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变形要求的现状,通过固结试验,研究玻璃纤维和石灰对红黏土压缩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黏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玻璃和石灰可以明显地提高其压缩模量,其中石灰在提升幅度上优于玻璃纤维。纤维土的压缩模量随着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掺量为1‰和长度为9 mm时达到最大值。纤维石灰土的压缩模量呈现出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着长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加的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式拟合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纤维石灰土和纤维土的压缩模量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纤维石灰土作为路基填土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某新建工程路段的石灰改良软黏土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掺灰量、围压及含水量对其抗剪强度及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土强度随着围压和掺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掺灰量的增加,石灰改良土有效黏聚力增加,有效内摩擦角减小。掺灰量对于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掺灰量为3%的石灰改良土有效内摩擦角最大;掺灰量为6%~9%时,石灰改良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和有效黏聚力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掺灰量超过9%时,石灰改良土的有效黏聚力增加和有效内摩擦角减小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宋金岩  孙红  葛修润  沈辉 《中外公路》2012,32(5):261-264
为了揭示玻璃纤维加筋土的加筋机理,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室内三轴试验,研究玻璃纤维加筋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考虑多因素影响的玻璃纤维加筋土强度指标公式.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加筋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近似呈双曲线;玻璃纤维的掺入可改变砂土结构,提高纤维土的强度,特别是强度指标粘聚力提高显著,但是对元筋砂土内摩擦角影响不大;玻璃纤维加筋土粘聚力c与纤维长度l,纤维掺加比例m存在非线性关系;抗剪强度增加幅度与纤维掺加比例之间是非线性关系,与纤维长度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石灰改良粘土经冻融循环作用后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石灰掺量最佳含水量下的土体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灰剂量在8%以下时,土体随掺灰剂量的增大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随着冻融循环的次数增加粘聚力逐渐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增大;经历第一次冻融循环后的粘聚力衰减幅度最大,经历6次冻融循环后其值逐渐趋于稳定,各级掺量下的石灰土经冻融后粘聚力衰减比例均小于素土;各压实度土体抗剪强度指标随冻融作用其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土体压实度越大,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变化率越小;掺灰剂量越大,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变化率越小.  相似文献   

5.
谢长征  吴巍 《路基工程》2017,(2):106-109
依托新建天门至潜江铁路路基工程,采用直剪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强度与干密度、含水率、石灰掺量、养护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密度、含水率、石灰掺量、养护时间均影响石灰改良膨胀土剪切强度。其中,干密度、含水率、养护时间主要影响黏聚力,石灰掺量主要影响内摩擦角,另外养护时间对黏聚力的影响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大,黏聚力在3~15天内变化最快,后期黏聚力变化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木质纤维加筋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以黑龙江某工程的粉质黏土为试验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压实度、含水率以及纤维掺量3个因素对木质纤维加筋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影响因素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程度的次序为:含水率压实度纤维掺量;通过方差分析,含水率对于木质纤维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为主要影响因素,压实度以及纤维掺量对于木质纤维加筋土黏聚力的影响较显著,属于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11)
以余庆-凯里高速公路12标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轴试验研究了两种干湿循环方式(先干后湿和先湿后干)对压实红黏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干湿循环下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显著降低了压实红黏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其中第一次衰减幅度很大,但经过一定次数的干湿循环作用后,强度指标趋于稳定状态。干湿循环对压实红黏土黏聚力的影响比内摩擦角影响要大。不同的干湿循环路径对压实红黏土抗剪强度指标影响的规律基本一致,但是先湿后干条件下压实红黏土抗剪强度指标比先干后湿要大。干湿循环下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建议采用长期强度指标值,黏聚力稳定值未经循环值的45%~55%,内摩擦角稳定值为未经循环值的45%~65%。研究结果更好地为红黏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采用粉煤灰改良盐渍土路基的抗剪切性能,选取绥化至大庆高速公路沿线盐渍土样进行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的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多次冻融循环,盐渍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出现下降趋势;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改良盐渍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和抗剪强度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粉煤灰掺量为15%时,盐渍土样的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力学指标均达到最大值。绥大高速公路地区路基修筑过程中,可以在路基土中掺加15%粉煤灰,以提高路基土抗剪强度及抗冻融循环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石屑作为膨胀土物理改良材料的可行性,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石屑掺量、初始干密度对石屑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屑可显著改善膨胀土的抗剪切性能,但石屑掺量、初始干密度对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和抗剪强度的影响各异。过大的石屑掺量会降低膨胀土的黏聚力,提高膨胀土的内摩擦角,但降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提高初始干密度可提高膨胀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在石屑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中,适宜的石屑掺量和较高的压实度,对提高石屑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石灰粉煤灰改性红黏土的路用性能,通过模拟干湿循环对改性红黏土和原样红黏土对比进行了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三轴试验及强度仪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两种土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抗压回弹模量均呈下降趋势,改性红黏土各性能下降趋势相较原样红黏土较小,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改性红黏土各指标均优于原样红黏土。