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型基坑开挖引起的卸载作用将导致基坑周边土层和建(构)筑物发生隆起变形,威胁周边建筑物的运营安全。针对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盾构工作井大型基坑临近地铁13号线面临的变形控制问题,从设计和施工2个方面提出管控技术要求。(1)工作井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将地表沉降和水平变形控制在0.15%基坑高度以内且小于30 mm;止水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底进行注浆封底;邻近城铁13号线的基坑一侧采用3排锚杆桩加固。(2)地连墙施工、基坑开挖和支撑施工及邻近地铁辅助措施施工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2.
地铁工程的施工,会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在建工程实例,介绍了隔断法和注浆加固法在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基础时的应用及施工技术措施,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希望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及注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地铁西丽~大学城区间风道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为了确保风道施工安全,采用水平旋喷注浆法。结合实际施工对水平旋喷桩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旋喷桩、SMW桩在基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以天津地铁津赤路站深基坑施工为背景,初步探讨旋喷桩、SMW桩的施工原理、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原理的剖析,总结其在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软土地层的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天津地铁津赤路站风道围护结构施工的研究,充分验证了SMW桩和旋喷桩相配合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可行性,值得在基坑围护结构工程中推广.SMW桩中H型钢既可以加强桩体强度,又可以再次利用,节约成本.但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成桩质量控制,确保桩体的强度和抗渗性,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地铁1号线王家梁站洞桩法施工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析了施工对既有快速公交车站基础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洞桩法作业对地层的扰动具有明显阶段性,其中导洞施工阶段对地层扰动最大,其次是顶部扣拱施作阶段;施工对基础造成较大扰动,基础沉降不满足施工控制及建(构)筑物沉降控制要求。采用注浆区域横跨车站上方的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后,将基础最大沉降、基础最大差异沉降分别控制在7.62,1.05 mm,满足施工控制及建(构)筑物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旋喷桩止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施作地下止水帷幕、有效解决紧邻小月河的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水问题为例,介绍旋喷桩防水帷幕的设计施工方法.帷幕形成1周后,基坑开挖施工,除局部位置有少许残存水外,基坑帷幕侧基本无明水,防水效果良好,保证了后续施工的无水作业,说明该防水帷幕的设计和施工都很合理,有效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漏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传统的旋喷工法,MJS工法较具有施工扰动小、土压力稳定、施工效果可靠等优点,可以进行垂直、倾斜和水平方向施工,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使用广泛。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桂城站换乘节点施工中,为了解决复杂周边环境下富水砂层加固效果不佳,土建施工容易引起涌水、涌沙,工程自身结构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形过大等问题,采用MJS工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桩径,水灰比、水泥浆压力、成桩误差、浆液流量、转速、水泥掺量等,实现了MJS高压旋喷桩芯样强度代表值均大于1.4 MPa,在富水砂层中达到了良好的止水效果。施工期间,周边建(构)筑物累计沉降最大值为3.24 mm,累计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79 mm,均小于变形控制值,满足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既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重大风险源。针对北京地铁暗挖隧道区间下穿立交桥群防护设计要求,介绍了复合锚杆桩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结合洞内配套加强措施对复合锚杆桩桥梁基础的保护作用及沉降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动态性应用研究。该工艺方法作为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专项技术其应用效果明显,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施工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密集区内深基坑控制爆破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岗 《铁道建筑技术》2014,(11):128-131
以深圳市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地下车站基坑土石方开挖为例,介绍了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型地下车站深基坑弱风化层施工过程中,采用台阶微差控制爆破+静态控制爆破综合技术,通过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严格控制单孔深度、装药量、装药结构、控制爆破震动强度和飞石危害,使爆破区周围及基坑结构本身建(构)筑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地铁交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地铁隧道不免要下穿城市已有建(构)筑物,此时如何控制上层建(构)筑物沉降便成了施工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青岛地铁万年泉路站—李村站之间的隧道下穿多座沿街建筑,且隧道拱部以上为砂土体,含水丰富,下部为中风化岩体,处于上软下硬的特殊地层。以此为工程背景,模拟分析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沉降产生的不利影响,并结合现场地质环境及施工条件提出WSS超前注浆加固地层法,对其施工工序进行数值模拟。最终对比现场位移监测数据,证明该注浆法加固减沉的有效性,可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