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更快中国速度折服世人从中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份额来看,1995年是184万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 5.3%; 2000年达到346.26万吨,占6.4%; 2005年突破1 200万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上升到18%。中国造船产量“十五”期间接近翻了两番,让世界造船业折服。“十五”期间中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30%以上,大大高于世界造船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远远高于日、韩等主要造船国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永恒杀招成本低廉放眼世界造船新格局,中国船舶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王文军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船舶制造市场成长性最高的国家,各个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推动世界造船工业发生转移的根本因素,除了经济大环境以外,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是其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船舶工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为我国海军设计和建造了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而且率先成为我国出口支柱产业。1994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达到世界造船份额的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国家。2005年,民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17%,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在国际造船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国造船市场概述当前的世界造船业,形成了以韩国、日本、中国和欧洲及其他造船国家和地区为主的“新四极”格局。而德国是欧洲最大的造船国家,随着日、韩、中造船业的崛起,以及东欧国家造船企业开始进入国际造船市场,德国造船业在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低廉等优势面前,逐渐失去了订单,在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减少。但其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仍保持着领先地位,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备受亚洲船厂的关注。据CESA(欧盟造船工业协会)统计,2001~2004年德国造船三大指标(见表1),造船完工量2001~2004年基本维持在100万总吨左右,新船订单量2003、2004年增加较快,手持船舶订单创近来新高,达到302.2万总吨。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 000万载重吨,达到1 20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同时,中国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上升到18%, 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6.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于2005年12月6日至9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造船、航运主管领导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及举办地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协办,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和博闻公司/海贸集团承办。  相似文献   

7.
2001~2005年对世界造船业来说是不平凡的5年。在这5年中,世界造船业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兴旺期,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新船完工量和造船技术实现了飞跃,国际造船新规则相继出台,各国(地区)造船业竞争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曲轴被誉为万吨轮“心脏”(发动机)的“心脏”,但中国造船业几十年来却一直缺少这颗“中国心”。在“十五“期间,由于曲轴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造船企业被迫放弃了几百万吨造船订单。  相似文献   

9.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我国船舶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造船大国,未来五到十年,国际船舶市场仍将保持兴旺,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船舶工业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造船工业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迅速发展。自1955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至今保有全球最高水平的造船技术。其间曾遭受二战和石油危机,日本造船工业虽然因此几次陷入低谷,却仍然在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三年造船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造船业供需两方面入手,对造船成本、各船厂手持订单情况、船厂产能扩建情况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航运市场运价走势、新船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未来三年中,造船价格将在短期内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随后将呈下跌趋势。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528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从13.3%上升到15.3%;承接新船订单的世界份额从18.2%上升到27.1%;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手持船舶订单的世界份额从15.7%上升到20.3%。中国造的船畅游全世界作为全球船运最发达的地区,欧洲每年的船只需求量都很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和韩国曾是欧洲企业船只重要的采购地。但是近年来,情况变了,中国船只越来越受到欧州客户的青睐。日前,浙江造船公司与德国奥特曼运输公司成功签订了总金额高达24  相似文献   

13.
<正> 阿尔斯通(ALSLSTOM)是全球能源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领先的专业公司,在能源领域,公司致力于发电业务;在交通运输领域,业务集中在轨道交通和造船方面。前不久下水的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游轮“玛丽女王2号”就是由阿尔斯通建造的。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从总裁安南博格先生那里看到了一个致力于成为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当代的船政,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中国的造船能力、港航建设、远洋船队都名列世界前茅。"以苦为荣"的"航标灯"精神,"四海为家、不畏风险"的航海精神,"把安全带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交通救捞精神以及"起帆精神"、"振超精神"、"刚毅精神"等得到弘扬。  相似文献   

15.
郑金岩 《综合运输》1997,(11):39-39
<正> 1996年是国际船舶市场在低位徘徊的1年,其间日本趁日元汇率下跌之际以低价大量接船,韩国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恢复其与日本抗衡的价格优势,这两个造船大国夺冠之战的不断升级导致了国际船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造船卫冕国——日本,新造船接单量已连续3年超过1000万总吨。1996年日本新造船接单量,获得建造许可的为401艘、约1063万总吨。在集装箱船建造方面日本亦取得成功,1996年其建造的集装箱船已占世界新造集装箱船箱位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造船在多项指标上实现了巨大跨越,创造了高速发展的新业绩。报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黄鹄"号蒸汽轮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其由徐寿、华蘅芳于1865年在安庆内军械所设计建造,是一艘木壳轮船,它的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帷幕。古代中国造船业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场规模可观。但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却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船。此差距即"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的国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10月25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历时四天,近400家来自国内外海事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参加本届展会,展会面积超过1 5000平方米。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大连市政府领导,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辽宁省国防工业办、省科协,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海军驻旅顺某部、大连舰艇学院首长,韩国、俄罗斯、德国、荷兰、挪威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厂商,国内外海事界嘉宾出席开幕式、观看展览及参加有关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从商务部统计中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船舶工业出口总额为31.6亿美元,“中央造船”两大集团公司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51%,“地方造船”出口额占49%。2005年,地方造船的出口额也未低于2004年。“地方造船“已初显魅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世界船舶市场开始出现转折之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新船完工量突破 1 000万载重吨之年。航运与造船市场仍处中高位 2005年年初以来,油船和散货船航运市场明显降温,集装箱船运价先涨后跌,其原因是船队运力供过于求,船队运力增长率大于海运周转量的增长率。从供求关系上看,2005年航运市场船/货供求基本平衡。油船市场 2005年油运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像2004年那样紧张。上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