建议红黏土地区路基修筑掺加适量石灰粉煤灰提高路基强度、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聚丙烯纤维物理加筋和水泥化学加固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水泥和河砂掺量对纤维-水泥基稳定土试样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试样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非线性关系,试样的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成正比关系;②随着水泥和纤维掺量的增加,试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不断增大,并且大致呈线性增长趋势;③随着含砂量的增加,纤维-水泥基稳定土试样的黏聚力大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含砂率为4%时,这表明在纤维-水泥基稳定土中,掺加适量的砂不仅不会降低试样的黏聚力,反而对黏聚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新宇  刘桂凤  陈正发 《公路》2022,67(3):282-288
利用TSZ全自动三轴仪分别对碳纳米管掺量为0、0.5%、1.0%、1.5%和2.0%的粉煤灰复掺碳纳米管改性饱和黏土进行了围压为100 kPa、200 kPa、300 kPa和400 kPa的不排水不固结三轴剪切试验,研究改性饱和黏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的掺入,改性饱和黏土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缓慢减小,峰值达到561.3 kPa,总体上试验土体的抗剪强度得到提升;内摩擦角先由11.41°减小至9.05°后迅速增大;黏聚力先增大后略微减小,峰值超过170 kPa,总体上试验土体的黏聚力得到了提升。综上可知粉煤灰复掺碳纳米管后能很好地提升饱和黏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5)
为研究冻融作用对纤维加筋土抗剪能力的影响,以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直剪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次数的增加会减小纤维土的抗剪能力,纤维长度和纤维掺量对纤维土的抗剪能力提高存在一个最佳值,为纤维长度9mm、纤维掺量0.2%,纤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冻融条件下土的抗剪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骏  黄祥  魏强 《路基工程》2018,(5):80-84
通过直剪试验对不同级配轮胎颗粒的抗剪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颗粒剪切强度与剪切位移的关系,提出了颗粒抗剪强度特性衡量指标,建立了颗粒抗剪强度库伦预测公式,选出了代表性的颗粒级配。通过向土体中加入不同掺量的轮胎颗粒研究其掺量对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轮胎颗粒的直剪试验中,随着橡胶颗粒粒径的增加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增大的趋势,黏聚力增加比较明显;在向土中掺入轮胎颗粒的直剪试验中,随着橡胶颗粒掺入量的增加,其黏聚力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内摩擦角有增大趋势。当颗粒的掺入比为50%时其抗剪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赤泥-石灰路基材料能否满足路基土的一些基本性能,通过室内直剪试验与渗透试验,分析了不同赤泥掺量下各试验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增加不同含量的赤泥对路基材料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赤泥含量增加,首先其抗剪强度会先增加后减小.赤泥-石灰土路基材料的抗剪强度在赤泥含量为30%左右时会达到最大值.其次,其抗渗性能越来越好,并且当赤泥含量增加到40%时,随着渗透压强的增加,其渗透系数稳定.  相似文献   

16.
纤维加筋黄土抗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纤维加筋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按不同纤维掺量、不同压实度和不同含水率的多种组合工况制作纤维加筋黄土及素黄土试样,进行直剪试验.经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纤维掺量较高时,可以使黄土从应变软化型转变为应变硬化型;②当纤维掺入量大于0.3%时,纤维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黄土的黏聚力,并且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其黏聚力随之增大;③素黄土和纤维黄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随压实度的提高而显著增长,并随含水率的增大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石灰改良高液限黏土强度显著增长,采用条分法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强度折减法数值分析,就低剂量石灰改良高液限黏土路基边坡整体滑动稳定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收坡后石灰土边坡滑动稳定安全系数高于素土路基边坡,且远远大于规范要求,并提出了石灰改良高液黏土路基边坡合理坡率,即路基高度大于6m,采用1∶1.0;反之,采用1∶0.75,应用于依托工程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路基填料的红黏土,掺入天然砂砾改良后其力学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探究这种变化趋势,在红黏土中掺入10%,20%,30%,40%,50%的天然砂砾,分别进行CBR值、回弹模量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抗剪强度指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砂能显著改善红黏土的水理特性和力学性能;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加,CBR值、回弹模量值均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值随着掺砂量的增加,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掺砂量达到30%时,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黏聚力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抗剪强度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掺砂比例达到30%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在此基础上,对各力学指标与掺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曲线拟合,建立起了数学模型。最后,在红黏土中掺入5%,15%,25%,35%,45%的天然砂砾,补充各力学指标试验,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力学指标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大多控制在5%以内,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型室内直剪试验结果,对含石量及含水量分别与堆积体边坡碎石土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土黏聚力的大小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内摩擦角随着含石量的增大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黏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大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超过碎石土中细粒土塑限含水量后逐渐减小。基于试验结果,将碎石土的黏聚力表示为含水量与含石量的二元函数,并提出了考虑饱和度与基质吸力影响的碎石土的抗剪强度公式,将有助于准确评估降雨作用下碎石土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近海地区路基持力条件较差,一般采用石灰土加固,由于冬季施工石灰土强度增长较慢,但工程又存在冬季进行石灰土施工的必要,因此对增加石灰掺量、增加石灰土加固厚度、部分掺加水泥等三种加强方案进行对比,得出在合理的养护期内适合冬季石灰土施工的加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