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融时对道路翻浆的预防北京道路翻浆发展时期,约从三月半到四月半,预防道路翻浆在春融以前就已开始。我们的预防办法:①根据历年道路情况(地下水、表面水的排除,路面逐年翻浆情况等)和现状(交通量、冻冰深度、路面的变形等)作好调查,确定可能翻浆的道路,尽可能封闭交通,禁止重型车辆在翻浆发展时期通行,或级织重型车辆绕行。②路堑地段挖汇水沟宣泄路基水份。应先挑修侧沟,使汇水沟加深1~1.5公尺,以便把路基水份汇集排除路肩较宽或预计翻浆严重时,另外在路面边缘于路肩上修筑明沟,宽20~30公分,深度可针对冻层厚  相似文献   

2.
路基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文章阐述了产生翻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养护办法,以防止或减轻翻浆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处治前翻浆路段状况京古路(北京至古北口)怀柔县境北房村至驸马庄,约2公里,原有3.5公尺宽的砾石级配路面,厚20公分。该路段地势较低,边沟经常积水,每年春季四月份及秋季10月份是翻浆期,有时车辙深达40~50公分,严重地影响了运输。根据绸查,该路段地下水位距路基表面0.75公尺,路基土壤在1.2公尺深度内系粉砂土,1.2公尺以下是砂质土壤,平均冰冻深度约80公分,路基土壤含水量经常在14~16%以上,土质不好,水位高,这是构成这段道路翻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含水状况与冻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冻胀形成的纵向裂缝和道路翻浆导致的沉陷鼓包及车辙变形是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形式。野外调查的大量资料表明,地下水是导致路基冻害的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它不仅侵袭软化路基,增加其冻胀,而且侵袭防冻砂砾层甚至底基层,使其失去防冻作用和辅助承载作用,致使道路翻浆破坏。这种水分来源不一定都是地下水由下向上的竖向迁移,地面水也可通过路肩边坡、失效排水沟、路面裂缝和中央分隔带等部位侵袭到路基中来,从而使路基土和结构层材料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月刊上曾登载了很多城市对于道路翻浆处理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很成熟的。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正确与否,还请同志们提出指正和批评。一、道路翻浆的原因道路发生翻浆,大都在春秋两季,且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最易发生: (1)秋季时期:在多雨地区,由于雨水增多,气温降低,地表水蒸发有限和土壤渗透不佳,尤其是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土壤含畜了大量的水份,土壤的形变模量降低,经车轮返复的压力作用,致使道路发生翻浆。 (2)春季时期:发生翻浆现象是和秋季由于地中温度坡差的水份聚积,以及冬季冰冻的影响分不开的。在秋季,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量供应,使土壤含水过大;至冬季,由于冰冻线的下降,使土壤中所含的水份冻结成小颗粒的冰体,在来年春季温度转高,于是土  相似文献   

6.
杨宏波 《公路》1990,(4):17-20
一、概述路面过早产生变形破坏,往往都是先患于路基的不良结果。在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诸因素中,多数与路基土的含水量有关。地下水的存在和排水措施是引起路基破坏的重要原因。当地下水和土壤毛细水浸入路基持力层内而地面纵坡又大干3%的路堤,且具有良好的路基排水条件,此时排除路基地下水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在于使路基保持最佳含水量状态,确保路基持力层强度。然而,路基地下水位降到什么位置才能保证持力层保持干燥状态,本文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学威 《公路》1990,(4):43-45
前言薄膜系指塑料薄膜和沥青膜而言。薄膜防水层是指用薄膜材料作隔离层隔断地下水毛细水上升,使薄膜上部的土层和路面结构层,处于相对的干燥状态,从而改变原路基潮湿或过潮湿状态,确保土基稳定,增强路面整体强度。薄膜防水层在巴盟河套地区道路工程中应用已经十年了。该地区每年春融季节道路翻浆非常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为此,在十年前,针对道路翻浆采取了薄膜防水层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辽南地区由于气候特殊,秋季多雨,土壤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很大,初冬骤冷,水份迅速冻结。在温度波浪式的降低下,地下水份继续大量上升,致使路基上部水份过多,结冰后体积膨胀,破坏土壤组识与路面结构,春后融化迅速,且有早雨,形成化冻后空气相对湿度很大,地面水份蒸发不爽,排泄不畅,所以辽南地区翻浆现象较为普遍,且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处治道路翻浆的计算,实际上也就是对路基水温情况的合理调节过程,由于各地区的气候不同,地质和水文的差异,所以可能发生翻浆的地段,路基设计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计算过程。为减轻道路翻浆这一现象的发生,现就个人的心得,提出来供同业者参考。一路基翻浆发生的原因路基翻浆的发生,主要是路基土壤中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的缘故,土中水分经常是从温度较高的地方向较低的地方流动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坡差愈大,则水份的流动也就愈显著,所以每当秋末冬初路基一开始冻结后,四周温度较高的水分,即向结冰区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豫东黄泛区道路运营初期出现大面积的路面开裂、水损害、路基不均匀沉陷等病害现象,对豫东黄泛区道路开展了病害检测及评价。通过病害道路的钻芯取样,对道路的破损情况和服务性能做出科学的评价;通过路基土的取样分析,研究地下水对路基回弹模量的影响,进而反映出地下水对路基整体强度的影响。研究得出:地下水位高所导致路基含水量过高是造成路基强度不足、引起各种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合理的加固处治措施来保证高含水量路基的整体强度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在爱沙尼亚的一些道路上,春季常发生翻浆现象,这是由于水文地质条件或地面水的浸入而引起的,但都与道路养护不善有关。从根本上防止翻浆的办法是要遵守下列要求,即根据各该地区的货运强度和物理——地理条件来铺筑路面与路基。然而遗憾的是,在道路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对于这些要求的遵守,还远没有加以必要的注意,尤其是在铺筑路面基层和路基时忽视了这些要求;而遭受物理因素影响的,主要是基层和路基。甚至在近三年中(特别是1955年)新建的具有黑色铺砌层的道路上,也能够发现严重的破坏现象,破坏的原因首先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稳定性不足。  相似文献   

