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驱护舰编队使用拖曳声纳反潜的队形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驱护舰编队反潜队形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将拖曳声纳哨舰部署在编队前方的三种队形组成样式。通过计算优质因素FOM估算拖曳声纳作用距离,进而确定驱护舰编队使用拖曳声纳反潜的舰距配置。论文研究成果对驱护舰编队反潜队形配置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彪  韩树平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2):165-167
针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通过发射低频声信号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这一特性,提出了使用强声源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实施压制性干扰的方法,并对影响强声源干扰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使用该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3.
侧扫声纳在海洋工程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拖曳方式作业,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风流对拖体的水中姿态有明显的影响,声纳测量和显示的是从拖曳载体到反射物体的距离,反射物体的实际位置依据拖体的水平姿态特性,所以其定位精度受海流等各方面影响较大。根据海洋调查侧扫声纳定位的基本原理和声纳工作的主要参考技术指标,分析对海流声纳探测目标定位精度影响,提出削弱海流影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洋条件复杂多变,声传播损失TL不仅随距离变化,而且还随着深度变化,这就意味着声纳浮标在工作时,位于不同的深度,其探测距离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实际海洋环境,将浮标换能器基阵置于最合适的深度进行工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探测能力。在各类影响因素中,声速梯度是决定声纳浮标工作深度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声速梯度的影响因素和海洋声速垂直剖面的几种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射线理论,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黄海海域特定环境下的声线剖面。从而得出以声线剖面图为依据,根据潜艇目标可能的航行深度,选择浮标最佳工作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立了水面舰艇编队使用舰壳声纳对潜搜索模型,分析了舰艇间距及敌我舰艇航速大小等因素对搜索效能的影响,提出编队使用舰壳声纳对潜搜索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面舰船拖曳阵鱼雷报警声纳测向精度试验问题,提出了选取两种不同目标的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定量分析了试验目标定位精度和试验样本量要求,对试验方法进行了优选,基于科学性、合理性、贴近实战的原则,提出了两种试验方法联合使用的综合试验方法,可为后续鱼雷报警声纳测向精度试验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华春  张会  王鹏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8):127-128,140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建立了直升机吊放声纳螺旋线形搜潜概率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进行验证;利用概率模型由解析的方法求得最优的相邻吊放点间隔,并且拟合得到吊声的战术作用距离与最优相邻吊放点间隔系数的关系式,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螺旋线形搜潜的战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基于空间非均匀分布散射元信号合成的运动声纳混响信号仿真方法。综合考虑了发射信号形式、声纳运动特性、海洋环境等多种混响影响因素,实现了对运动声纳混响信号的数学仿真。对仿真混响信号及其概率密度分布、空间相关系数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时使用特种浮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使用声纳浮标搜索时,水声环境对搜索效能影响很大,通过布设特种浮标可以测得当面海区水声环境,确定浮标工作深度和作用距离。分析了舰载直升机布设特种浮标的方法和布设模型,针对布设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为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时使用特种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MIMO声呐的目标检测性能,为MIMO声呐布阵方式和工作模式等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MIMO声呐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的表达式,分别包括并列式和分布式MIMO声呐,同时给出了相控阵、SIMO和MISO等形式声呐的ROC表达式。通过示例比较了相同情况下并列式MIMO声呐、分布式MIMO声呐、相控阵声呐和常规多基地声呐的ROC曲线。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控阵声呐波束指向方向上的目标检测概率高于并列式MIMO声呐,做脉冲积累的并列式MIMO声呐可以得到与相控阵声呐相同的检测性能,低信噪比时并列式MIMO声呐和相控阵声呐的目标检测概率高于分布式MIMO声呐,高信噪比时分布式MIMO声呐可以得到较高的检测概率,采用多个发射阵元的分布式MIMO声呐性能优于使用一个发射阵元的常规多基地声呐。  相似文献   

