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波浪预报理论、能量传递理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将风生浪—浪掀沙—潮输沙—航道淤积这一复杂的海洋动力转化过程简化;抓住开敞式航道泥沙骤淤的源头因素,建立航道泥沙骤淤与大风天有效风能的关系,根据实测资料进一步建立骤淤淤强沿程分布计算关系式。滨州港外航道大风天泥沙骤淤沿程分布预报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方法;依据相邻港口黄骅港的实测资料拟合淤积率相关系数,通过对不同口门位置不同航道等级不同大风重现期等多方案组合的计算分析,为滨州港外航道平面布置方案的比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洋山深水港的正常运营,近年来进港航道每年都会开展维护性疏浚。基于2017—2019年期间的水深资料,统计分析了航道人工开挖段的浅区分布与回淤特征。结果表明:在常风天航道回淤呈现"春夏冲淤基本平衡且局部冲刷,秋冬淤积为主"的季节变化规律;台风天航道回淤较为明显,淤积程度主要与台风风力和移动路径有关。结合水文资料初步探讨了航道回淤原因,为洋山进港航道今后的疏浚施工安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湛江湾外航道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基于近期湛江湾外30万t级航道实测地形数据以及多年海图等资料,分析了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特征,并对其淤积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主要集中在B点东西两侧K17+000~K31+000,航道平均淤强在0.44~0.65 m;中线北侧航道淤积强度和淤积量均大于南侧,且这种淤积态势将继续存在;航道南北两侧浅滩就地搬运的泥沙为航道回淤的主要泥沙来源,航道B点附近海域北侧浅滩泥沙在侵蚀后自北向南搬运,形成底沙输移,是目前航道B点附近淤积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南侧浅滩不会对航道的淤积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航道管理水平,开发航道维护保障系统。从航道水深测量数据的积累入手,通过软件建立航道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并进行多维显示,快速反映出航道淤积要素,包括淤积位置、淤积范围和淤积方量等。根据水深及淤积量进行多层次报警;根据多次水深测量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方法推算一定时间间隔的淤积量。以上海外高桥航道为例,对航道维护保障系统界面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航道淤积诸因素进行了评述,同时针对本海区的泥沙来源及其动力条件,对欲开辟的龙腾航道的淤积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龙腾航道,在横风、横浪、横流、淤积等方面大大优于现航道,在本海区开辟深水航道有其乐观前景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滨州港区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港区水动力变化规律和工程海域海床冲淤态势,论述外航道骤淤及可挖性。结果显示: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后的重点和难点;在航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滨州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程度将超过黄骅港;滨州港外航道挖泥具有一定难度,且恶劣天气情况出现后,-6 m等深线外一定范围出现"铁板砂"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根据预判,滨州港回淤物粒径粗于黄骅港,且黏土含量小于黄骅港,可预计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黄骅港大。  相似文献   

7.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航道年淤积量、航道平均骤淤强度、航道段最大骤淤强度及通航安全(航道拐点、附近有无岛礁)等多项指标对航道轴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认为与涨落潮流方向基本一致的直线方案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希慧 《水道港口》2007,28(6):409-414
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海庙港扩建工程实施后港池、外航道的流速变化,利用淤积计算公式,得出港池、外航道的淤强及淤积量。外航道淤积计算由悬沙落淤、推移质淤积两部分组成。港池平面为环抱式,故淤积计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纳潮棱体引起的悬沙落淤;二是口门环流形成的悬沙落淤。  相似文献   

9.
瓯江口航道淤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决策  麦苗 《水道港口》2011,32(2):107-111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和水深图资料,对瓯江口航道的淤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海区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为强潮海区;工程海区潮流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潮流运动呈往复流形式;航道水域范围多年来总体上处于0 m浅滩水域略有淤积、0 m下深槽略有冲刷,总体呈现略有冲淤变化的平衡状态;瓯江航道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汛期...  相似文献   

