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某B型不锈钢地铁车体为对象,研究建模方法对车体有限元分析的影响,包括静强度、刚度和模态分析。首先采用CAD建模软件建立了车体的精细几何模型,然后基于厚度叠加原理,建立了无点焊等效厚度的车体板壳模型,同时建立了采用CWELD焊点单元精确模拟点焊的车体板壳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BS EN 12663-1:2010标准,确定了车体强度评价载荷工况,对比分析了两种建模方法的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简化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对两种模型车体理行计算,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有点焊模型模态频率较高,刚度结果表明有点焊模型刚度较大,静强度结果表明有点焊模型强度较高。采用等厚度叠加原理的车体建模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采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一座斜拉桥为例,应用ANSYS程序建立了三种不同空间有限元模型:脊梁模型、三主梁模型和板壳模型。对三个模型分别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通过结果对比,可以得到:单主梁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闭口箱梁;三主梁模型因为充分考虑了截面的翘曲扭转刚度,可以用来模拟翘曲刚度较大的开口箱梁截面,并具有比较高的精度;板壳模型建模比较繁琐,可以用做模拟板壳局部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谢上飞 《湖南交通科技》2011,37(2):80-82,149
分别采用梁单元和实体单元建立了某斜拉桥主桥塔的ANSYS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及时程分析,对比了两种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通过分析,可以为有限元模型中单元的选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塔梁固结斜拉桥的抗震性能通常弱于漂浮体系斜拉桥,由此造成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力状态较差,因此为确保塔梁固结斜拉桥在地震响应下的抗震性能,以主跨为150 m的塔梁固结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Civil 2021有限元软件建立塔梁固结斜拉桥全桥的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基于控制变量法进行塔梁固结斜拉桥抗震性能分析,分别研究支座屈服刚度、支座底部滑动摩擦系数以及结构阻尼比对斜拉桥固定墩墩底弯矩、桩基础弯矩以及支座最大滑动位移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支座屈服刚度和支座底部滑动摩擦的增大能够减小支座滑动位移,但是增大了桥墩底部和桩基础的弯矩,而结构阻尼比的增大能提高塔梁固结斜拉桥抗震性能,因此根据分析抗震设计参数组合取屈服刚度15 000 kN/m、摩擦系数0.03以及结构阻尼比0.05,能够提高塔梁固结斜拉桥抗震性能,也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墩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墩是常用的桥梁下部结构形式,文章分析了该类结构的受力特性,重点对群桩基础的几种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考虑群桩基础与框架结构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改善结构受力状态的施工措施,计算方法及施工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群桩基础厚承台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3种不同的建模方式,建立有限元模型,加载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归纳。研究这3种模型各自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为厚承台有限元模拟选取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斜拉桥索力识别的精度,以及工程应用中索力的精度问题,首先采用三种计算方法来测量索力,并分析和对比这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其次,考虑抗弯刚度及约束条件对振动公式的影响,识别频谱的分辨率、采样时间、采样点数量的不同影响;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误差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将计算索力的基频法、频率差分法和峰值法应用于工程项目,对比分析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和误差值.通过分析发现了每种因素对索力识别精度的影响,并准确确定了索力识别的振动公式,同时为高精密的测量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更为简便的基于医学影像学狭窄血管建模的方法,利用特征轮廓提取的简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狭窄冠脉CT图像的血管支架-狭窄血管耦合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血管支架在基于CT的狭窄血管模型和理想化狭窄血管模型中的力学行为,引用临床研究结果分析了两种模型计算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支架的应力分布、撑开刚度、回弹率、狗骨头 率、血管管腔面积等力学性质上均存在差异,基于CT模型中,血管平均应力1.22 MPa,最小管腔面积6.1 mm2;理想化模型中血管平均应力1.54 MPa,最小管腔面积5.1 mm2;基于CT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更接近临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斜拉索断裂对斜拉桥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拉索断裂后必然会对斜拉桥动力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桥梁的通载能力。利用有限元方法针对长江某大型斜拉桥进行数值分析建模,考虑了各种非线性影响因素,对模型施加二期恒载后进行计算检验。