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水路运输   2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连云港旗台港区北防波堤顶高程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以"小浪不越浪,中浪允许越浪,但不影响泊稳条件;大浪允许越浪(大浪时伴随大风本身已无法作业),但越浪后波高不大于通过口门传入的设计波高"的原则确定防波堤顶高程、以降低防波堤顶高程和投资的新思路,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曹妃甸海域西风减水现象入手,利用塘沽站和曹妃甸风、潮实测资料,进行了曹妃甸海域西风减水效应的分析研究,得到曹妃甸海域西风条件下的50~100年的重现期潮位,比全风向条件下的相应重现期潮位低0.7~0.8 m.将研究结论用于控制西风向风浪的海堤防护工程设计中,大幅减少工程防护费用,同时确保工程在设计重现期内安全.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徐圩海域海岸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连云港徐圩海域底质的粒径特征和泥沙水力特性,并与连云港主港区、天津港和黄骅港等港口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海岸类型在底质的粒径特征和泥沙水力特性的差异,指出泥沙颗粒黏性影响泥沙水力特性、泥沙水力特性决定海岸性质,给出了海岸性质分类的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徐圩海域海岸性质.  相似文献   
4.
应铭  马兴华  张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6,(11):114-120
连云港港深水航道是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航道回淤规律和实践表明,连云港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中风天回淤量为航道回淤的主体,占年回淤总量的60%左右。由于中风天频率年际变化较大,导致航道年际回淤水平变幅较大。现有设计回淤量计算模式均未考虑风天分级。提出了“按小、中、大3个概化波浪动力计算回淤强度、再组合各自波浪频率得到设计回淤量”的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设计年回淤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体现全年波浪水平和波浪频率年际间差异对年回淤量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了设计年回淤量预报精度,为合理确定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设计年回淤量水平和变化范围、正确评价航道的稳定性和技术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经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实践检验,预报回淤量与实际回淤量偏差不超过25%。  相似文献   
5.
马兴华  陈喆  周海 《水运工程》2014,(9):97-102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结构设计投标,研究开发了三角形沉箱这一新型沉箱结构形式,提出了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表明,三角形沉箱采用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60°的侧板可显著提高抗倾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减小基底应力;具有斜坡堤无立波效应、承受波浪力小、基底应力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优点,又有重力式结构堤石料用量少、预制安装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可用于防波堤、防沙堤、整治建筑物等堤坝工程。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位于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宽广,航槽开挖厚度大,航道里程长,工程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是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通过研究基本解决了海床性质及岸滩稳定性、水动力泥沙条件、航道回淤、航道选线、航行安全性等主要技术问题,不仅为连云港港航道后续研究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供国内外其他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建设借鉴。对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马兴华 《水运工程》2000,(12):10-12
介绍在太仓中远国际城港区一期工程围堤吹真工程设计中,成功地采用深水袋装砂、深水软体排、砂被等多种新结构、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稳定性物模、Fluent二维数模、受力测试等手段,研究和分析纯流条件下4种常用混凝土联锁块护底软体排压载块的稳定性、失稳过程、失稳临界流速,以及水深和压载部位(排边缘、搭接处、中间部位)等因素对压载块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对现行规范公式提出了水深、结构尺寸及压载部位等因素的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新型压载块结构形式,并与常用压载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新型压载块稳定性均好于现用的4种压载块。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实际回淤观测,结合水文泥沙条件,对常年和大风天的回淤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年回淤量约为607×104 m3,与15万吨级航道初步设计预测值基本相近;回淤分布与7万吨级航道相似,最大淤强位于外1段,约为1.86 m/a。大风天航道回淤呈现3阶段变化特征,具有先淤后恢复的特征,风后的局部淤积是暂时的,需要疏浚的实质性回淤很小。依据15万吨级航道实测回淤特征,建议30万吨级航道宜结合港区在东西连岛口门建设防波堤,以减小回淤峰值区段淤强。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在深厚淤泥地基上,爆破排淤填石斜坡堤和袋装砂桩斜坡堤结构的设计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