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桩基础竖向承载力研究的意义 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指单桩所具有的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其最大的承载能力称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桩基设计的最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大小的确定及测试也是基础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介绍利用嵌岩桩综阻修正系数和简化公式编制“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表”,用简便易用的查表方法,代替复杂繁琐的岩桩单桩蛑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桩端后压浆工艺,通过对试桩压浆前后的自平衡法承载力试验,分析桩端后压浆工艺对单桩承载力、桩端承载力以及桩身竖向位移的影响。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压浆前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和等效桩顶向下位移,分析桩端后压浆工艺的可实施性。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技术对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身不均匀沉降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苏州东方大道苏申内港线特大桥主墩桩基施工中成功地采用了自平衡试桩法,经济、快速、安全地测试了桩基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其技术优势及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某高速公路施工中采用碎石桩和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软基加固,为了检测加固效果,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分别对碎石桩和加筋碎石桩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桩体密实情况、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和加筋碎石桩复合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软基承载力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中经常遇到未达破坏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问题,提出利用双曲线模型、指数曲线模型和灰色模型预测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工程实例表明,双曲线模型应用有一定局限,指数曲线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且适应性较好,推荐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施工实践,分析了湿陷性黄土桩基侧向负摩阻力与桩侧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桥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在桥梁承台和桩基土壤内设置监测点,对桩基承载力与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收集和整理监测数据,绘制监测曲线,说明桩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直径嵌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沉降小、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因此愈来愈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但其承载性能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焦桐高速泌阳段的两根嵌岩试桩的测试结果对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行规范对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作了比较,总结了各规范中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斜坡桩由于斜坡的存在承载力与平地桩有较大的不同, 现阶段设计中一般通过设计人员经验进行承载力折减, 不能准确体现斜坡桩的实际承载力。 为明确折减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来研究水平力及弯矩组合作用下的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特性。 具体考虑了弯矩、 坡度、 竖向力三个因素对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弯矩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后会维持平稳, 不同坡度下, 弯矩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相对折减值接近, 可用公式拟合; 随着坡度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下降趋势在不同弯矩下趋同, 为线性下降, 可拟合后供实际使用; 竖向力对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起有利作用, 坡度越大有利作用越大, 但均不显著; 土体性质影响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 但土体性质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相对折减值影响较小。 总体来说, 坡度及弯矩对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影响最大, 竖向力及坡度影响较小。 设计时通过坡度及弯矩对平地桩水平极限承载力进行折减可得组合受荷斜坡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龙俊平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55-57,75
通过对建筑地区管桩收锤标准的研究,结合洞庭湖区软土典型地质断面以及锤击法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建议了桩锤的合适型号,得到了管桩区域性收锤标准;通过静压法施工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静压桩终压值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终压值的参考范围。对洞庭湖区高速公路锤击桩与静压桩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压浆技术可大幅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基于西安至铜川扩建工程试桩的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了桩端后压浆的增强加固机理,深入研究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利用实测结果,得出了后压浆增强系数,并提出了后压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青藏铁路清水河多年冻土地区抗拔基桩的竖向静载现场试验,对桩周冻土冻结强度、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直孔桩、扩底桩两种不同桩基础的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青藏铁路桩基础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承载力试验研究可以看出,带承台的单桩复合地基要比不带承台的单桩复合地基的性能更优。仅从其承载力限值来看,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较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对于群桩复合地基,当承载力较小时,桩的荷载主要由其上部的摩擦力来承担,桩与桩之间的应力叠加明显,桩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而随着荷载的增加,桩的摩阻力向下发展,应力叠加程度减弱,桩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4.
When diaphragm wall is used as the permanent vertical bearing structure,design standard of the bored pile adopted has to induce the risk or iste. The vertical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diaphragm wall are examined by a field testing program at the site in Shanghai soft clays.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aphragm wall almost behaves as a rigid body under the vertical load. It induces that the skin friction and the toe resistance of the wall develop simultaneously. The skin fricti...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岩溶区桥梁桩基的承载特性, 依托平顶山市西斜立交桥实体工程, 进行了桩基静载试验, 通过在桩端和桩顶布设应变传感器和位移计, 测得了桩身内力, 分析了岩溶区桥梁桩顶荷载(Q)-沉降(s)规律; 考虑现有桩基设计的局限性, 结合静载试验结果, 采用不同函数模型预测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基于岩-桩体系宽梁力学模型和溶洞顶板拉-弯破坏模式, 探讨了桩基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于岩溶区桥梁桩基嵌岩深度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各级荷载作用下桩基Q-s曲线呈缓变型发展, 当桩顶荷载较小时, 曲线基本呈线性, 当桩顶荷载大于6 000 kN时, 曲线逐渐变为非线性, 虽然桩已嵌入灰岩较深, 但仍表现为典型的摩擦桩承载性状, 当加载到8 400 kN时, 桩顶沉降为3.69 mm, 远小于0.03D (D为桩径) 或40mm的破坏标准, 桩端阻力为122.9 kN, 仅占桩顶荷载的1.6%, 桩的承载力尚有富余; 在静载试验全过程中, 桩的受力状态处于Kulhawy理论的第1阶段, 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 双曲线模型拟合精度在0.99以上且预测值偏安全, 建议在同类工程中优先考虑采用; 在同时满足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和桩基承载力与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使桩的嵌岩深度减小2.4 m。   相似文献   

16.
为采用强度折减法判定桩基础的极限荷载,根据突变理论Zeeman机构、桩基础承载力泛函数和直剪试验原理,建立了桩基础承载力突变的临界条件和位移增量梯度与岩土材料剪应力的关系,进而提出利用尖点突变曲线判定桩基础极限荷载.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尖点突变曲线拐点出现后,曲线近似垂直于强度折减系数坐标轴,强度折减系数的微小增量将引起位移增量梯度陡增,说明岩土材料已发生塑性变形,拐点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即为极限荷载条件下的强度折减系数;由尖点突变曲线和折减系数位移曲线得到的桩基础极限荷载基本相同,但尖点突变曲线的拐点更明显,物理意义更清晰.   相似文献   

17.
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双曲线方法,该方法是用平行于沉降轴的渐近线来判定极限承载力;提出了采用双曲线上曲率最大点来判定极限承载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曲率最大点判定极限承载力得到的Qu是传统的以渐近线判定得到的Qult作折减所得,曲线越平坦折减越多;在极限承载力随拟合采用荷载级数...  相似文献   

18.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规范中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提出了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对嵌岩桩单桩承载力的预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桩基工程GM(1,1)模型,结合桩基试桩实践,所得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经过精度检验,证明精度较高,为桩基工程承载力预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规范中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提出了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对嵌岩桩单桩承载力的预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桩基工程GM(1,1)模型,结合桩基试桩实践,所得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经过精度检验,证明精度较高,为桩基工程承载力预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评价集的隶属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超声波测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再用有限元法计算桩身不同位置在相同缺陷的情况下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出不同位置的缺陷影响系数;将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相应的缺陷影响系数相乘,并将所有的乘积结果值相加,得到一个考虑桩基缺陷位置的综合评定。与其他超声波测桩评定方法相比,该方法以桩基的竖向承载力为依据,并考虑了缺陷位置,是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