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有的动车组不落轮镟牵引对位作业模式中存在对位效率低、作业环境恶劣、智能化程度低等多个弊端。结合不落轮镟的现场作业条件,通过对公铁两用车、镟轮工位及动车组运行线路的周边加装智能设备,采用视觉深度学习和图像配准技术,构建一套不落轮镟作业智能牵引对位系统,实现镟轮修库单人操作自动定位,改变了传统的多名作业人员协同配合的作业模式,在提高动车组整体镟修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的同时,建立一种新型的作业模式,有效的提升了作业劳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调车作业的频次越来越高,但其调车作业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基于普速铁路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调车作业制度现状,针对规章适用性、不同专业规章一致性、表达准确性等问题,提出明确调车指挥人和调车人员数量、规范统一调车作业范围和分工、规范统一调车作业通知单使用、规范统一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信号依据、明确连接软管的规定等规范普速铁路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调车作业规章制度的对策,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调车作业提供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3.
倪连山 《铁道车辆》2000,38(5):40-41
1 问题 铁路客车在运用中出现车轮擦伤、剥离和轮辋裂纹等故障时均需更换轮对,这种临时性的换轮(轮对)都是在落轮坑中进行,其作业方法是不用架车体,利用落轮坑进行轮对更换.这种作业方法虽然省工、省时,但却往往造成质量问题,使客车(尤其是提速客车)的技术状态下降,运行品质恶化,甚至引发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4.
在动车组专项修中,处理CRH动车组轮对踏面擦伤与剥离的主要设备是动车组不落轮镟床,动车组不落轮镟床的正确操作关系着镟修作业的顺利完成.记录下操作人员每步操作,对严格落实设备操作规程,规范各项操作,实现标准化作业有着重要意义.本系统就是本着这一目的而设计,而且也为动车组镟修作业工序卡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铁路机车换轮时,在车轴上压装、退卸车轮会频繁地发生车轴擦伤,造成作业时间及生产成本增加。日本铁路货运公司大宫车辆所通过引进简易的珩磨装置,可实现稳定的车轮压装作业,抑制擦伤,提高换轮效率。本文介绍换轮作业流程、珩磨装置概况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计算、实际轮对旋修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四方平台动车组运用修轮对旋修的优化方案,指导动车组轮对旋修作业,提高轮对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作业中自轮运转设备出行密度很大,强化自轮运转设备运行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是确保高铁综合维修作业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引入综合维修作业示意图,将自轮运转设备出入库、开行计划及开行方案以图示化进行明示,规范编制标准。通过沪宁、沪杭高铁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正确编制和运用综合雏修作业示意图是确保高铁自轮运转设备运行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内镟轮作业时出现车轮与轨道间打火的问题,研究了车辆基地内镟轮线在总平面图中的布置方式。提出了不同组合方式下镟轮线的设置方案,主要包括八字形往复式布置和单独设置方案,并提出了不同布置方案下镟轮线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根据项目实践及试验,分析了镟轮作业的打火原因,并提出了避免镟轮作业时出现打火的3个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铁路货车车轮踏面故障对滚动轴承寿命影响的调查分析,发现车轮踏面擦伤是车轮运行中发生的主要故障之一。从机务作业、车务作业和车辆运用3个方面介绍形成货车车轮踏面擦伤的原因,建立理想状态下轮对运动模型,说明轮对擦伤形成的冲击力随着速度提高而增加,易导致轮对轴承故障。对故障车轮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提出重视擦伤轮对轴承检查及发现轴承故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新轮对检修生产线及主要装置。采用该生产线可以提高轮对检修效率,消除3K作业。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既有隧道内、桥梁上道床机械化清筛难题,以清筛机起拨道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对起拨道量与起拨道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拨道时起拨道装置影响范围为7根轨枕距离;随着起道量增加起道力呈增大趋势,随着拨道量增加拨道力呈增大趋势,起道量与拨道力成反比关系;既有大型养路机械起拨道装置的起拨道油缸参数满足新型隧道桥梁清筛机使用要求;起拨道装置的安装位置直接影响新型隧道桥梁清筛机的作业适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隧道桥梁清筛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几个PLC控制程序的分析,使读者了解PLC程序的基本指令、控制方式和编程思想,初步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研究方法:利用FX2N型PLC,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计了3个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程序,给出了输入/输出(I/O)接线图、程序控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参照梯形图在计算机上利用专用编程软件“FXGP-WIN-CN”编制PLC的梯形图,并转换成指令语句表。用编程电缆连接计算机和PLC主机,执行“写出”操作,将指令语句表写出到PLC主机。“写出”程序是将计算机内的指令语句表程序写出至PLC主机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写出完成,即可联机调试。研究结果: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和过程,帮助读者实现研究目的。研究结论:PLC的控制方式是由继电器控制方式演化而来,由PLC内部的微电子电路构成的软元件线圈和触点取代了硬件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用PLC的程序指令取代继电器控制的连接导线,将各个元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PLC内部的中央控制器(CPU)根据输入条件和预定的程序,控制各个软元件的状态,并输出到外部执行部件,控制生产设备运行。  相似文献   

13.
