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广珠城际已建成的17座车站工程建设实践,讨论了站桥合一型站房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思路原则和重点难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为城际轨道交通车站建设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艳琴 《铁路航测》2013,(3):100-103
城际轨道交通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营后成本回收慢的公共事业,建设和运营期间资金需求庞大,全部由政府的财政负担已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在沿线进行物业开发,是充分发挥城际轨道交通作为骨干交通的作用,扩大客流吸引范围,带动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的经济快速发展,缓解建设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以穗莞深城际望洪站为例,对城际车站周边半径800m范围内用地的物业开发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爽 《广西铁道》2009,(3):8-9,11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总平面、车站建筑、车站立面造型、无障碍等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及具体布置。并以该车站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的一般原则及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常见形式。同时,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采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堵塞和拥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穆清 《铁道勘察》2013,(6):54-57
通过对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至白云机场段线路走向的研究,结合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及车站分布原则,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根据城际铁路的性质及客流出行特征与服务要求等,结合区域城际网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等,从宏观及分段方案两个层次对穗莞深城际新塘至白云机场段的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线路走向的经济点分布、与其他轨道交通设施的接驳方式、地方建设规划、线路敷设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选,提出线路走向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5.
梳理轨道交通车站的管理业务,分析车站的智能化需求,采用多维方法研究智慧车站的定义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车站全自动智能运行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智慧车站的总体架构,从而使得轨道交通管理体系与城市管理体系相适应和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建设优势,为上海乃至全国轨道交通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规范规定混凝土现浇式框架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55 m,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纵向长度一般均超过了该限值。目前国内有设缝和不设缝2种解决方法,但没有较为详细地研究论证。结合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典型高架岛式车站,研究了设缝与不设缝2种车站结构布置方式,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及温度作用下对车站结构的受力影响差异,得出对设计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可以为业界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重庆轨道交通车站引导标志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开展了重庆轨道交通车站立式引导标志柱的布设情况现状调查。现状调查发现,重庆轨道交通车站立式引导标志柱存在设计不合理、信息量少、与车站距离过小、未连续设置、安装位置不合理及信息被遮挡或损坏等情况。经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不够重视国家标准、缺乏设计及建设标准、非专业标志企业参与设计及建设、对标志牌欠缺维护与管理,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用地限制等。同时,提出了制定引导标志设计和建设规范、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和建设单位、建立后评价制度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是我国第一条经济区内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如何选择设站数量直接关系到该线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客流、车站数量、运营组织、工程投资等方面对该线的设站数量进行了分析,推荐采用14站方案。  相似文献   

9.
福田站是广深港客运专线位于内地的最后一个车站,主要办理香港和广州方向的始发城际列车以及广州香港间的通过列车。就其车站位于深圳市中心地下、与多条轨道交通相交等特点,对车站站住、平纵面设计方案及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工作项目主要涉及旅客运输组织、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配合行车调度等,且以人工处理为主,同一时间多个系统的运行状态都需要依靠车站管理人员监控,极易出现差错。文章基于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广西大学智慧车站项目,阐述南宁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所开展的智能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智慧车站项目的推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既有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衔接目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其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提出了市郊轨道交通车站衔接交通设施布局设计的影响因素--车站位置、客流规模、其它环境条件等.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日本东京、德国斯图加特市郊轨道交通车站换乘设计典型实例,找出其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地面上的人行步道连接起来,如将车站连通过街天桥,做好车站设计和交通接驳的无障碍化等.最后提出了市郊轨道交通车站衔接交通设施布局设计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成都站位于成都市东郊沙河堡地区,车站北端衔接达成线、成绵城际线、枢纽环线和动车出入段线,南端衔接成昆线(环线)、成乐城际线及成渝城际线。在确定车站站型为城际、达成二场布置形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站咽喉设计方案和引入线路疏解方案,合理确定平行进路;同时在节约工程数量和不改建相关城市干道的前提下实现引入线路的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批复意见,结合广州白云机场总体规划,遵循"以人为本、服务旅客"的宗旨,研究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方案,实现白云机场集航空、城际、地铁、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研究结论:(1)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机场等大量客流集散区域,方便快捷、安全正点是重要的服务要求。车站设置、车站建筑、列车交路、换乘和旅客流线等规划设计中应处处体现人性化要求。(2)提出城际轨道南北方向引入T1、T2、T3航站楼并均设置车站,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便捷换乘的规划建设方案。(3)结合线网项目建设时序,提出近远期结合的运输组织分期方案。(4)本研究对于大型综合性机场交通组织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洋湖垸站换乘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换乘方案设计与周边城市景观的协调,对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的影响以及对居民既有生活的影响等,越来越成为项目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常用地铁车站换乘形式的研究,对建设时序相差较远的换乘站推荐采用L形通道或T形连接站厅换乘形式。以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洋湖垸站为例,对车站方案换乘形式的选择及相应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的1、3号线共用站厅换乘车站侯家塘站为例,从接口划分原则、设计和施工范围、工程预留接口等方面,对车站土建、机电系统和装修专业的设计接口及施工接口进行分析,梳理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分期建设的两条线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后给出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当轨道交通车站基坑位于溶洞地层上开挖时,会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研究溶洞对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改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以南京—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溶洞对轨道交通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和支护桩后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溶洞的空间影响范围,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模拟基坑与溶洞的不同位置关系、不同溶洞尺寸下的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得到相应的围护结构变形和基坑土体位移,进而总结出溶洞位置及其尺寸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对车站道岔咽喉区的监控需求,结合广州至珠海城际轨道交通的工程实际情况,开展对车站道岔咽喉区监控的实施方案研究,包括监控设备的选型比选、设备安装方式等。最终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充分提升摄像机对咽喉区的覆盖质量,并对车站咽喉区重点区域昼夜不间断地实施行列车和治安监控。  相似文献   

19.
桑田岛站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东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淀沪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铁路3条铁路交汇于此,为了选择经济合理的工程规模和车站布置方案,首先研究利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作为沪宁城际南北联络线的共线方案和单独修建沪宁城际南北联络线的分线方案,经比较,推荐节省通道资源和投资较省的共线方案。在共线方案基础上,对桑田岛车站布置形式、车站规模、运输条件性逐一论证比较,推荐经济合理、满足运输需求的3台5线方案,然后通过在区间加设2条渡线,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最终得出最优的车站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轨道交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车站售检票设备使用的培训现状,从实际需要出发,给出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售检票设备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以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AFC系统的车站售检票设备为厚型,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三层结构的轨道交通车站售检票设备仿真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架构以及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