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工作实际就GPS和测深仪等测量新技术在航道水深测图中的实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针对带状水深测量中的分汊河道段水深测量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对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测图的精度进行了分析,阐明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字化测图是今后航道水深测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曹利平 《珠江水运》2014,(13):47-48
山区航道联测是一项艰苦、严谨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结合规范标准、传统测量经验和新设备、新技术来提高测量资料的精度和效率,通过总结“十一五”期间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测量的工作经验,描述测量工作中的要点和技术细节,为今后珠江流域山区航道测量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总结,论证数字化测图在山区航道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数字长江,是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随着长江航道数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应用需求日益广泛。结合1.0版本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实践体会,对电子航道图制作软件CARIS HPD的体系结构及电子航道图源数据的制作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长江航道局付绪银局长关于数字航道"必须用、全面用、好好用"的工作要求,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作为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管理单位,全力做好数字航道"一图一站三平台"维护管理工作,目前在长江航道系统内已全面"用起来",实现了长江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进一步给用户提供更加及时、便捷、高效的长江航道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副处长金坚良一行来到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调研电子航道图建设情况,测量中心何明宪副主任及电子航道图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调研过程中,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技术人员首先就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数据生产服务和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随后,何明宪副主任介  相似文献   

6.
分析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进行电子航道图管理特点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电子航道图生产成果资料管理的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设计思想。分别论述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试验系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测量中心对航道图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长江电子航道图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28日,长江干线宜宾-鳊鱼溪、大埠街-慈湖口两段电子航道图通过成果验收。至此,覆盖长江2687.6公里干线航道的电子航道图全线建成贯通。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全线贯通凝聚了长江航道测量50多年智慧的结晶,是长江航道测量队伍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长江航道测量人为“三个服务”做出的新的贡献。当前,抢抓机遇、合力共建,加快推进长江电子航道图建设已成为长江航运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自2015年1月1日起,历时5 a研发的水上导航系统——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面向行业运行服务。长江电子航道图可用数字化的形式,将长江航道的水深、航标、桥梁、港口码头、水工设施等信息快速、直观的展现在行船者眼前。它的问世,是对长江航道传统维护、管理、服务方式的重大革新。该航道图的正式应用,填补了中国内河电子航道图的空白。据悉,长江电子航道图具备  相似文献   

9.
《江苏船舶》2005,22(6):I0001-I0001
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船是江苏省航道系统航道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船艇之一,该船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航道测量功能,通过对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测量,建立江苏内河航道数据库,为建设江苏内河航道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该船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足长远的超前意识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电子航道图运行条件下对航道地形信息快速更新的需求,梳理长江航道现阶段地形测量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制约实现快速测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经验提出提高航道地形测量效率的解决方案和主要难点,为深入研究长江航道地形要素信息快速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形成配套软硬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与数据管理的效率,开发基于.NET框架技术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测量成果文件及产品文件管理、数据生产流程管理等功能的软件。在有效管理生产数据的同时,实现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的流程化管理,可为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提供有效的辅助。  相似文献   

12.
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可以避免空间数据的重复建设,提升内河航道测量数据的应用价值.在剖析了制图数据和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流程,制定了空间数据生产规范,并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公司的EPS平台,实现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合理、实用、高效,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内河数字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江(界首至肇庆大桥)航道测量图平面坐标转换方案的介绍及结果分析,为长距离带状航道测量平面图坐标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河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应用GPS-RTK技术进行无验潮航道测量的基本方法、思路及精度分析,对实践操作中的一些误差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江航运对长江航道要素信息服务内容、时效性、可靠性需求,结合长江航道要素种类多及演变复杂的特点,为克服基于专业移动测量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在测绘频率上的不足、基于物联网的固定点数字化感知方法在空间感知上的不足,提出基于航船舶动态信息的长江航道要素感知方法,并从多传感器集成、多源信息质量评估、多源数据融合3个方面剖析新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重建航道外场终端设备感知、航道测量、在航船舶感知三结合的航道要素综合感知体系,对拓展航道信息生产来源、增进在航船舶船岸交互、提升对受自然演变及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的非渠化内河航道的感知能力、全面改善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7日,在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湖北水运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汉江电子航道图精彩亮相,并通过长江航道图APP向社会提供服务。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作为汉江电子航道图的生产研发与运行维护单位,参加了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17.
航道测量是航道维护管理的重要工作,而测量数据的内业成图是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等运行的数据基础。针对传统等值线绘制与检查流程耗费大量人力与工时的问题,采用IDW(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与ArcGIS工具,设计了等值线生产方法与优化方案,并以此开发等值线生成平台。实践表明:新的等值线生产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等值线生成平台可以推广应用于航道内业制图。  相似文献   

18.
港口与航道     
《中国海事》2008,(10):71-72
首段数字航道在长江建成 长江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目前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的验收。数字航道上起安徽与江苏交界的慈湖河口,下至江苏太仓浏河口,全长369.5公里。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电子航道图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系统支撑平台三个子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了航道图数字化、航标监控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作为中国第一段数字航道,它使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和对外服务从传统模式迈入到数字与信息化时代,成为中国航道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随着长江航道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波束测深系统已在长江航道测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多波束系统的测量要求与长江航道特点,提出了基于先验水深图的多波束系统测线布设方法。并以EM2040C多波束系统应用,经过试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测线布设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船舶技术     
《航海》2010,(1)
<正>英推出数字化主动预测型导航系统英国航道测量局,最近研发出一数字化主动预测型导航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商业性的应用阶段,且不久将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