软PLC系统开发及其在机床主轴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C 编译器成功开发出了软PLC系统,并实现了PLC程序的编译、运行和基本功能。在开放式数控机床主轴控制中的运行实例表明,所开发的软PLC系统能准确可靠地运行,达到了预期逻辑控制的目的;对软PLC的性能测试表明,软PLC的执行速度较硬PLC有了大幅度提高,为软PLC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屏蔽门系统作为一项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近年来在新建地铁站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国产化屏蔽门系统的研发需求,基于西门子S7-400 PLC构成的控制系统,提出模块化的屏蔽门监控管理系统框架设计方案,实现其对屏蔽门状态监视、参数管理、报警显示、日志查询等监控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轨道清洁的需求、国内外清洁车发展现状以及槽型轨的特殊结构,介绍一款多功能槽型轨道清洁车,简要介绍清洁车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清洁车行进速度和滚刷最小转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虚拟样机的方法,以块状颗粒模拟污物,对3种清洁车行进速度和其相应的最小滚刷转速,进行滚刷对污物的清扫仿真实验,并分析滚刷转速和清洁车行进速度2个因子的影响。实验证明,使用该数学模型可以使滚刷转速和清洁车行进速度相匹配,当清洁车行进速度在14~30 km/h,滚刷转速n在100 r/min以上时,颗粒抛射高度较高,对槽型轨清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地下连续墙槽清槽工艺,采用反循环清槽法,该方法是将泥浆抽入沉淀池,经过3级沉淀,析出废渣,并用合格泥浆补入槽中,该方法清槽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文章结合黑旋风ZX-200型泥浆净化器在深圳地铁7号线珠光站地下连续墙槽清槽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测试分析了泥浆净化器的清槽效果,结果表明,黑旋风ZX-200型泥浆净化器清槽效率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工设备。  相似文献   

17.
当涂料的表面能低于25mJ/m2,或涂料与液体的接触角大于98°时,便具有较好的自洁性能和易脱附清洗效果,这种涂料称为低表面能自清洁涂料。本文在详细综述低表面能涂料的产生、应用、机理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在高速列车保洁中应用以解决因高速行驶所产生的新保浩问题,提高保沽效率,降低保洁成本等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健 《铁道工程学报》2006,(3):40-43,78
研究目的:自主开发设计盾构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掌握盾构国产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研究方法:针对盾构的结构特点,进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型;通过对土压平衡盾构的工况、工作流程及功能要求分析,从系统设计、硬件配置、程序编写等方面对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进行详细阐述,体现了检修维护方便,扩充灵活,降低造价的设计优点;从土压平衡控制、姿态控制、推进缸速度与压力协调控制等方面,对盾构的主要动作的控制原理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盾构进行参数设置、故障诊断,远程监视、数据采集分析的基本功能。 研究结果:已基本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为实现盾构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研究结论:对盾构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的设计研究,已列入国家“863”攻关计划,为国产盾构的开发提供了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车轮辐板除锈机少而且技术很不成熟的现状,提出一种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机械结构除锈方案.对该方案进行论述,实验证明该除锈机可以对各种型号车轮辐板进行有效除锈.采用该方案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大大提高除锈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基于PLC的轨道车换端操作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PLC实现轨道车在换端操作时非操纵端与操纵端处理的自动控制.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既简化了轨道车司机的繁琐操作,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没有改变司机的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