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具有边缘排水、排水基层和排水垫层等单一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子系统的路基路面二维数值模型,旨在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各排水子系统的排水功能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面层结构内部积水方面,排水基层的效果最优;在水分消散后,排水垫层能使面层结构处于较低的含水率状态,但使得底基层含水率较高;边缘排水系统和排水基层均可缩短底基层受雨水影响的时间;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子系统均可减少水分下渗至路基,但排水垫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毛斌 《国外公路》1997,17(6):17-19
文中叙述了以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路表坡度状况下公路路面降雨流水深度的变化规律,并以三维紊流理论为基础分析推导出计算逆雨水深的经验公式。为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及路面抗滑性能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论述开发公路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系统的必要性,建立了由承载车及其附属装置,路面破损图像采集子系统,路面破损定位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构成的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系统,根据检测路面宽度要求,选择了适当的摄像机及镜,分析了摄像机位置参数对图像采集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摄像机安装位置,通过光电编码器控制图像采集频率,实现路面图像自动采集,同时,利用3次多项式对镜头失真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进行校正实验,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重型车比例快速增加,在行车荷载及雨水的双重作用下,公路路面抗滑衰减快、使用寿命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揭普惠高速公路进行了微表处路面的路用性能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论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路路面养护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陕西省公路路面养护决策系统既有各具独立功能又有机结合的省级系统和地区级子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系统集路面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决策,省局养护资金分配为一体,管理范围覆盖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构成了真正的省级路面养护决策系统。本文从系统设计,系统模型,路面状况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等方面介绍了陕西省公路路面养护决策系统,以期与同仁交流路面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体会,提高我国公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潜力分析与收集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的潜力,借鉴云南省宣威市农村雨水收集工程,将庭院雨水收集工程应用到公路雨水收集工程中,说明了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保护水源、雨水渗透利用、生活用水和灌溉利用4种主要公路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初期路面径流的收集与处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韩志强  许志鸿 《公路》2004,(10):33-37
在分析国内外现有路面径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城市排水体制及公路的常规排水方式,指出应在道路设计阶段考虑对道路路面径流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并提出了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的建设性方法。对初期路面径流进行收集与处理将有利于道路工程和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路面下层结构自由水是加速路面损坏重要原因。以平原微丘高速公路为工程实例,设计了公路排水系统并模拟了降雨情况下公路面层、基层结构内部含水量,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降雨期间t=800 s时面层体积含水量为8.1%,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时间增长雨水逐步下渗,降雨后约6 h排水基层体积含水量达到峰值为10.9%,在排水系统有效运行下雨停后一个月可排出50%自由水;对带裂缝公路进行渗水量模拟并与无裂缝公路对比分析可知二者路面排水基层含水量相差5%,说明裂缝导致雨水渗入量增大不少,易加速路面损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在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利用云模型的不确定推理特性和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兼具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可拓云理论的公路路面性能评价模型。通过单项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对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进行评价,运用熵值法和G1法组合而成的方法确定公路路面性能各项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建立了公路路面性能评价标准云物元模型,计算待评物元与标准云物元模型之间的云关联度,通过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公路路面性能等级。最后对H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Matlab实现评价过程中的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可拓云模型适用于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1.
徐振声  孙成龙 《公路》1992,(2):45-46
我国现已通车的公路中还有相当多中低等级的公路,就我市而言,养护里程共2818km,其中砂石路面就有2340km,占83%,而路肩是中低级公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人工处理的路肩,在单车道的公路上,同样担负车辆运行的任务,路肩既是路面的侧限构造,又是路面的横向延伸,它不但稳定了路面各层次结构,而且两侧的横坡度也可将路面雨水顺利排出,使路面免受水的侵蚀,因此路肩的养护直接关系到路况的稳定和交通运输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开裂是一种无法彻底消除的道路损坏形式,如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等,目前均缺乏有效的措施予以彻底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后,雨水、雪水等沿裂缝渗入面层、基层中,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基层、路基强度降低、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从而导致行车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迅速降低,且会降低路面寿命。深入调查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现状及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材料的特性,开展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风增 《路基工程》2008,(1):124-125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大型有限差分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FLAC,模拟分析公路膨胀土高路堤出现的路面开裂和边坡失稳问题,指出雨水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提出在当前路面出现较长纵向裂缝的情况下,该路段的膨胀土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进行边坡加固治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纤式结冰传感器,利用凝冰实验室和高低温试验箱模拟路面结冰环境,测得了不同降水温度和路面温度条件下的路面结冰厚度和结冰完成时间以探测沥青路面的结冰过程.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光纤式结冰传感器测得电压-时间曲线主要分为2种类型,与结冰的厚度有关;路面结冰完成时间整体上随着路面温度的降低而减少,2℃以下的雨水温度在约-2℃的路面温度情况下,形成1 mm冰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不超过10 min,能覆盖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结冰完成时间整体上随雨水温度增大而上升,4℃雨水在路面温度处于-1~-3℃条件下,形成6 mm以下冰的时间不会超过30 min.  相似文献   

15.
共振碎石化技术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具有能够彻底消除路面反射裂纹,使用年限长,工程造价低,施工程序简便高效,交通影响小,环保等优点。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最佳方法。文章根据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如何使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理论和具体施工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刊特稿     
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出现的一种局部破损病害,它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而且会大大削弱坑槽周围路面结构的强度。如不及时修补坑槽,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局部破损会很快扩大,从而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严重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路面坑槽修补是公路日常养护中最常见、最基础的养护作业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沥青路面局部破损的养护方法主要是坑槽修补。  相似文献   

17.
塑料公路     
《公路》1985,(1)
挪威首都奥斯陆已经铺设了两条塑料公路,这种公路的路面是三英寸厚的大块聚苯乙烯塑料铺成的,其重量仅有混凝土面的百分之一,而且使用期较长,被雨水冲刷光洁似镜。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乌鲁木齐市雨水没有专门的收集系统,基本上与污水合流,对雨水现状的收集利用没有统一的管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对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公路面临升级和改造。文中对旧路改造中路线设计对于旧路面利用的影响,加宽方式对于路面利用的影响,旧路面材料如何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公路照明质量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根据公路照明条件下的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与路面显示能力的关系,得出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照明技术指标及质量评价要求。根据公路照明的特点和驾驶行为学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公路照明测量对亮度测量仪器的特殊要求、公路照明测量范围限制和亮度测量点位及亮度观察点的选择方法与设置要求。将亮度测量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分别得出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评价指标的最终结果。总结了公路照明测量技术对公路照明设计、公路照明工程以及公路照明设施养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