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向架是支承、牵引和制动车体并能相对车体回转的走行装置,具有缓冲振动和导向功能,决定列车运行安全可靠性和运行品质。中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经过技术引进、吸收创新和自主创新3个阶段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在结构轻量化、安全可靠性、动力学性能及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成果,针对转向架结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开展的试验台、环形道、试验专线科学研究试验及线路长期服役跟踪测试,为自主创新阶段的中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自主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文章系统地回顾了中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在3个发展阶段的结构参数和技术瓶颈,指出了下一代高铁及CR450动车组转向架技术研究方向;从转向架基本结构角度系统论述了转向架总体集成、构架、轮对轴箱及定位装置、悬挂装置、驱动系统、基础制动和辅助装置的技术发展历程及趋势,提出技术自主创新及工程应用创新研究方向;论述了转向架轻量化设计、强度可靠性、车辆系统动力学、智能化设计和试验测试这5种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缺乏综合分析,提出一种基于SIMPACK的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仿真建模与分析方法。以高速动车安全舒适运行需求为目标,根据高速试验列车客车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规范,构建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评定的指标,并研究基于SIMPACK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仿真评价及其实现流程。以CRH2型动车组为例,建立其转向架及车体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具体分析四类车轮踏面类型和五类一系及二系悬挂系统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取CRH2型高速动车稳定及平稳运行的重要特征参数,为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动力学设计及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运用基于模态参数的综合性能研究方法对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二系悬挂达到了其虚拟样机的最初设计目标,基本实现了理想设计,但是如果车辆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根据运营情况对悬挂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NUCARS和MEDYNA多体动力学数值仿真程序对新设计研制的200km/h高速客车转向架进行了多方案的动力学仿真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时需深入考虑的问题。分析了高速客车转向架动力学结构参数和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200km/h高速客车转向架可行的动力学悬挂参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动车单元车模型,计算分析了动车模型的临界速度、直线轨道上的动力学性能以及曲线通过能力,同时分析比较了采用弹性架悬结构的驱动装置悬挂固定方式动车与刚性架悬动车两种模型在直线和曲线上对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60 km/h高速货车转向架方案及其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国外高速货车转向架的发展过程、基本结构和我国货车转向架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线路特点的、时速为160km的新型货车转向架作为我国高速货车转向架的基本方案,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对转向架的初步结构和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某铰接式转向架动车组动力学模型,根据应用实际工况,对比分析了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小半径S曲线、通过三角坑等情况下铰接式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铰接式转向架车辆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和优秀的线路扭曲适应能力,而且铰接式转向架轮对对应动力学指标与前后端独立转向架相差较小.直线工况下其运行稳...  相似文献   

8.
时速200 km~250 km动车组转向架四级检修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涛 《铁道车辆》2011,49(2):37-40,5
对时速200km~250km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四级检修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工艺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对构架组成、轮对轴箱组成、油压减振器、基础制动装置等转向架重要零部件的检修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日本新干线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试验型转向架的试验研究成果,总结了新干线动车组转向架的技术特点,讨论了新干线动车组转向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动力集中动车组要求,研制了一种可适用于"高速铁路网"与"普速铁路网"的轻量化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转向架,阐述了该转向架主要技术及结构特点:转向架采用B0轴式、驱动装置采用主动齿轮空心轴+挠性板联轴器弹性机构驱动,牵引电机架悬,1 050 mm车轮轮装盘式基础制动,轮缘油气润滑,转向架具有较小的轴距和质量。通过试验验证该转向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