10.
束梁 《中国水运》2014,(10):254-256
近年来,长江东流水道的老虎滩北槽航行条件与西港航道逐渐恶化,汛后淤积严重,严重影响通航。为保证主航道的畅通,长江航道局对该段航道开展了疏浚维护。为了解疏浚维护效果及近期的通航条件,文中以最新的航道测图资料为基础,对东流水道疏浚前后的河床演变特性及航道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实施维护疏浚措施后,西港航道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西港航道受老虎滩北槽下游淤积和老虎滩尾淤积下移的双重影响,西港过渡段通航形势短期内难以好转;建议应加强对西港航道的维护力度,在西港航道维护疏浚期间可利用东港航道作为紧急备用通道。文中研究成果可为东流水道后续航道维护工作和航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粉沙质海岸港口外航道骤淤通常是由风浪造成的,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只有波浪和波浪引起的泥沙运动具有随机性。文章提出了"有效风能"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粉沙质海岸由风况计算骤淤积量的概化模型,应用黄骅港实测资料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指出骤淤量与风能存在线性关系,利用率定后的关系公式计算了黄骅港不同大风的淤积量,建立了黄骅港航道淤积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并指出大风骤淤量的概率分布服从P-Ⅲ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实际回淤观测,结合水文泥沙条件,对常年和大风天的回淤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年回淤量约为607×104 m3,与15万吨级航道初步设计预测值基本相近;回淤分布与7万吨级航道相似,最大淤强位于外1段,约为1.86 m/a。大风天航道回淤呈现3阶段变化特征,具有先淤后恢复的特征,风后的局部淤积是暂时的,需要疏浚的实质性回淤很小。依据15万吨级航道实测回淤特征,建议30万吨级航道宜结合港区在东西连岛口门建设防波堤,以减小回淤峰值区段淤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是我国的海洋石油生产基地,频繁发生的海洋灾害对石油钻采运输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粉砂质浅海区域,大风往往引发严重的淤积现象。以沧州浅海区域为例,考虑能量平衡,建立了粉砂骤淤的经验计算公式;收集1991年-2002年期间的大风数据,后报了大风在外航道产生的粉砂淤积量;选择单因素复合统计模式,对骤淤量的重现值进行了估计,为沧州港外航道的防淤减淤工程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南通港吕四港区进港航道试挖工程回淤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通港吕四港区进港航道地处苏北辐射沙洲南缘,为自然水深航道,缺少航道开挖的工程实践.吕四进港航道扩建阶段在小庙洪水道开展了航道试挖工程,并进行了为期1 a的回淤监测.研究表明,正常天气情况下试挖槽年回淤强度为0.74 m/a,回淤强度不大;一次常年大风过程平均淤积厚度基本不超过0.1m,正常年份的大风过程对回淤的影响有限;在遭遇了当地5~10 a一遇的“梅花”强台风作用下的淤积厚度约0.28 m,未出现明显“骤淤”现象.上述研究成果为吕四进港航道的扩建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辐射沙洲海域航道回淤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搜集整理了长江口2008—2013年对长江口影响较大的台风资料以及航道的回淤资料。目前,没有长江口深水航道大风骤淤量的现场实测资料,也没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航道骤淤统计方法,为此,提出基于目前实测资料基础上的航道大风骤淤量的统计方法。利用此方法对长江口深水航道2008—2013年的大风骤淤量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天津港外航道水动力条件及工程泥沙淤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最新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利用风浪潮流泥沙数值模型对开挖深水航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了计算。根据近年来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结合本项研究工作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数模计算提供参数;建立了多重嵌套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正常天气下工程实施前、后的海域潮流场分布情况;建立了海域风浪过程计算模型和泥沙运动模型,将波浪、潮流、泥沙模型耦合,计算了在年均含沙量的风浪条件作用下所造成的回淤情况,给出了航道建成后的年淤积分布情况。提出了天津港南、北防波堤延伸到16 0后的航道的淤强分布特征,从泥沙方面为航道的开挖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京唐港大风期骤淤浅议粉沙质海岸建港布置和航道选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已有资料,使用了大风期航道骤淤的概化模型BEDMUD,对京唐港2003年10月的大风进行航道骤淤后报,比对后报结果与实测值,说明该模型是实用可信的,并阐明了已建挡沙堤的作用;根据计算,说明淤积的原因;根据淤积原因并参考国外一些港口建设经验,讨论今后类似粉沙质海岸的港域和航道布置原则。这是一项非生产任务的探索,目的是积累经验并进行学术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翟征秋 《水道港口》2013,(2):128-132
在淤泥质海岸开挖航道,其回淤的程度是能否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天津港大沽沙航道施工期泥沙回淤特点和规律,在历年航道回淤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天津港主航道泥沙回淤研究成果,对大沽沙航道施工期回淤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研究,取得了大沽沙航道施工期各年的回淤量和回淤的平面分布、时间变化特点及航道回淤主要集中的部位。回淤情况基本与前期淤积预测结论一致,航道不会出现严重淤积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袁文昊  刘红 《水运工程》2022,(1):112-118
基于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对射阳港3.5万吨级进港航道开挖以后的回淤特征及回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射阳港所在海域受废黄河三角洲冲刷泥沙输移的影响,含沙量较高,为航道回淤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进港航道年回淤量为995万m3,其中导堤掩护段占全航道回淤量的93%,该段平均回淤强度可达5.0 m/a,高于开敞海域段的0.6 m/a。导堤掩护段航道回淤主要是由于涨潮期带入的高含沙水流在憩流时刻形成悬沙落淤所致,航道两侧滩面上的流泥归槽以及洪季期间上游河流的开闸泄洪对航道回淤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