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针对全直桩码头结构形式,以国外某码头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不同水平地震方向激励进行纵横轴不对称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水平地震方向作用下桩基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平面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时,水平扭转效应对结构受力影响明显,结构地震作用及其扭转耦联振动效应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全直桩码头结构的近陆侧桩承担的水平地震力最大,边桩比中间桩群承担了更多的水平地震力,设计中应重视边角桩的受力情况及调整桩基布置形式来减小扭转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节约成本,降低海上沉桩难度,提高施工速度等一系列问题,码头设计方大胆创新,采用靠船墩与码头平台分离的结构型式,桩基采用全直桩,突破常规采用叉桩来抵抗由波浪、船舶和装卸机械产生水平分力的常规做法,充分发挥钢管桩自身抗弯刚度大的特点。设计首次采用欧洲标准进行设计,桩基采用全直钢管桩,引桥横梁、码头桩帽、靠船墩和系缆墩采用薄壁外壳结构方案,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3.
以全直桩梁板式码头单层梁结构和增设底梁的双层梁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两者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底梁对结构自振特性、位移响应、桩基及横梁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底梁可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减小结构侧向位移和桩顶弯矩,改善桩基和横梁内力分布,从而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吉大港新锚地集装箱码头为全直桩梁板式结构,该码头设计船型为3万吨级。在此之前,国内全直桩梁板式码头的设计船型均未达到3万吨。该码头设计新颖,对施工要求较高。文章介绍了该码头桩基,箱梁,梁、板,面层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自由高度较大的全直桩高桩码头,桩基设计是码头设计的关键。以某工程设计为例,对全直钢管桩高桩码头桩基增设2种平联撑措施前后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平联撑对码头平台受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合理的平联撑可有效减小排架位移、减小桩顶弯矩,使桩身弯矩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6.
杨武  姚祎雯  赵凯 《水运工程》2020,(12):76-78
针对目前很多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存在斜桩沉桩困难并且全直桩结构水平荷载抵抗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比计算,探讨一种新型带有水平撑的全直桩码头在实际工程运用的可能性。通过在传统的全直桩结构间增加水平撑以形成互连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结构整体刚度,从而弥补全直桩水平荷载抵抗能力不足的缺陷, 同时避免了斜桩施打。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地区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直桩码头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码头平台梁系、面板施工完成结构封合时的气温与使用期气温存在温差,将会引起温度应变,使全直桩产生侧向变形和内力.有限元模拟分析认为桩基对上部结构伸缩的约束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温变后上部结构的形状不变.基于梁板系自由温差假设,首次提出了全直桩码头结构温度内力的基桩+刚性平台空间简化计算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简化方法计算精度可以满足结构初步设计分析的需要.基桩宜尽量对称布置,使温差作用下桩顶位移的发散中心靠近平台几何中心,以便减小桩顶内力.还指出,在温差作用下桩顶的内力与桩径的4次方成正比,随着全直桩码头基桩大直径化,对温度内力的分析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水平静力作用下全直桩码头结构整体筒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桩+刚性平台空间简化计算模型,提出了全直桩码头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体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并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三维简化计算的桩顶位移、内力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接近,简化计算精度一般情况可以满足结构设计分析的需要。全直桩码头桩基纵横向抗推总刚度相同,基桩纵横向抗推刚度对码头平台抗扭刚度的影响系数近似,与桩基布置的宽长比b/l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b/l〉0.5时,按规范方法进行横向力分配计算将会有较大的误差,此时宜直接按三维空间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桩码头经常遇到的岩石裸露或覆盖层较浅、溶岩发育及抛石深厚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设计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结合已成功实施的工程案例,通过对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设计要点。由于稳桩、沉桩及后续处理需要,码头采用全直桩结构,为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提出减少码头结构水平位移的有效措施。本文的工程实例对类似复杂条件下高桩码头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嵌岩桩广义上的定义是指下部有相当一段长度浇筑于岩层中桩基.本文结合某5万总吨液化烃泊位工程,针对强风化岩层厚、岩层上部覆盖层薄的地质特点,从桩基承载力计算、桩基选型、桩基布置和沉桩钻孔过程中注意点等方面对嵌岩桩设计进行了总结,本地质条件下嵌岩桩嵌岩深度大,一般满足弹性长桩要求,但承载力水平不高,桩基排架布置可按斜桩或大直径全直桩布置,嵌岩桩沉桩和成孔应注意桩变形、卷边、强风化岩遇水软化和缩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全直钢管桩码头的损伤演化规律,采用欧进萍地震损伤模型量化码头钢管桩的损伤程度,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码头排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研究码头桩基随地震时程、地震动强度的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码头各桩损伤发展主要发生在地震响应剧烈的时期,桩顶是塑性发展区域,桩基反复进入塑性状态,导致结构逐步破坏;桩基损伤值由位移项和能量项构成,位移项前期贡献较大,能量项后期贡献较大,位移损伤的占比要高于耗能损伤;各桩损伤值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由海侧向陆侧桩基的损伤逐渐增大,陆侧桩承担更大的水平地震力,是耗散地震能量的主要构件。  相似文献   