12.
为摆脱潜艇声呐的跟踪,水面舰艇一般在噪声干扰器的掩护下机动规避.本文在声呐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面舰艇噪声干扰器对潜艇声呐干扰效果的分析方法.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典型态势下的声呐被干扰扇面、声呐探测距离缩减率以及干扰效果随态势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水面舰艇使用干扰器时的机动规避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能脉冲激光聚焦于液体中,光击穿会伴随着光、声和空泡脉动等现象,其中击穿时等离子体膨胀产生的声和随后的空泡脉动产生的声统称为激光声。对产生的激光声信号进行分析,论证激光声信号应用于水下探测的可行性。设计激光声产生和测量分析系统,计算激光声信号的波束指向性、距离分辨力、噪声背景下和混响背景下的探测距离。结果表明,激光声声源在距离分辨力和声源级两方面满足对水下目标探测的要求。从理论推导和计算上初步证明了激光声信号可以应用于水下探测领域。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水下反恐需求,讨论蛙人探测声纳在水下安保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外已公开的蛙人探测声纳;对国内两家单位共同开发的最新型蛙人探测声纳开展研究,并阐述其运用到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展望蛙人探测声纳在水下安保反恐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力式码头沉箱安装接缝难以检测的问题,分别采用水下机器人、多波束扫测、三维声呐扫描技术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表明:水下机器人对沉箱接缝的检测效果直观、准确度较高;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沉箱接缝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对于缝宽较小及距离较远的接缝分辨率较差;三维声呐探测扫测精度高,但扫测范围小且效率低。从测试原理上分析各种方法测试优缺点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检测需求自主设计了三维声呐测量支架,实现对沉箱接缝任意深度量测,并结合工程实例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为沉箱接缝检测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蛙人探测声呐系统关键技术论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用蛙人探测声呐系统作为对水下蛙人等目标最有效的探测装备,是一种集多领域技术于一身的精巧新体制声呐,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国内外正争相发展。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蛙人探测声呐的系统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性能参数,并就当前蛙人探测声呐的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介绍了相关的主要声呐参数的确定及基本计算。  相似文献   

17.
水下三维声纳目标在线运动监测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华  李秋峦 《船舶力学》2015,(10):1282-1288
随着声学探测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广泛应用,水声成像技术已成为水下目标监测的重要手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声纳技术的在线运动目标识别方法。通过对三维声学图像进行网格搜索和三角面片连接,进行单帧三维声学图像的多层实时重建,实现单帧图像内目标的重建、聚类与标示。结合GPS定位仪和姿态仪信息,修正位移和姿态变化引起的运动误差,利用反向投影和最近点搜索方法查找相邻图像帧之间两两匹配的控制点对,进行相邻图像帧的快速配准。根据配准矩阵将相邻图像帧的的各个目标转换到同一全局坐标系中,提取有效的声学目标特征变化相对值,并评估特征权重,实现相邻图像帧之间运动目标的在线检测与识别。通过室内水池和湖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三维声学图像在线运动目标实时识别。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水雷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声呐是探雷技术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向.根据猎雷声呐探测识别方式,提出降低目标强度、减弱甚至消除声影是实现水雷武器声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并从这2个方面分析了水雷隐身对猎雷声呐探测识别效能的影响.其中,当采用回波法探测识别水雷时,水雷目标强度的降低可缩短声呐的探测距离,并且在清澈海水中其效果较好;而对于声影法探测识别,则需要消除或减弱水雷的声影才能使其难以被猎雷声呐发现.  相似文献   

19.
The performance of a sonar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he target characteristics. When dealing with the echoes of a traditional active sonar system, the sonar designers often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prior knowledge perceived by sonar receiver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obtain desired processing result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key technology of sonar, this paper proposed a cognition-based intelligent sonar system in theory--cognitive sonar. Cognitive sonar is capable of jointly optimizing the transmission waveform and receiver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 so that it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口深水区域塑料排水板施工检测手段不足的问题,提出水下声学成像检测的新方法,采用高分辨率侧扫声呐和双频识别声呐,实现了水下排水板检测的可视化与可量测。获取水下排水板清晰的影像资料,并且通过双频识别声呐水下定点全环摄像方式能够实现排水板定量检测。新方法弥补了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可作为现有检测手段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