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速递     
《机电设备》2013,(1):2-6
<正>201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超6000万吨据悉,2012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其中海船为1901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0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其中海船为869万修正总吨。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695万载重吨,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28.7%,其中海船为3600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2.7%。  相似文献   

2.
国内动态     
《广东造船》2012,(5):24-25
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8.5%据工信部发布信息,今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1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5%,其中海船为1,236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5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9%,其中海船为632万修正总吨。截止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090万载重吨,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9.4%,其中海船为4,034万  相似文献   

3.
媒体链接     
《船舶工程》2013,(2):137
一季度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5.6%新接订单回升2013年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9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其中海船为282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9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1%,比去年四季度增长91.4%,其中海船为365万修正总吨。截至3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广东造船》2012,(1):20-21
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6.9%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消息:2011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其中海船为2,141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其中海船为1,305万修正总吨。截至12  相似文献   

5.
江南 《海运情报》2005,(6):34-34
据统计。2003年日本船厂的船舶订造量达357艘(2500总吨以上,不包括客船),共计1389.7万总吨。按订造艘数和总吨计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19.9%。其中干货船741.6万总吨(2002年为869.4万总吨),油轮642.2万总吨(2002年为287.3万总吨),其他种类船舶5.8万总吨(2002年为2.5万总吨)。2001年动工船舶达343艘(1215.5万总吨),345艘(1237.8万总吨)建成下水,343艘(1200.2万总吨)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6.
船业动态     
《中国海事》2010,(3):37-37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2010年造船市场仍低迷 200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行业运行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到2010年年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1.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7.
国内动态     
《广东造船》2009,(4):10-14
工信部:全国前7个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78%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8月13日消息,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8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新承接船舶订单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其中7月新接订单199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9,235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6%,比6月底下降0.5%。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提高,主营业务收入、船舶出口创汇、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幅增长。 基本情况 1、新接订单大幅增加 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16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手持船舶订单5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造船完工量5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按我国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27.1%和20.3%。以手持订单计。  相似文献   

9.
国内动态     
今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87.4%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其中海船为1,13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332万载重吨,是  相似文献   

10.
媒体链接     
《船舶工程》2011,(1):86-87
综述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54.6%2010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其中海船为207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  相似文献   

11.
媒体链接     
综述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55%2010年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6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其中海船为1747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2.0%;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398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2.8倍,其中海船为1949万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动态     
2011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4%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消息:2011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其中海船为880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16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3.
国内信息     
《珠江水运》2010,(8):92-93
<正> 我国1-7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87.4%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其中,海船为113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332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4.2倍,其中海船为101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2%。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8816万载重吨,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其中海船为5244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8%。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3%、48.7%、39.4%。  相似文献   

14.
杂志     
日本造船业:风光依旧,后继乏人2005年,全球新增船舶订单量达到4901.5万总吨,保持较高水平,但同比2004年下降3.6%。当年,日本赢得的新增船舶订单量为869.8万总吨,占全球的17.7%,同比2004年下降43.9%;韩国下降3.9%;中国增长47.8%;欧洲造船协会(CESA)成员增长50.8%。继2004年的新增货船订单到达顶峰之后,2005年日本造船业、船舶修理和改装及船舶机械制造业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5年日本赢得的2500总吨及以上级的新增货船订单为354艘、1258.7万总吨;2006年6月的手持订单量为493艘、1854.6万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08,30(6)
10月份全球船舶市场各类船舶新增订单量合计248万载重吨,同比下滑88.8%,环比下滑65.1%,而进入11月份,全球新增订单量更是加速下滑,各类船舶新增订单量合计仅80万载重吨,同比下滑95.6%,环比下滑67.7%。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我国2007年造船完工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98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31%。相关数据显示,除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外,2007年地方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60%和52%。  相似文献   

17.
国内动态     
《广东造船》2009,(5):7-9
工信部:2009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65% 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7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新承接船舶订单169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0%,其中9月新接订单594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8.
国内动态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暗升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前三季度我国船舶经济运行数据报告。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在世界市场份额同比去年略有上升,但新接订单同比下降11%。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6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0%;新承接船舶57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手持船舶订单210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  相似文献   

19.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2):54-55
船舶完工量坐次排定    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日前公布的今年前 3 季度世界船舶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船舶完工量,韩国为620万修正总吨,日本为 580万修正总吨,欧盟为300万修正总吨,中国为180 万修正总吨,坐次为韩国、日本、欧盟、中国;世界船舶市场共接新船订单3430万修正总吨,其中  相似文献   

20.
德国是当今世界主要海运国,也是我国船舶主要出口对象国之一。2002年中国船厂新承接的188艘、345.9万总吨出口船中,来自德国船东的达45艘、91.5万总吨,占总量的19.3%。而在同年新承接的29艘、268万总吨出口集装箱船中,出口德国的订单高达27艘26.2万总吨,占我国集装箱船出口量的98%,如按船舶出口额衡量我国出口船舶的五分之一是提供给德国船东的。剖析德国船舶市场状况,了解德国海运发展和大量订造新船的原因对于我国造船业界人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