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LGF即为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回收利用率高等特点,对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成型工艺、性能特点、现有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针对商用车轻量化的要求,提出采用长玻纤增强PP材料代替原铝合金走台板方案。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长玻纤增强PP材料在北汽某车型蓄电池托盘上的研究和应用过程,根据蓄电池托盘的使用要求总结出主要的选材要求;然后据此对多种潜在的塑料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定长玻纤增强PP材料为电池托盘材料;再通过CAE分析和优化产品结构,完成产品试制和零部件试验验证,最终得到了合格零件。  相似文献   

3.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是纤维增强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型轻量化材料。以LGFPP分别替代短玻纤增强工程塑料PA66-GF30和PBT-GF30用于汽车车门拉手底座和雾灯壳体的制造,对零部件的尺寸稳定性和其它各项性能进行试验,并对减重效果和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LGFPP在完全满足成型要求和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在轻量化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底护板用材质种类繁多,树脂、增强材料和添加材料的品种及含量不同,都会使材料的性能和成型工艺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以达到使底护板性能最优、价格合理的目的。介绍了乘用车底护板的材料及生产工艺,对长玻纤、玻纤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等几种材质底护板的制造工艺、产品性能和资源情况等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三维软件建模和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从材质选用、结构优化、工艺分析三方面对某商用动力电池托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拓扑优化,最终选用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整体式、中心位置设置横向框架的结构,实现了相比原金属材质托架减重27%的效果。利用Moldflow,通过填充分析、顶出分析等调整优化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改性技术及加工技术不断向工程化方向发展,以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具有较低的密度、低廉的价格以及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正在取代工程塑料与金属在汽车仪表板、汽车车身和底盘零件中的应用。目前,在国外新型汽车前端部件系统的设计和生产中,注塑成型的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已成为主要的材料。这种材料以前还没有被用在汽车前端部件的制造上,但是现在一些汽车生产商,尤其是欧洲的一些汽车生产商,将这种材料作为玻璃毡片增强PP(GMT)和GMT与金属共同模压的混合配件的替代品。 Borealis公司用短玻璃纤维增强PP的配混料Xmod替代长玻璃增强PP配  相似文献   

7.
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CAE分析等环节,对PP+LGF材料在尾门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应用该材料,与传统钣金尾门相比尾门可减重30%(-5.0 kg)。  相似文献   

8.
选取PP玻纤板基材,从原材料组成、材料生产工艺、烘箱类型、零件模压工艺、模压设备、生产和储存环境及后处理方面系统研究了模压成型内饰件异味的主要来源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选用低气味的PP纤维和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适合基材烘烤的烘箱种类,合适的成型工艺(包含烘烤温度和时间)、干净的模具表面,良好的生产和储存环境,以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9.
2008笠9月17日,为了满足汽车行业对轻质和高性能长玻纤(LGF)复合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和SABIC PP Automotive日前宣布在全球推出SABIC STAMAX长玻纤聚丙烯树脂(LGF PP)。SABIC STAMAX树脂被欧洲汽车制造商广泛用于替代前端模块和乍门模块等关键部件中所用的钢制材料。这种轻质解决方案可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排放,此外还通过优化设计和更高效的生产周期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10.
GMT (Glass Mat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简称GMT)是一种以PP热塑性树脂为基体、以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纤毡为增强材料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通常是两层玻璃纤维毡复合热塑性树脂,用不同类型的玻璃纤维毡和热塑性树脂基体,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的GMT材料,其纤维有些是单向的,有些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11.
朱俊 《天津汽车》2009,(3):49-5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易合成型等优点的非金属材料越来越多的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为了使有关人员了解车用复合材料新技术,文章阐述了车用复合材料的特点、功用和性能,介绍了几种研发中的车用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强化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和金属一塑料层叠材料)及复合材料在车身和悬架等系统上的应用实例;同时指出了车用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强度高,在力学性能、老化性能、热性能及工艺性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增多。文章根据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用途,介绍了其性能优势,并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交通、车辆制造等方面的现状,指出其发展趋势。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在交通车辆、建筑领域、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GFRP桥面板是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蜂窝状断面,再在上下面各贴一层FRP板形成T形断面的上翼缘,与下方的钢工字梁(或混凝土工字梁)复板共同受力。其抗风化、抗腐性能备受用户青睐;它的轻质、高强性能是最具吸引力的钢筋混凝土替代材料。这种桥面板可用于新建公路桥,也可用于更换旧桥面。由于它的自重仅为钢筋混凝土的1/5,更换旧桥面后,相当于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引入了一种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防撞梁。目的是运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低速碰撞国标GB 17354—1998的要求。仿真和试验的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防撞梁吸能性强,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能起到有效保护关键零部件的作用,满足低速碰撞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纤维的最显著优势是提高了混凝土的动载性能,过去对动载性能的研究很少,掌握纤维混凝土的动载性能对设计承受冲击、撞击荷载的结构非常重要,有助于配制性能优良的纤维混凝土。本文采用自制的落锤抗弯冲击试验装置,测定了玻璃纤维、全掺钢纤维、层布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研究证明:层布钢纤维混凝土破坏时的冲击次数比全掺钢纤维混凝土高,全掺钢纤维、层布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优于玻璃纤维。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轻量化技术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国内外汽车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身上的系统应用引领了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进程。本文对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及零部件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从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两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某轻型商用货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以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零部件制 造和车辆装配阶段为边界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探讨了轻量化措施中所涉及材料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对比分析了该 车轻量化前后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替代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生命周期碳 (CO2 ) 排放量显著高 于被替代材料钢和铸造铁,分别为 6.23 kg/kg (锻造铝合金)、6.92 kg/kg (铸造铝合金)、14.76 kg/kg (车用镁合金)、 20.2 kg/kg (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2.85 kg/kg (普通钢)、0.67 kg/kg (不锈钢) 和0.81 kg/kg (铸造铁);轻量化后的动 力总成系统、传动系统、底盘和车身部分的碳 (CO2 ) 排放量分别增加了0.57%、525.51%、11.57%和33.29%,车辆生命 周期碳 (CO2 ) 排放量增加了 36.22%;钢和铝生命周期碳 (CO2 ) 排放量的降低对于轻量化前后车体部分的减碳效果均 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汽车覆盖件用冷轧薄钢板拉延成型性能微机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轧薄钢板的拉延成型性能对汽车覆盖件成型工艺具有重要影响,快速、准确地测量冷轧薄钢板成型性能是对覆盖件成型工艺进行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提出了普通材料试验机的板材成型性能测试专项功能技术升级方案,研制了汽车覆盖件用冷轧薄钢板拉延成型性能微机测试系统,该系统在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和天津三峰客车有限公司的运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