验证模型合理性后,针对斜拉索不同断裂位置和数量,对斜拉桥进行了动力性能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背索和跨中斜拉索断裂对全桥动力性能影响较大和竖向振型受斜拉索断裂影响较大的结论,可为斜拉桥应急抢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平时桥梁的健康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高墩结构的两类稳定问题,在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基础上,结合仙神河斜拉桥的工程实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选取各种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该部分斜拉桥在最高裸墩状态和最大悬臂状态下的稳定性。通过计算分析可知,高墩结构的非线性影响很大,考虑非线性影响的稳定分析对于指导工程实践具有更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铰接式货车平车底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对该底架进行了静强度、刚度、固有频率及振型计算 ,针对铰接式货车底架刚度弱的特点 ,提出了方案修改建议 ,对铰接部位采用不同结构形式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某中央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主塔桩基础模拟的3种方法:直接固结法、六弹簧模拟法和m法对主梁沉降、临时限位挡块受力和主塔沉降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直接固结法模型计算的结构整体刚度偏大且对结构位移估计不足,计算出的主梁沉降较小,且临时限位挡块受力过大,主塔沉降不符合实际;六弹簧模拟法能够较合理地模拟塔底的约束情况,主梁沉降和临时挡块受力较合理,主塔沉降符合实际;m法模型能较详细地考虑桩基与桥梁结构的共同作用,并且能够反映桩土的共同作用,计算结果与六弹簧模拟法相近。因此,对于常规设计和计算,建议采用六弹簧模拟法。  相似文献   

13.
以新型煤炭漏斗车车体研究对象,把物理模型转化成有限元模型,对该车体空车和重车工况分别进行了有限元静强度分析、刚度分析.同时按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进行了样车强度刚度实验,并将计算出的结果与样车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不仅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而且为进一步在设计期间的车辆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基础数...  相似文献   

14.
斜拉桥稳定性分析的主梁有限元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座施工到最大双悬臂时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稳定性有限元分析,该桥的主梁为双主肋式,通过选取不同的主梁有限元模型进行特征值屈曲计算,讨论了这些有限元模型对于主梁刚度的模拟的特点,指出了传统单主梁和双主梁模型的缺点.针对双主梁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等效刚度模拟横向连接的方法,可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15.
考虑悬架系统刚度的非线性变化因素,建立了凹梁式半挂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软件进行满载工况的静态分析,利用经典力学方法对纵梁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最后采用Block-Lanczos法对车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车架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扭转和局部刚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以一座刚架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实例工程,介绍了桥梁桩基刚度等效简化模拟的应用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桩基础刚度加入前后系杆拱桥施工和成桥阶段的应力状态作对比,得出在模型中对桩基础进行模拟更能真实地反映全桥应力状态,对全桥施工和成桥使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工程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夔门大桥为实例建立计算模型,借助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该桥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的对比和分析.分析表明,对于大跨径斜拉桥必须采用非线性分析评价结构稳定性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夔门大桥为实例建立计算模型,借助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该桥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的对比和分析.分析表明,对于大跨径斜拉桥必须采用非线性分析评价结构稳定性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徐州和平路跨越铁路站场斜拉桥为背景,建立了空间板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脊梁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桥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宽跨比较大桥梁采用板梁结合模型较脊梁模型更准确,对同类型桥梁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斜拉桥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竖琴形、扇形和辐射形三种不同索面布置形式的斜拉桥进行了建模,并对此三种不同模型的动力特性、顺桥向时程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纵飘振型对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尤其是塔顶、跨中的位移响应有显著的影响;而斜拉索的顺桥向布置形式对斜拉桥的纵飘周期影响显著,随着主梁与斜拉索平均倾角的减小,纵向刚度逐渐增大,从而纵飘频率增大;索型不同,地震作用下最危险拉索的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