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大连海域分离到一株海洋硫酸盐还原菌SRB18,该菌株提取物具有抗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对SRB18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16S rDNA全序列测定,将序列测定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终将其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 lfovibrio des-u lfuricans).  相似文献   

2.
为脱硫粉煤灰的利用寻找出路,通过对脱硫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将脱硫粉煤灰掺加到路面基层材料水稳碎石中,进行室内击实实验及强度实验研究,得到了掺加脱硫粉煤灰的水稳碎石材料最佳含水量,并测定了其7 d及28 d强度,同时对脱硫粉煤灰水稳碎石路面基层材料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为脱硫粉煤灰在水稳基层材料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洋中硫酸盐还原细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严格厌氧的海洋硫酸盐还原细菌类群的抗菌活性,从大连海域的5个不同采样地共采集、分离获得70个纯硫酸盐还原菌菌株,其中10个菌株经抗菌模型筛选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活性菌株的比例占到了14%,表明硫酸盐还原菌这一严格厌氧的微生物类群具有重要的药用开发潜力;7个活性菌株鉴定为脱硫弧菌属(genus Desulfovibrio).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严格厌氧的海洋硫酸盐还原细菌类群的抗菌活性,从大连海域的5个不同采样地共采集、分离获得70个纯硫酸盐还原菌菌株,其中10个菌株经抗菌模型筛选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活性菌株的比例占到了14%,表明硫酸盐还原菌这一严格厌氧的微生物类群具有重要的药用开发潜力;7个活性菌株鉴定为脱硫弧菌属(genus Desulfovibrio).  相似文献   

5.
国内的钢铁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脱硫灰,但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将脱硫灰代替石灰应用到路基土改性中,对2%、4%、6%和8%掺量的脱硫灰改性土进行了室内试验,包括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和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等;并将脱硫灰应用于现场填筑中,与石灰改性路段对比,从压实度测试、轻型动力触探、落锤弯沉与回弹模量的角度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体的塑限会随着脱硫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液限和塑性指数反而随之降低。当脱硫灰含量达到8%时,路基改性土的CBR值最大,约为135%。现场填筑路段中,脱硫灰改性土路段的压实度、弯沉值和回弹模量皆满足设计要求,轻型动力触探的测试结果略低于石灰改性路段,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脱硫灰路基的表现与石灰改性路基的表现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论述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特性,国内外发展和应用现状,同时对5种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电站锅炉可用脱硫技术清单,进行了燃煤脱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开展燃煤烟气脱硫技术条件己成熟,且经济上也是可以承受的。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湿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种湿式烟气脱硫技术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探讨了湿法工艺的国产化情况.国内自行开发的简易湿法脱硫工艺形式多样,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但实践运行中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脱除技术在大型电厂废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广东潮州电厂(2×600MW)所应用的先进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该脱硫系统已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2万t以上的S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脱硫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首先通过SBS改性剂与脱硫橡胶粉粒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然后根据SBS改性沥青与脱硫橡胶沥青的制备工艺及试验方案,对脱硫橡胶沥青和SBS/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SBS改性剂后,复合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与剪切劲度模量G~*均增大,相位角δ减小,抗高温变形能力有所提高;通过SBS/脱硫橡胶复合改性后的沥青既具有脱硫橡胶沥青较低的粘度与低温条件下的柔韧性,还对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和各项路用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及其脱硫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SEM图谱表明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更加粗糙和不平整,许多闭塞的孔隙打开并向内延伸;BET吸附实验表明微波处理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活性炭表面N元素含量和表面碱性基团数量增加而O元素含量减少.另外,脱硫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活性炭的脱硫性能明显增加,归因于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其物理结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