12.
冯光华  林治平 《水运工程》2017,(10):206-210
通过对软土地基中1根桩长52.5 m、桩径1 m的钢管桩的压桩试验、拔桩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探讨软土地基中钢管桩工程性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钢管桩水平静载试验的最大弯矩值在泥面以下2倍桩径处,且不随着荷载的增加而改变;软土地基的水平静载试验,按照按泥面位移10 mm进行位移控制时,其m值可取3 500 kN/m~4;软土地基由于侧阻力较小,压桩试验时,传递至桩底的轴力值与桩顶荷载的比例可达30%,而拔桩时,该值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建立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软土地基上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竖向承载特性与失稳模式。通过研究得出,竖向荷载作用下,该结构竖向承载特性及失稳模式与土体强度密切相关。当地基较软时,结构竖向极限承载力由地基土体强度决定;当地基较硬时,结构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身及土体强度共同控制。为此,在进行该类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软化效应等可能降低土体强度的不利因素对结构竖向承载特性及失稳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一体式预制桩帽的特点及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桩帽结构、连接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便于一体式预制桩帽的安装,码头一般采用全直桩,可通过桩内混凝土灌心提高整体侧向刚度。桩帽的结构设计可参照现行码头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桩帽与钢桩采用承插灌浆连接,灌浆料可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灌浆长度可按握裹力计算,计算方法可参考国外相关规范。对于轴力较大的情况,可在灌浆区域设置剪力键以增加黏结力。  相似文献   

15.
全直桩高桩板梁式码头结构整体刚度较小,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为改善其不足,提出了底梁式全直桩高桩板梁码头结构型式。文中运用有限元方法,并选用非线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为计算模型,分别对有无底梁的全直桩高桩码头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及内力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全直桩高桩码头结构由于设置了底梁后,结构整体刚度增大,其抗水平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整体卸荷式板桩挡土结构是深厚软土地区高桩码头良好的接岸结构形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得到不同桩排距、后排桩间距和开挖深度条件下该类挡土结构前后排桩受力和变形特征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前后排桩间距可以减小桩基的水平变形,并使前后排桩的桩力分布更加合理;改变后排桩间距使前排桩水平和竖向位移均逐渐增大,前后排桩端部弯矩和剪力都增大;开挖深度的增加使结构水平位移增加。  相似文献   

17.
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工程实例,基于 PLAXIS 3D 有限元软件计算平台,利用可同时考虑剪切硬化和压缩硬化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 Hardening-soil model,对深插式大直径钢圆筒岛壁结构三维数值计算展开研究,分析施工全过程中各控制工况下钢圆筒的变位情况,并与二维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位移相验证,探讨深厚软黏土地基上大圆筒结构的变形与稳定特性。结果表明,三维数值模拟钢圆筒位移和实测位移相近,两者均大于二维平面等效计算位移值;当钢圆筒有足够的直径和埋深时,即使其插入深厚软黏土地基,水平和竖向变位均较大,但是其结构稳定性也较好。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大直径钢圆筒结构在软土地基上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双排长短密排桩基础的框架海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煊 《水运工程》2018,(11):167-173
针对目前滨海地区深厚淤泥质地基中沿海大桥与一般土石海堤交叉影响问题,通过桩型比选(钻孔灌注桩、大直径薄壁筒桩以及U形预应力板桩)、桩基布置方案比选(密排、2倍桩径间隔以及满堂布置)等深入对比分析,结合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计算对比,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排长短密排桩基础的框架肋板结构海堤结构;并对深厚淤泥地基进行浅层满堂固化加固处理。该新型结构能有效避免一般土石堤沉降对沿海大桥桥墩负摩擦阻力的不利影响,能有效保证大桥安全,同时能大量节省交叉段桥梁和交叉段海堤的施工工期。通过完工后的实际沉降等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该新型结构有效地保证了交叉段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