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输方式选择的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输方式的选择条件包括运输货物的种类、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其中,运输货物的种类、运输量、运输距离是由货物自身的性质和存放地点决定的,属于不可变量.文章试图通过这些不可变量来建立运输货物的总成本模型,并用混合整数规划来求解模型,从而找到最优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从实现广义运输总费用最小化的原则出发, 建立了一种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并运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从理论上探讨该模型的求解,并列举了一个可提供6个中转地和3种运输方式的算例进行分析说明,确定合理的最佳运输路线和最佳运输方式选择的联运方案,使广义运输总费用最小.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运输方式是决定企业物流成本和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海运或铁路等运输方式各自的选择偏好,对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做出合理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综合马六甲东海岸铁路工程建设,选择上海港至瓜达尔港实际运输线路,提出并构建海运经新加坡中转和途经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运输两种模式下的Logit选择模型,计算两种运输方式下的概率分布。此外,对集装箱船舶尺度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物流企业倾向于时间成本最小时,铁路中转运输概率较大;当侧重经济成本时,海运中转概率较大。与此同时,集装箱船舶尺度的变化,对运输方式的偏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运输通道中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也会对运输行为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只考虑运输方式本身的技术经济特性效用函数是不科学的,在效用函数中加上区位特征因素,并应用于运输行为选择模型,结果是可行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广深运输通道内长途汽车、常规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4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测算问题,采用行为调查方法调查了4种运输方式特性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采用两层巢式Logit(NL)模型构建各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预测模型,选取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和方便性5个变量作为效用函数的构成变量。运用二阶段估计法将NL模型分解为1个二项Logit(BL)和1个多项Logit(MNL)模型后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进行求解。广深运输通道案例数据测算表明:2020年公路和铁路的客流分担率分别为16%和84%,其中铁路运输方式中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客流分担率分别为2%,57%和41%。  相似文献   

6.
为协调城市群区域运输通道客运结构,避免通道内各出行方式间的恶性竞争,以运输通道内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和效益最大为目标,基于出行者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遵守效用极大化原理,构建了城市群客运通道不同交通方式合理分工非线性多目标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以算例验证建立的协调模型,在总效益和需求与供给相适应方面优于传统的Logit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输企业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三个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ANP)、数据包络分析(DEA)和0-1整数规划法的三阶段模型结合实际算例对由公路、铁路和海上运输三种主体运输方式企业组成的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进行了研究。先用ANP法和DEA法从备选合作伙伴中选出每种主体运输方式企业中相对效率较高的企业,然后将选出的相对有效的各主体运输方式企业组合在一起,以实际花销的费用和时间与最小值偏差最小为目标,用0-1整数规划法选出一组最佳组合,组成运输企业联盟。研究方法对运输企业联盟的建立具有技术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集装箱箱型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直接关系到货物运输的时间、费用和质量.考虑运输需求量为模糊情况下,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箱型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模型,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总成本最优化,并提出模型求解的改进型粒子蚁群算法.最后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并分析箱型替代和运输交货期限的变化对多式联运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承运人可根据不同运输需要实现集装箱运输规模效益,提高集装箱利用率;时间限制对承运人选择集装箱箱型和运输方式的影响较大;改进型粒子蚁群算法优于蚁群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义费用修正模型的客运方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经济性中效用原理,建立了计算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广义费用的模型.考虑到出行者在选择出行时由于对各项费用信息的获取存在不对称性,导致对某类因素的高估或低判,在出行选择时并不是按照广义费用最低的原则选择出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客运出行意愿的调查结果,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广义费用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避免汽车运输企业在运输方式和运输路径选择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以载有汽车整车的滚装车公路运输及滚装船运输费用、时间及碳排放量为目标构建了多目标0-1规划模型。通过对公水联运网络进行转换,将公水联运网络的中转节点拆分成多个虚拟节点来构成公水联运虚拟网络图。由于公水联运过程中运输时间与转运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引入模糊数的概念来表示不确定的时间,且考虑了各个路段的拥挤度,提高了出行可靠性;在碳排放量模型构建中,根据不同燃料的吨公里消耗量、单位热值的含碳量及不同运输设备的碳氧化率建立了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运用Matlab程序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出问题的非劣解集,通过对比蚁群算法、常规遗传算法与文中改进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得出文章算法的设计在求解效果上有一定的优势性,为长江沿线汽车整车运输方式及路径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交通运输业不仅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业、养殖业等的规模和布局,而且还影响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多元化农村和小城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改善农村和小城镇道路交通,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缩短城乡差距,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并提高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城乡公交一体化便是公共交通的主流发展。文章在深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了长丰县公交一体化的发展状况,为长丰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公共交通,而合理规划城市公交方式和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公交效率的重要环节。该文对城市合理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公交运营模式和ITS技术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5.
越江交通是支撑城市跨江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越江通道布局和建设模式成为城市越江交通的关键。结合上海越江交通发展现状,从越江交通布局和通道建设两个层面入手,阐述了越江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网络建模分析,越江通道规模除了与城市规模相关以外,与河流宽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建设层面,多通道分散越江模式、多接线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是铁路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设施也是铁路客运枢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在铁路客运枢纽内的空间布局和衔接研究,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布局和衔接的策略、形式,以实现铁路客运枢纽集约布置与衔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和水运两种方式。本文对中山市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的方式之一 ,即 :道路交通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看作一个复合系统,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选用在系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指标作为模型序参量,构造了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协同协调度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两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公安交通管理、医疗救援、保险等不同行业领域。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的视角,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发展趋势、年龄分布特征、肇事者交通方式、职业分布特点等方面,剖析四类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典型问题,旨在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未来的挑战,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交互胁迫的演化特点, 通过借鉴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胁迫理论, 构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交互胁迫模型, 以我国2009年之前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10个城市为样本, 基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运总量、线路长度及运营车辆3个维度的历史演化规律分析基础上, 验证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交互胁迫关系, 进而对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演化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 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②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3个维度的演变轨迹上存在不均衡性, 客运总量的拐点出现早于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辆数。③根据拐点的出现情况, 将10个城市分为5类, 其中, 重庆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客运总量、线路长度及运营车辆3个维度的拐点出现均较晚, 表明重庆的公交发展模式较为协调, 常规公交在轨道交通的胁迫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