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泥水盾构隧道施工会产生大量废弃泥浆,易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提高废弃泥浆的力学性能,以济南某隧道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泥浆为研究对象,研制了一种新型固化剂,以解决废弃泥浆再利用问题。在室内制作水泥固化土及新型固化土试样进行强度特性测试,并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为15%时,新型固化土7 d抗压强度约为水泥固化土的3.5倍;外掺剂的最佳掺入比为水泥掺量的12%,可提高固化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新型固化土中生成了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形成了较好的骨架结构;废弃泥浆属于黏塑性宾汉流体,固化过程中发生了聚并和固化等复杂作用,逐渐向弹塑性流体过渡。  相似文献   

2.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关键是控制开挖面的稳定,这是盾构施工控制沉降的核心。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分析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机理,提出土压力设定值和泥土压力管理方法;针对泥土的功能和特性,提出泥土的塑性流动态控制和改良控制方法,并对出土量进行分析,得出全面了解开挖面稳定机理是关键、开挖面土压控制管理是确保开挖面稳定的重要环节、土的性状改良和出土量管理是确保开挖面稳定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程实践介绍了成都地铁4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机切割二衬素混凝土过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运营线的施工技术,明确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详细介绍了过暗挖隧道的开挖及二衬施工、端头加固、盾构掘进、注浆的施工技术,保证了既有运营线路的安全,对今后盾构过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暗挖隧道的结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盾构空推过暗挖隧道的结构形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卫红 《铁道建筑》1999,(10):19-21
通过工程实践,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措施,即原材料改性,浇注工艺及保温保湿养护,同时对温度监测情况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壁后注浆问题,比较单液浆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优缺点,得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更适合于城市地铁施工的盾构壁后注浆,因此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相关特性研究试验,得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一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规律.将其应用于某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相关的盾构注浆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于盾构工法而言,富含超大粒径漂石地层是一种施工控制难度极大的地层,盾构在该地层中掘进时,由于土体塑流性差,土体在土舱内无法及时排出,时常出现盾构推力、刀盘扭矩异常增大,推进速度极其缓慢等现象。同时,由于土舱土体颗粒之间为点对点传力,支护压力不能有效地施加到开挖面,极易出现地表沉降超限、塌方等事故。通过土体改良改善土舱内土体的性状和流塑性,是提高盾构掘进效率和控制开挖面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以北京地铁9号线06标"军事博物馆站—东钓鱼台站"区间盾构工程为背景,开展盾构掘进过程土体改良试验,找出适用于不同类型富含超大粒径漂石地层的盾构土体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9号线盾构工程为背景,分别选取辐条式和面板式两种刀盘,在大粒径卵砾石地层开展土压平衡盾构现场掘进试验;利用“北京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及“盾构施工实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盾构关键施工参数,并将其实时传输至室内实验室;通过分析试验收集的数据,得出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施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对指导盾构隧道施工及反馈设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也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下水丰富、节理裂隙发育、渗透系数大和气密性差的地层,常规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易发生喷涌现象,导致地表沉降变形大、施工效率低。本文依托兰州地铁1号线、2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项目,建立土压平衡盾构舱内压力传递模型,对土压平衡盾构舱内压力传递原理和加气排水防喷涌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加气排水"掘进施工方法;通过土压控制和掘进舱压控制实现了"加气排水"掘进施工的过程控制;应用地质雷达扫描和注浆加固技术解决了地层疏松、空腔等缺陷。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TA08标浮大区间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施工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土压平衡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工艺解决了施工难题。该技术不仅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确保出洞安全,而且,钢套筒盾构接收方法的成功使用,提高了盾构到达接收洞门的密封质量及管片的拼装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半无限饱和土初值解,首次考虑了多种施工因素和先行、后行盾构位置及施工间隔不同对后行隧道土体二次扰动的影响,修正了现有饱和土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建立了先行、后行盾构任意空间位置动态施工的修正力学模型,并结合典型的伦敦饱和黏土工程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土体变形解和Mindlin解、丁智...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铁土压平衡盾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深圳地铁土压平衡盾构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深圳地层特别是对盾构施工影响较大的特殊地层展开研究,得到特殊地层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对深圳特殊地层适应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济南市区特殊洪冲积地质条件,在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市政管廊的情况下,分析了盾构施工引起管廊变形的机理,结合管廊敏感性特点提出了盾构穿越管廊的几种工况及加固措施,并依据正交试验原理对3个指标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对管廊沉降及管廊转角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盾构左右隧道施工间距;对管廊周围塑性区面积贡献最大的是盾尾注浆范围。以上结论可为盾构施工穿越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市政管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攻克富水复合地层土压盾构防喷涌、控变形等难题,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1标工程,研制并投入使用了渣土保压泵送装置,实践了富水复合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机渣土保压泵送技术及与之配套的渣土改良技术。结果证明,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软弱地层的喷涌问题,减小地表沉降,大大提高了压力控制精度和盾构施工的安全性,为相似地层土压盾构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下穿苏州火车站区域盾构施工风险较高、难度较大。为了保证火车站区域结构物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前对下穿火车站区域结构物、地层特性及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试验段盾构掘进参数,总结出盾构下穿火车站区域关键施工技术。结果证实有效地保证了构筑物的安全,施工效果良好,尤其是通过理论计算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总结出相关盾构掘进参数,为苏州地区此类工程施工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地铁复合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盾构穿越敏感建筑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掘进施工管理中的特点,提出盾构掘进的指导原则,对类似施工环境中盾构机施工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的地铁盾构法施工中,下穿河流时一般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结合某在建地铁土压平衡式盾构下穿河流及穿越桥梁桩基工程,运用机理分析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与优化,并总结出一套关于土压平衡式盾构下穿河流及穿越桩基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测的方法措施,以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京沪高铁三标段桥台和涵洞连接区多,施工量大,施工控制难度较大,拟采用水工碾压混凝土和改性混凝土施工工艺改善过渡段刚度过大的问题,使过渡段不仅具有一定塑性,而且降低工后沉降,确保高速铁路在过渡段实现平顺连接.  相似文献   

18.
杭州地铁2号线钱塘江区间所处周边为高深埋、高水压环境,盾构施工中采用左、右线盾构独立进行冻结、水土回填,以及井内掘进进出洞施工的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中间风井施工技术,安全顺利地完成盾构穿越中间风井施工,有效地解决了盾构进出洞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江底进行地铁盾构施工,若土仓压力控制不当,会使江水涌入掘进面,带来很大危险.为降低盾构越江施工的风险,以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越江工程为背景,根据该区间工程的线形、地质水文特点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将盾构越江段分为6个区段,并分析了各区段的特点.在试验段施工参数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越江段的分区情况和施工环境等条件,提出了越江段的土仓压力合理设定值为0.15~0.38 MPa.越江段土仓压力实测结果为0.21~0.52 MPa,土仓压力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为1.08~2.17.通过对土仓压力进行分区研究,为土压平衡盾构顺利穿越钱塘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也可为其他越江盾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近年来在城市软土密集区盾构穿越施工的实践,对盾构穿越危险房屋、上方及下方穿越运营地铁的施工风险,以及变形控制标准与预测分析方法、土压力、注浆等关键施工工序及参数的控制细节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明确提出:严格的地层损失率限制标准及强有力的监控手段,是化解盾构施工中各种风险的根本;针对特殊地质及环境条件下的盾构设备选型及相关工艺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是控制风险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