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路交通标志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它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认性。该文从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视认过程与要求出发,探讨了交通标志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交通标志的视认,为驾驶员迅速视认交通标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场地实验的方法,研究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影响,得出视认性与眩光距离、标志反光膜等级的关系,提出防止和降低眩光对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交通标志的视认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将眼动仪EMR-8B应用到交通安全研究领域中,从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外部因素出发,以大量的现场行车实验为研究手段,探讨了在不同行车速度下,光线条件对交通标志可视距离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随车速的提高而降低;同一实验车速,顺光条件下标志的视认性最佳,其次为夜间反光标志,逆光条件下的标志视认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标志逆反射性能与夜间视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效果,对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等级、类别、结构、光度性能、色度性能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与夜间视认性的关系。通过对国内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认为夜间视认性与逆反射性能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针对逆反射材料的类别、结构,以及在交通标志中的搭配使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修订现行交通标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公路交通标志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交通及路网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反光膜是交通标志夜间有效性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在自然条件下,交通标志反光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逆反射性能会发生逐渐衰减,当逆反射系数低于某一数值时,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本文研究和总结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对驾驶员视认性的影响,在满足驾驶员安全行车需求的前提下,明确驾驶员最小安全视认距离,标定相对应的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为交通标志反光膜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交通标志养护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是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人眼视觉生理学,对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字膜底膜对比度与驾驶员视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理分析,得出了交通标志反光膜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最佳亮度范围和字膜底膜最佳对比度。该研究成果为通标志反光膜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满足驾驶员安全视认的前提下,使公路设施的建设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度量的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鹏  吴文静  隽志才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9):118-120,130
将信息理论运用于解释交通标志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了交通标志的信息传输模型。运用信息熵方法将驾驶员接受的标志信息进行量化,并以长春市区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评价现有交通标志的信息传递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度量方法对交通标志视认性进行评价可以有效衡量标志的设计质量,有助于标志设计者从驾驶员认知角度出发,提高交通标志的工效性。也为筛选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老路中央分隔带的保留增加了潜在行车风险,交通标志牌作为传递道路信息的主要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从驾驶入的认知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标志牌信息量与标志视认时间的关系,量化了标志视认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后最不利条件下的车辆换道过程,提出了基于驾驶人视认性和换道操作舒适性的交通标志适用性评价方法,从而对改扩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封闭区设计的新型交通标志进行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封闭区交通标志方案能有效诱导驾驶人安全、舒适的出入中央分隔带封闭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关于交通标志视认性的研究,得出标志的最远可视认距离和消失距离。并计算出不同车型的车辆在最远可视距离和消失距离之间,车前灯对于交通标志的入射角和驾驶员对于交通标志的观察角变化范围。最后,根据理论推算值指出标志反光膜的选择应注意使用具有大角度性能的反光膜。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不仅是减少交通延误的重要交通设施,而且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针对现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和设置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基于城市道路现有太阳能交通标志,结合高速公路交通警示灯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LED交通标志设计方法。解决了由于外界光线量的降低使得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变得不清晰,不容易视认的问题。改进后的LED交通标志,即使在自然环境光线不明晰的情况下也可清晰可见,提高了交通标志视认性和设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traffic sign comprehension among road user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may interac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 and the evidence is still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sign type on sign comprehension among motorcyclists. An experiment with 2 (Training: training vs control) x 3 (Sign Type: warning signs vs command signs vs regulatory signs) x 2 (Time: pre-test vs post-test) mixed design was conducted on seventy-nine motorcyclists aged 18 to 27 years old in the greater area of Jakarta.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aining and control), an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dividually using a computer. Sign comprehension level was then measured. Analysi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revealed that comprehension was lowest for warning signs across groups. A mixed factorial ANOV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raining and sign type on sign compreh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ith the group that received training showing the largest improvement in comprehending warning signs. This study implies that training is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sign comprehension, especially for warning signs, among motorcyclists.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s should thus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s among sign types to ensure their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2.
Ageing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ognitive functions that affect fitness to driv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age effects on traffic sign comprehension (TSC).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37 older and 29 younger healthy drivers with a standardised traffic sign test and a comprehensiv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Older drivers showed lower TSC speed and tended to interpret more recent traffic signs less accurately than younger drivers.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ing wa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TSC performances in both groups. In older drivers, TSC speed was related to specific cognitive functions such as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inhibition.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raffic signs should appear in time to meet age-related constraints in TSC processing speed and should put low demands on inhibitory skills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However,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cognitive abilities are important for TSC regardless of age. In addition, a periodic update of traffic sign knowledge appears to b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3.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京港澳高速公路小塘至甘塘段交通标志改造工程的标志现状调查、命名与编号标志、标志地点的选取、地方路上的交通标志以及旅游标志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除满足命名与编号要求外,重点体现标志设置的系统性和一致性.同时针对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置了安全行车指引标志.  相似文献   

15.
过高的驾驶负荷是导致驾驶绩效受损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研究中需要采用适当的负荷加载形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认知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交通标志信息量对负荷加载的有效性。基于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的驾驶负荷进行试验验证。招募44名被试在静态控制环境下进行交通标志认知试验,采用信息理论对交通标志信息量进行量化计算,用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进行认知负荷加载,采集被试对每个标志的主观负荷评价及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主观驾驶负荷与交通标志信息量有高度相关性,反应时间随着信息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驾驶人性别和驾驶经验对交通标志视认反应时间和主观驾驶负荷量化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驾驶试验中,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用于驾驶试验中的认知负荷的加载,而这种负荷的加载对于驾驶人的性别和驾驶经验是无差别的。该研究更多地考虑了驾驶人的认知特性,研究成果可用于驾驶负荷试验的次任务加载,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作为交通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对引导车流、明确路权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标志标线,既保证交通畅通,又确保行车安全,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鱼肚形交通导流线作为一种强化行车秩序的有效手段,在国外被广泛使用,在国内有些城市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从鱼肚形交通导流线的功能分析出发,对如何合理设置鱼肚形交通导流线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及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任锐  李文权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11-115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通常将内侧车道设置为小车道,外侧车道设置为大车道,这将有可能导致内侧小车驾驶员视线被遮挡,无法及时获得路侧交通标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通过对驾驶员对路侧交通标志视认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计算单个路侧交通标志被遮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概率论的知识建立了求解连续多个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的数学模型和标志设置位置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路侧交通标志设置的具体步骤。通过计算示例证明理论模型及算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8.
交通标志作为高速公路与驾驶人进行信息交流的纽带,是道路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交通标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从视认性、识别率、驾驶人理解能力以及驾驶水平4个方面分析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将有效性评价分为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从这2个角度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和...  相似文献   

19.
道路标志图案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秀民  严新平  毛喆 《汽车工程》2006,28(11):1051-1055
针对道路标志图案自动识别,以转弯道路标志图案为例,通过颜色空间变换,将道路标志图像的RGB量值转换为H(hue,色度)S(saturation,饱和度)I(Intensity,亮度)量值,利用H、I作为分类器的特征值,设计了欧式距离分类器,实现道路标志背景颜色的识别。采用固定阈值法分割道路标志图像的图案区域,并对分割后的区域进行Daubech ies-4正交小波变换,利用小波变换系数的能量值和方差比值作为道路标志图案的纹理特征。最后,设计了BP神经网络道路标志图案分类器,实现道路标志图案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