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船舶制造企业ERP/MRP Ⅱ的研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分析船舶制造企业ERP MRPⅡ的特点着手,给出了船舶制造企业ERP/MRPⅡ的设计思想和功能结构,提出了船舶制造企业ERP MRPⅡ的实施必须与CAD CAPP/PDM实现紧密结合,并围绕交货期与目标成本控制两个中心进行企业流程再造,以确保船舶制造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造船企业ERP/MRPⅡ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船舶企业管理特点,分析了船舶企业实施ERP/MRPⅡ的特点及关键技术。提出船舶企业ERP/MRPⅡ必须紧密结合造船设计软件TRIBON以及有关CAD/CAPP/PDM,围绕交货期和目标成本两个重点,切实解决船舶企业管理实际问题,还提出了交货期和目标成本监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船舶制造企业ERP环境下的目标成本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船舶制造企业的管理特点提出,船舶制造企业ERP的实施,必须围绕目标成本控制与交货期这两个中心进行企业流程再造,以保证船舶制造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给出了船舶制造企业ERP环境下目标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于宝  钟华 《中国水运》2007,5(4):119-120
在分析MRP基本原理、java中间件应用的基础上,采用B/S模式、面向对象技术、JAVA先进技术、Web技术等,就ERP/MRP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使异地和异构环境下的设计与制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船舶制造企业将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构筑了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利用CAD/CAPP/PDM/ERP系统集成,采用交货期、质量与作业目标成本联动控制,将“邯钢经验”的“生产周期间”成本控制拓展到“生产周期内”成本的成本控制,从而实现了全过程的成本目标管理与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流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特征为: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机器人化。用于物流信息处理的技术包括:EDI(电子数据交换)、MRP(制造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POS(时点销售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JIT(准时制工作法)、M2TDS(人机智能化决策系统);网络化是指基于Internet/intranet及  相似文献   

7.
打造e化物流     
现代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计算机技术予以实现,企业管理软件便是顺应这股潮流的最重要的产物。从国外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脉络来看,从60年代初期的MRP到MRPⅡ再到90年代初的ERP,前后整整经历了30年的时间,为时不短。就MRP与ERP的字面看,其差别仅仅是优化的资源种类由少变多、由局部变全部罢了。但有一个字没有变,那就是“PLANNING”。什么是PLANNING?按字面讲是“做计划”、“做规划”或“计划”、“规划”。对企业而言,做计划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做一个好的、经得起推敲与论证同时又能给企业带来较大效益的计划。MRP到MRPⅡ再到  相似文献   

8.
船舶制造企业制造信息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南  葛世伦 《江苏船舶》2004,21(6):31-33
加强船舶制造企业的制造信息管理 ,有利于实现CAPP/PDM/ERP的有效集成。提出制造信息管理的关键 ,是针对制造信息的形成过程 ,进行制造信息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数据标准的建立 ,探讨了形成数据标准的流程 ,并给出了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9.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利用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的综合体现,它由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并且继承了MRP II的许多优点,把企业各子系统有机结合,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生产管理优化系统,各子系统通过共享的数据平台彼此交互,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集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国内大中型船舶制造企业异构数据库的集成现状,并根据船舶制造企业异构数据库的集成需求及企业"信息孤岛"现象,设计了面向船舶制造的统一数据库集成平台。为提高异构数据库的集成效率,采用基于元数据的模式集成技术解决了数据集成中的结构差异与语义差异的问题。通过集成国内某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管件加工车间的ERP,PDM,MES,DNC,QMS,WMS,BCS等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各异构业务数据库的快速联通,验证了该平台数据集成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为其他船舶制造企业异构数据的集成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进行良好的计划和控制并进行有效、充分地应用。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 Planning简称MRPⅡ)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制造联盟企业间业务协作需求,综合比较了Web Service与CORBA,DCOM等传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基于企业资源计划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II,ERPⅡ)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商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立在Web Service之上的敏捷制造企业ERPⅡ系统设计方案及系统开发体系框架,并通过在Java开发环境NetBeans和应用服务器GlassFish中实现采购管理中的订单查询服务功能,研究了WebService在ERPⅡ系统中设计和调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ERP11系统引入WebSevice技术,能够较好解决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文民 《江苏船舶》1998,15(6):30-33
对比了MRPⅡ与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目标和处理逻辑,阐述了MRPⅡ系统的引入对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了应用MRPⅡ系统的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船舶制造企业基于BOM的工艺信息集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制造企业的工艺信息覆盖在产品的设计资料、工艺执行资料、设计建造标准等船舶制造周期各阶段,分散在CAD/CAM、PDM、ERP、QMIS、CRM、Tribon等各系统中,存在信息不共享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对船舶制造各阶段工艺信息的研究,在详细探讨工艺数据集成的载体BOM的基础上,提出基于BOM的工艺信息集成方案,形成基于BOM的工艺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模型。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集成制造的原理,结合船舶制造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建立造船总装生产线的可行性,并系统探讨了生产线组织设计和其生产计划控制方式,阐明了"集成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包"、"中间产品组"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造船总装生产线的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与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结合方式及生产线节拍定期变动的重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集成和对船舶敏捷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LCC的船舶敏捷制造作业成本和目标成本集成的控制方法,并建立了基于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集成的船舶敏捷制造成本控制模型,在工期-成本均衡的情况下实现船舶敏捷制造的成本最优。  相似文献   

17.
邢磊 《船艇》2001,(10):29-33
为适应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形势,促进我过造船能力和船舶出口产量的迅速增长,我国造船企业应当依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以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为中心整合营销要素,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基于电子商务的ERP与CRM的集成,实现船舶出口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18.
根据集成制造的原理,结合船舶制造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建立造船总装生产线的可行性,并系统探讨了生产线组织设计和其生产计划控制方式,阐明了“集成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包”、“中间产品组”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造船总装生产线的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与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结合方式及生产线节拍定期变动的重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船舶制造企业各个车间中船舶管子的生产加工车间是其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各个制造企业车间问题不一,本文对管加工车间现状、管子加工工艺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为实现船舶制造企业生产精益化的目标,提出针对管加工车间的生产作业和计划及绩效推行精益化的思路,从而提高管加工车间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型船舶制造需要上下游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从设计定型、材料选用、制造及后期维修都对船舶整个生命周期起着重要作用;各部门除了内部资源共享外,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制造服务平台以便各部门资源集成及数据共享。现有服务平台一般基于云架构实现,各部门模块接口匹配及关联是整个平台实现的关键,目标是共同提高船舶制造方案的Qos(服务质量)。本文研究云制造环境下的船舶制造服务平台架构,利用目标规划模型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