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标准促进和平与繁荣”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本文以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大量建造出口船舶的实践,证明了“国际标准促进世界船舶市场繁荣”的事实,没有“国际标准”(包括世界性公约、规则、规范等),我们就不可能建造出口船舶,更没有今天蓬勃繁荣的造船事业。本文还从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标准化工作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大家重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陈耀群 《江苏船舶》2001,18(1):35-36,27
通过调研和数据比较 ,介绍了江苏沿江 8个主要造船企业在“九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归纳了这些企业的几个共性的特点 ,并预言江苏造船企业在“十五”期间会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造船业动态     
《船艇》2007,(10B):38-45
我国拟出台“在建船舶抵押融资办法”;中国关停并转造船厂457家;我国首家船舶业务经纪外包企业成立;《江西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颁布;英国劳氏船级社开设上海海事培训中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韩造船竞争陷入胶着状态,面对中国的强劲势头,韩国开始“冷落”散货船型,而加大力度占领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制造市场。这一策略动向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造船业起步较早,生产企业众多,约占我国大陆地区玻璃钢船艇生产企业总数的六分之一。玻璃钢船艇产品品种多样,销售面遍及各地,连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和黑龙江等边缘省区都有江苏生产的玻璃钢船艇。这使得一些地方的厂家慕名到江苏参观学习。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8,(9)
本刊上期报道了“中国造船业面对全球性购并浪潮的冲击”之后,又从各方面不断传来新的信息。为了提高对这一“势头”的认识,为组建集团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将一些新的内容补充如下: 韩国造船集团计划实行改组。韩国政府加紧对造船集团进  相似文献   

7.
邢丹 《中国船检》2013,(3):31-33,116,117
曾几何时,在国内造船市场,各路资本与一些地方一起陷入疯狂;如今,市场萧条,破产倒闭之声此起彼伏,大家又一起唏嘘和感伤,于是兼并重组成为了中国造船业自救的唯一路径,可谁走谁留,实难抉择。  相似文献   

8.
张兆奇 《船艇》1998,(8):20-20
1997年,全球企业并购创下12000亿美元新高。其领域波及金融、航空、汽车、电子、机械、医药、旅游和造船……来势之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世界企业兼并史上是罕见的。 世界造船业购并势头强劲 翻开1997年世界造船业购并案例,可以发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欧美发达国家造船业领衔“主演”。去年,迅速崛起的德国克瓦尔纳造船集团收购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吴荻 《中国水运》2007,(10):30-31
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造船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造船企业与世界先进造船企业这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船舶行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吕航 《中国船检》2007,(11):48-52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船舶生产企业的现有造船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订单不足。从这两年船舶市场的需求来看,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产能与市场需求基本匹配。从两大船舶企业集团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已出现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造船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这也是我们大力拓展船舶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本文根据造船业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造船业的现状,提出要想更好地发展造船业,除靠企业本身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外,还需要政府在宏观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造船发达国家中,对造船业都采取扶持政策,包括信贷优惠、税收优惠、产品进出口优惠、企业改组优惠、科技投入优惠等,以此推动造船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战后至70年代将造船工业定为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从1947年~1953年,“计划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的70%,对日本造船工业的复苏起了关键作用。日本政府先后为造船企业提供过财政补贴,“买方信贷”其利息低至4%,在不同时期提供5~30%的船价补贴。1990年~1992年日本政府向造船企业拨给研究发展基金,每年超过10亿美元。在税收  相似文献   

13.
"入世”对中国造船业之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忠德 《船舶》2001,(2):6-11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造船业面临大发展的新转折点,而后,就“入世”对中国航运业务中国造船业之影响作初步分析,重点阐述其不利方面。  相似文献   

14.
4月30日下午,三大中外石油、造船巨头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海洋石油117”号隆重命名。这艘在世界同类船中堪称首位,造价相当于一架空客A380的30万吨FPSO,创下了中国船厂单船建造合同金额之最,是中国目前承接的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新的FPSO船,也是中船集团今年计划交付的4艘高科技重点船型中的第一艘,从2005年3月1日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代表蓬莱油田项目合作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与中船集团签订30万吨级“海洋石油117”FPSO船体的建造合同起,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仅仅用了1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艘FPSO船体建造并顺利交付,标志着中国在FPSO的设计与建造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船艇》1990,(11)
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造船业正在技术和商务方面进行彻底改革,以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经过改组,联合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这一新模式相继诞生。从此,东德企业将使用西方式的损益帐户进行结算,改变长  相似文献   

16.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而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却将水——这一万物之灵破坏得体无完肤.有幸,无数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的——如果可以,我愿为母亲河,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苏文业 《珠江水运》2011,(16):90-91
通过对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相关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认为此举将增加造船订单,带动内河造船及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建议加大造船政策和融资扶持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梧州内河造船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船舶领域犹如琅琊榜之麒麟,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力争在这一市场占据先机。因此,近年来,智能船舶已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近两个月来,我国智能船舶领域的频频动作,使得业界目光再次聚焦智能造船。  相似文献   

19.
刘也 《中国船检》2008,(3):88-88
经过近4个月的筹备,40余家国内船舶及相关配套企业强强联合,组成了颇具声势的“中国军团”,这是“中国军团”第一次登陆高水平国际级海事盛会,船舶制造、船舶设计院、发动机、齿轮箱、配套设备等各路大军必将在东南亚船舶界形成强大冲击波,更为难得的是展会给予了中国展团主宾国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厦门港务集团1998年组建,现有成员企业18家,职工6000人,拥有资产41.65亿元。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践行“三个代表”促发展这个主题开展各项工作,推进了企业改革发展,集团组建以来连续5年年创利润超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企业,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之道。 一、践行“三个代表”促发展,必须在推进企业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新的进步和作为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落实到我们港口企业。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港、科技兴企之路;二是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实力创造外在环境和制度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