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公共交通是城市流动的血脉,是市民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公交集团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34567”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紧扣交通强市战略部署、主城区疏堵保畅、“绿色出行”城市、“公交都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强化公交优先发展,推动绿色智慧出行变革,不断刷新出行“幸福指数”,串联起市民便捷出行的“生活圈”。  相似文献   

2.
王海峰 《人民公交》2023,(11):68-69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一种最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营造浓厚绿色出行氛围,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州公交”)立足实际,创新推出了“坐公交享碳积分得实惠”绿色出行活动(以下简称“碳积分”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累计贡献碳减排量近5000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成为主流,人民群众对“最后一公里”品质出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就是公交站点,公交与地铁无缝接驳,这样的出行方式已逐渐成为市民的日常。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公交”)将地铁、公交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有机串联起来,从而实现两者间的无缝对接,让更多市民共享便捷、绿色、低碳交通,让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4.
柯鹏 《人民公交》2017,(1):61-63
十堰公交集团围绕“智慧公交”、“数字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了公交运营调度智能化、安全监控自动化、经营管理精细化、出行服务信息化、一卡通用便捷化.为市民出行插上“智慧翅膀”。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换乘次数”最少和“出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提出2个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模型,得到不同的最优线路,供公交乘客选择适合自身的出行路线,并以1个简单的公交网络对模型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8,(4):20-22
行人通行的安全也由“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部分构成,通过治理形成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氛围是由监管手段为行人出行确保的“被动安全”,这之于行人的安全只是部分安全,还有一半的安全则来自于行人自身。如果行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就等于做到了“主动安全”。实际上,部分行人参与交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淡薄,这也是行人出现闯红灯、违规翻越护栏等行为的原因所在。对于交管部门而言,治理行人违规过街不仅是保障行人群体安全出行的必然要求,同样是确保机动车有序通行的必要条件,更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内在需求。要形成人车互让的文明出行环境,则必须要让行人“管住腿”。  相似文献   

7.
孙玲 《汽车与安全》2006,(11):12-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应有尽有。经济条件改善后,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很自然地倾向于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在轿车向家庭普及之前,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渡时期的新生事物,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增长还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如没有其他限制,其数量超越人力自行车将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8.
“摩的”风起有缘由据有关部门对北方一大城市的调查,全市至少有两万辆“摩的”;而记者对一南方中等城市的调查发现,以此营生的也有3000多辆。一部分人认为,“摩的”出现是因为城市公交存在“死角”,一些近、远郊新村不通公交车,给居民出行带  相似文献   

9.
丁涛 《人民公交》2023,(11):72-75
为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开展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一年一度的全国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于9月18日至24日在华夏大地拉开了绿色出行行动序幕。今年也是公交出行宣传周的第十年。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汽车与安全》2012,(4):8-11
公安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效果显著 近日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在全国实施两年来取得显著效果。根据介绍,为期三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提出要通过三年努力,力争使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文明交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似文献   

11.
王正同  吴奇峰  刘洋 《公路》2024,(3):326-332
雄安新区是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的交通发展目标。遵循雄安新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绿色出行”指导思想,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雄安新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繁华不堵”的交通发展目标,以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对“绿色出行”目标导向下的新区交通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围绕“交通有序畅通、街道活力繁华”的核心理念,以“先静后动、先人后车、先快后慢”为原则,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组织和智慧交通五大方面入手,研究提出:(1)净化地面交通、创新支路断面,构建慢行友好的活力街区;(2)“全时空”覆盖、“全过程”衔接,创新极致服务的地面公交;(3)价格调控、巧妙设计,合理引导小汽车交通;(4)支路右进右出、动态信号配时,科学组织干路交通;(5)智能驾驶多元化场景、定制智慧公交学生接送系统,打造智慧交通示范园区等规划创新策略与方案。规划思路突破了传统,是雄安新区绿色出行目标下智慧交通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期为雄安新区其他新区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提供规划样板,为雄安新区实现“90/80”绿色出行目标贡献中交智慧。  相似文献   

12.
何如平 《驾驶园》2009,(11):102-102
2009年9月22日是中国城市无车日,在中国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主要目的是倡导绿色出行.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其实不仅我国有“无车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要开展“无车日”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刘子宇 《中外公路》2012,32(5):290-292
随着高速增长的机动车出行率,学校和医院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如少年儿童、病患)出行吸引点,已经成为人身安全和交通疏导的热点区域.该文提出基于少年儿童、病患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提升学校和医院周边交通管控设施的方法,介绍“高额处罚”、“行人过街”、“临时停车”以及“区域交通诱导”4种手段,以规避交通安全隐患和拥堵.  相似文献   

14.
庞博 《驾驶园》2009,(8):93-93
近期,广西贺州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在实施“关爱生命平安出行”工程中,结合辖区线长面广点多,即乡镇有车企业、厂矿、工地多的特点,派出民警深入开展600万机动车驾驶人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评选“百名标兵”、“千名优秀”、“万名先进”驾驶人活动。  相似文献   

15.
周显庆  贾大钊 《公路》2022,(4):271-275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雄安新区提出“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总量控制、公平分配、设立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步骤,提出了消耗碳币与奖励碳币相结合的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其意义在于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立,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灵活制定政策,使碳排放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鼓励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实现雄安新区“90/80”绿色交通出行目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2,(3):65-65
2月1日,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星辰公司举行了“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志愿者服务活动。早上二十余名志愿者出现在衣冠庙路口处,他们身披红色绶带,在路口旁挂起了“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的横幅,引得行人频频观望,充满了疑问。  相似文献   

17.
杂讯     
《车迷》2020,(3):72-72,F0003
让爱车自由“深呼吸”林肯AAR座舱“新风管家”系统时刻守护您的健康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日常出行途中的健康防护。相比搭乘出租车、网约车和公共交通,驾乘私家车无疑是当下安全系数最高的出行方式,而拥有完善空气净化系统的车型更令人放心。  相似文献   

18.
陈刚  余华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210-213,M0022,M0023
交通出行已经定位为民生实事,要求2019年全国260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出行城际无障碍互联互通,同时交通出行在不断创新的服务推动下已经悄然升级到MaaS一体化智慧出行新时代,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交通出行MaaS服务的强力推手,必须对各类电子支付实现集约化运营。提出了基于统一帐号的金融级安全+电信级通信能力的交通出行聚合支付体系架构,基于该体系架构交通运营机构可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向用户提供多种账户,多种接入方式的出行全业务聚合支付服务,在完成交通运输部城市交通出行互联互通的同时构建了基于资金信息流的出行“数据链”,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服务和运营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行车》2023,(3):17-21
<正>随着“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优势日益显现,加之市场上先后出现了智能单车、电助力自行车等新品类,为自行车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与竞争动力。而在2023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因此自行车行业2023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多渠道增加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广两轮出行理念。  相似文献   

20.
范宇杰 《上海公路》2023,(4):158-163+213
需求响应公交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有效补充,能够填补大容量轨交站点间存在的公交服务空白地带,有效改善公交可达性。现以服务接驳轨交站的“最后一公里”接驳出行方式选择为目的,考虑需求响应公交等接驳方式,通过情景问卷调查,获取出行者接驳方式选择数据,并进行接驳方式使用特征分析及需求响应公交潜在乘客出行特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轨交接驳需求响应公交模式具有可推广性和预期较广泛的受众基础,且多数接受作为“日常通勤上下班”的接驳方式。不同的性别、收入、接驳距离、同行人数、天气影响,对受访者即潜在出行者出行方式的选择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