12.
徐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5):185-186,192
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市政道路路基翻浆处理技术,对于整个道路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齐备的、科学的市政道路工程资料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可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以及道路扩建或者改建的参考,是城市建设档案中的重要资料。路基翻浆处理是道路施工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路基翻浆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该文首先对造成路基翻浆的成因作了分析,并根据实际经验和科学理论,提出防治翻浆病害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以及若干措施。其阐述的内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路基承受着路面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是道路结构组成的基础,然而路基的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文章针对新疆地区气候的特点,阐述该地区路基常见的病害类型,着重分析了路基翻浆病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且根据路基翻浆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温度、盐分等因素导致盐渍土液相含量的增加,抗剪强度的降低,从而使路基软化,是盐渍土翻浆的重要内因。基于相平衡理论,分析这些因素对盐渍土含液量及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盐渍土的翻浆机理。根据上述有关研究结果,在总结现有的盐渍土道路翻浆防治经验基础上,通过试验路段,探讨了盐渍土道路翻浆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公路”月刊1958年10期上登载了“处理道路翻浆的计算实例”一文,笔者对其在所列举的条件下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本着学习的精神,提出个人对此问题的意见,请大家指教。一、“处理道路翻浆的计算实例”一文的要点在该文的论述中,除了对春、秋两季路基土壤湿度增加的原因作了简要的说明外,对道路翻浆现象的产生着重的说明与地下水位及冰冻深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处理翻浆道路时,也是从提高当地的冰冻线着手,并指出冰冻线应提高的数值为(参看图1,2):  相似文献   

16.
软土主要指处于软塑性或流朔状态的粘性土,由于这种土壤具有着指含水量比较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强度低等特点,因此在路桥施工中一旦出现这类土壤的路段时,就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道路对路基承载力的要求。本文对软土路基的特点、加固要求进行了介绍,并对排水固结技术、振冲置换法加固等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加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冻胀机理,减少由于路基冻胀融沉而产生的路面开裂、沉陷及翻浆病害,在重冻区路基中埋设了温度传感器,进行冰冻期路基温度自动监测,同时,对季冻区典型道路冻害进行了钻探调查.结果表明:上路床降温幅度大,降温速率高,路基土发生了快速原位冻结;下路床降温幅度小,降温速率低,发生了充分的水分迁移及焦聚现象,为聚冰带出现的深度;不同路基土质中冰的存在形式不同,且不同形式冰结构出现的深度和含水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聚冰带出现的平均深度范围为1.08~1.65 m,含水量平均分布范围为14.7% ~23%,含水量最大值均接近或超过了土的塑限含水量,冰晶析出,构成冻胀量的主体部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发现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冻胀是一个因路基密实程度和湿度不同,随着冷量推进和水分迁移热平衡状态不断形成和破坏,产生不同形式冰结构构成冻胀量的过程,建议通过排水、阻水措施控制路基湿度,并加强路基填料的均匀性、密实性控制,从而减少和防止路基冻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公路》1965,(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道路工程委员会委托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举办的道路冻害防治学术会议,于1964年12月在旅大市召开。会议在总结与交流我国道路翻浆(冻害)防治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路基水温变化规律和道路翻浆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施工、科研与高等院校等有关部门52个单位的代表8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共29篇。道路翻浆是我国季节冰冻地区的重大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气候寒冷期间,路面及路基土壤的温度自上而下地降低。在温度坡差的影响下,路基土壤中的水分自下而上地移动与积聚,于是路基上部湿度程度不同地超过了冰冻前的湿度。由于冻结区内进入额外的水分与水分冰冻时体积的增大超过了土壤原有空隙的体积,于是就破坏了土壤的原来结构,并将更上部的土壤以及路面抬挤向上,造成垂直变形。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变形一般是不均匀的。当超过一定的相对差值时,路面即遭受破坏,如隆起、裂缝等。此时土壤冻结得很坚硬,承载力很强,尚未形成翻浆,这是道路冻害的第一阶段——冻胀阶段。  相似文献   

20.
寇宝泰 《公路》2002,(4):129-130
1 翻浆发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 .1 翻浆发生的过程翻浆是我国寒冷地区特有的公路冻害现象。它不仅会破坏路面 ,妨碍行车 ,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 ,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危害。翻浆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各省及南方的季节性冰冻地区 (集中在春融季节 ) ,由于路面排水不畅、雨水下渗 ,使路基潮湿 ,地下水位升高 ,进入冬季 ,当路基土表面开始冻结 ,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 0℃时首先冻结 ,形成冰晶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 ,与冰晶体接触的弱结合水 (薄膜水 )被吸引到冰晶体上冻结。于是与冰晶体接触处土粒上的结合水膜变薄 ,就要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