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输出电压、功率的调节与控制,采用了一种交错式双Boost电路的大功率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其中应用了Si和SiC功率器件。基于电路损耗计算和效率仿真手段,对比分析了全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器件、SiC二极管]、SiC MOSFET和Si二极管的混合器件和全硅Si[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Si二极管]的变换器在电路损耗。结果表明:Si IGBT的开通和关断损耗约是SiC MOSFET的3倍和10倍,在不同工况下,全SiC变换器的转换效率比全Si变换器高1%~3.1%。因而,SiC功率器件在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应用中,能够提高功率密度、可靠性和动力系统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碳化硅(SiC)半导体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的显著优势。经过多年的研发,博世目前准备开始大规模量产由碳化硅这一创新材料制成的功率半导体,以提供给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未来,越来越多的量产车将搭载博世生产的碳化硅芯片。"碳化硅半导体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博世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出行碳化硅芯片生产供应商。"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表示。  相似文献   

3.
正三菱电机公司开发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s)的超紧凑型碳化硅(SiC)逆变器的工作模型,其只有5升体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SiC器件。由于纳入了实现优异散热的全SiC功率半导体模块,其也被认为为双电机HEVs提供了86 kVA/L的世界上最高功率密度。三菱电机全新的SiC逆变器提供了改进的布置、燃油及能源效率,并且释放了车辆内部空间。预计到2021年左右,HEVs、电动汽车(EVs)和其他类型电动车辆实现商业化。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半导体代工业的全球领导者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其制造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到汽车应用的功率半导体。在扩大合作伙伴关系之前,联华电子为英飞凌生产逻辑芯片的合作关系已超过15年。根据最近签署的协议,2家公司将合力将英飞凌的汽车级品质智能功率技术(SPT9)转移给联华电子并将生产合同扩大到300mm晶圆。双方计划于2018年初在联华电子的300mm工厂开始生产英飞凌专有的在单一芯片上整合微控制器智能和功率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接2017年第3期)三、电力变频转换器(EPIC)1.概述电力变频转换器(EPIC)位于高压蓄电池托盘内,安装在车辆底部右侧。EPIC如图21所示,其主要功能如下:(1)DC至AC转换器(280V DC至280V AC),从HVB为MG提供动力。(2)AC至DC转换器(280V AC至280V DC),从MG为HVB充电。(3)DC至DC转换器(280V DC至14V DC),从HVB为车辆电气系统提供电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开发了用于新型燃料电池车(FCV)的电池电压控制单元(FCVCU)。为了缩小电力传动系统尺寸并增加驱动电机功率,需要FCVCU将燃料电池组提供的电压输送到驱动电机。FCVCU电路配置有4个单相斩波电路,平行排列形成四相交错电路。智能功率模块(IPM)是一种完整的碳化硅(SiC)IPM,这是在量产车中首款使用的功率模块,通过增加频率效应缩小设备的尺寸和被动部件损失,从而提高效率。此外,IPM使用耦合电感器来缩小电感器尺寸。结果,与先前的电压控制单元(VCU)电感器相比,每单位功率的电感器体积减少了约30%。该控制装置决定了FCVCU的输入电流和升压速率降低损耗的工作相位数,根据输入电流切换工作相位数,执行驱动相位切换控制,有助于提高VCU的效率。与传统技术相比,这些技术的采用让FCVCU体积尺寸减少了约40%,并且让动力系统安装在前舱罩下的操作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外平地机采用电喷发动机变功率控制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节能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以Caterpillar、Volvo等平地机的变功率控制模式为例,从功率计算的角度讨论了变功率控制的设计思路。这一方法对中国工程机械合理使用电喷发动机、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3.功率控制单元、电池和再生制动系统1)功率控制单元 功率控制单元(见图8)由电动机逆变器、发电机逆变器、电压升压器(将200V升高到500V)、空调压缩机逆变器和12V的DC/DC转换器(将电源的200V直流电转变成12V直流电)组成。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12V的电压用于驱动附属设备,500V的高电压提高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9.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宣布,该研究所功率电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田夕起开发出了SiC外延膜生长速度高达100μm/小时的化学气相生长(CVD)装置"近接垂直吹炼型CVD炉"。