在减速顶的控制技术上,研制成功七代控制系统。中国的减速顶调速系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铁路编组站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站有上下行两个编组场,都先后安装了哈中心的TDJ减速顶,为了使减速顶调速系统能更好地为牡丹江站运输生产服务,该站狠抓减速顶的用管修工作,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减速顶的维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点连式调速系统和微机可控顶全自动调速系统在大同站的运营情况,说明TDJ减速顶调速设备在保证调车作业安全、改善调车人员的劳动条件、提高车站综合作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年减速顶运用经验,分析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大同站的TDJ减速顶调速系统的用、管、修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速顶发展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家豪 《中国铁路》2004,(12):11-13,16
回顾中国铁路车辆减速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国内到国外的30年创业历程;归纳出五个世界之"最";建立的四大主要功绩是避免调车人员伤亡、提高改编能力、创造经济效益、造就人才建立队伍等;总结八条成功经验,展望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为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再立新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车辆减速器的混凝土基础为单块轨枕板形式,在生产、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多个环节,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结合高速铁路宽枕技术,研究设计了新型减速器宽枕形式的混凝土基础,克服了原有方案的不足,形成了独到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铁路的车辆减速顶及其调速技术,自1974年10月开始研究至今已三十年参与研究、设计、施工、运营和维修部门的干部员工们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使我国铁路的车辆减速顶及其调速技术,在设计理念、优化系统等软件领域,以及产品质量、品种、功能,控制系统等硬件领域.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车辆减速器制动轨在某些工况下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研究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新材料上道验证阶段,需要一个可行的试验平台。介绍了一种试验平台方案——焊接制动梁,以及研制、生产和试验过程,并提出实际应用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不改变驼峰调车场控制和传动方式的条件下,以现有重力式减速器为基础,研制重载车辆减速器。根据曲拐偏心距与传动压力关系的计算与分析,确定曲拐偏心距的选择范围,保证减速器性能的安全性;通过应力分析和计算,结合疲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确定关键零件的结构,满足减速器在重载条件下的机械强度要求;采用人性化设计,便于现场维护和维修。解决在低压传动条件下,实现减速器对重载货车的制动锁闭和缓解解锁的关键技术。满足轴重25 t重载车辆的运输需求,将重力式间隔制动减速器的使用寿命由原来轴重21 t时的2×106次,提高到轴重25 t时的3×106次。自2006年4月开始实地安装使用,其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TDJ2006分体活塞减速顶的研制及试验过程,详述了该顶的具体结构设计。通过对该顶的结构特点及产品特性的阐述,说明了该顶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我国重载运输发展要求的编组站调速设备。同时对该顶近两年来在国内外的使用推广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对自吸下式风动可控减速顶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该顶能够实现自吸下、自锁闭和自解锁的功能,满足运输生产的要求。对所需要的风能进行理论分析,通过计算确定该独立供风系统的组成及各项基本参数。从锁闭状态和非锁闭状态两方面介绍了其控制原理和顶的结构特点。通过在三间房站的运营试验,证明了自吸下式风动可控减速顶能够适应高寒、高温差的恶劣环境,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TDJ-2012集成加强型减速顶的研制及试验过程,分析和说明了其结构特点及产品特性,同时对该顶的运用效果做出横向比较,进而表明了该顶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我国铁路重载发展需求的编组站调速设备.  相似文献   

19.
从80年代开始,TDJ减速顶调速设备就陆续走出国门,先后应用于美国、波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出口各类型号的减速顶、可控顶和停车顶4万多台。但在维修管理方面,从国际上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大多都是采用“用”、“修”分离的专业化维修方式,即车站只管使用,不管维修。而减速顶公司专门负责设备的集中维修。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效率较高、责权利清晰、是使用和维护两方双赢的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模式,它解决了用、管、修之间的矛盾。本文以美国一个站场的承包维修经验,论述专业化维修的优势,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高负荷可控减速顶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介绍安装在波兰扎布莱诺编组站的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通过在波兰扎布莱诺编组站的成功应用,从技术的先进性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等方面,分析了高负荷可控减速顶在波兰和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