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42V电气系统网络架构,结合直流转换器在该架构中的功能定义,设计了同时为负载供电和为蓄电池充电的直流转换器。选用功能完善的PWM控制及驱动器TL1451A,并考虑到实际功率需求,转换器采用新的拓扑结构,设计了双层降压转换器以提高功率。经测试,此设计能满足功能和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权利要求 1.一种风能装置,具有一个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该风能装置为提供给一个电网而产生的功率,其中,该调节装置包括: 整流器,连接到风能装置上,以接收响应于风而产生的功率并输出直流电压; 频率转换器,连接到整流器上并被构造为接收来自整流器的直流电压以及将直流电压转换为输出到电网的交流电压;以及控制装置,连接到频率转换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铣刨机的作业特点,分析了铣刨机的自功率控制原理,提出了铣刨机自功率控制方案,最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1951年的赛米控(Semikron)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家族式企业,主要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在50多年的发展史中,赛米控一直致力于功率半导体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其产品多达2100种,可应用于电气传动、风力发电、汽车等诸多工业领域.在汽车行业,赛米控的产品可用于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上,实现蓄电池和电机之间的能量转换和功率分配.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功率自适应控制在牵引式机械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极限载荷控制”、“发动机变功率控制”及“等速巡航控制”等与功率自适应有关的概念与实现技术。探讨了“广义功率自适应”的概念及其对牵引式机械设计理念的影响,同时说明了采用功率自适应控制给静液传动系统动力学参数匹配方式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发动机无负荷测功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江汉 《汽车技术》1995,(12):44-48
和使用水力测功器或电力测功器的带负荷测功法相比,无负荷测功法的测量精度较低,但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仍然是汽车维修厂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测量手段。重点介绍了无负荷加速时间法和功率平衡法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苏毅 《汽车科技》2006,(5):47-50
42V电器系统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起动/发电一体机(ISG)是42 V电器系统的核心部件。针对42 V大扭矩(600 Nm)稀土永磁ISG设计了可变结构的功率变换器拓扑,通过对功率变换器的串联和并联切换控制,实现了稀土永磁电机低速时大扭矩输出和高速时发电电压可控,同时提出两路分频错相的斩波控制方法,解决了电机绕组需要高斩波频率,功率开关管斩波频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巍 《汽车维修》2004,(3):16-19
新款奥迪A6轿车配备的APS型(2.4L)和ATX型(2.8L)发动机上,装有功率电子控制装置,即电子油门(E—Gas)系统。该系统的节气门不是通过拉索经油门踏板来操纵的,而是通过节气门控制单元的一个电机——节气门控制器进行驱动的,并且在发动机整个转速及负荷范围内均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ATS是Embedded Component Packaging Solutions(嵌入式元件封装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其获得专利的ECP(嵌入式组件封装)技术支持进一步缩小封装尺寸同时改进性能。该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工业和汽车应用的效率和性能。根据已出产的参考没计显示,电源模块尺寸显著缩小了50%。示例证明,新的嵌入式封装概念通过减少功率损失和降低热阻提高了效率。用于晶圆级电镀的新电镀设备已成功开发,这套设备旨在实现双面铜镀电源模。这催生了面向嵌入式电力没备的新供应链和新的封装解决方案。基于这项积极的发展,来自汽车、工业与半导体工业部门的领军企业如今正努力使这些新封装解决方案实现大规模生产。根据这项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9.
标定功率是摩托车发动机的主要动力性指标,制造厂对其大小的规定以及有效的检测控制,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可靠性、适应能力以及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发动机出厂时必须在铭牌上标出标定功率(也可同时标出最大功率)。那么,什么是发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卡特彼勒330C挖掘机为背景,对其液压泵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得出:无负荷和小负荷情况下负流量油压高,经调节器控制泵流量最小或较小,主要进行负流量控制;大负荷控制泵流量按交叉功率控制供给,主要进行交叉功率控制和动力换挡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