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新建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资料,按把全段分成一段和分成二段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及货物输送能力。分析得出,仅在不预留"天窗"情况下,按格尔木~那曲和那曲~拉萨两段分别计算,年输送能力满足各段近、远期的运量需求;而在全年或半年每日预留180min"天窗"和按全段计算的各种情况,输送能力都不能完全满足运量需求。研究提出,在不开通预留车站条件下,在部分区间增设计轴装置并在相应区间采取列车连发运行,输送能力会随计轴设备设置数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需要在部分区间增设计轴设备后,可满足设计年度运量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两年大秦线运量增长知湖东站现有设备及能力进行分析,针对今后大秦线运量增长的需求,提出对限制湖东站通过能力的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设想,以提高湖东站通过能力,满足大秦线高运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洪晖 《广西铁道》2005,(3):10-11
介绍了南宁机务段运用工作的现状,存在着牵引能力难以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乘务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减少区间运行时分,压缩无效操纵步骤,减少机车故障等办法提高运输能力,健全考核制度以缓解人员不足的解决办法。并提出了运用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的提速,一些运量小、制约通过能力的车站逐步进行关闭和拆除改造。对于信号设计来讲,车站关闭改为区间,其电路上必须作一些特殊处理。以下就结合实践,对不同情况下信号电路的特殊处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是铁路运输的据点,路网中各节点车流汇聚于编组站,车流经过集结、解体、编组后.组成新的去向列车,最终形成干线流动的规模效应。货物列车在编组站停留时间,直接影响到货车周转时间.压缩货车在编组站停留时间,对加速全路车辆周转,提高运输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编组站畅通有序的前提下,通过改编能力的发挥,能有效调蓄区间车流,提高区间通过能力,改善区段各中间站装卸能力的不足,进而提升区间综合效益。从根本上缓解铁路运能与运量不足矛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站间分界点与计轴结合的闭塞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铁路提速的需要,在许多既有线改造工程中,采用封闭部分车站使之形成大区间的运行方式.在车站封闭后,有的站间区间长达20 km,如单纯采用半自动闭塞方式组织行车,则区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本线运量要求.为此,提出了站间分界点计轴闭塞方案,即在封闭车站处设站间分界点信号机,并实现自动控制,以提高站间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该方案在新日线菏日段增建第二线工程中首次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2006,(4):74-74
2006年俄罗斯对华铁路原油运量计划实现1500万t,一旦彻底完成铁路现代化改造,打破运输瓶颈,对华原油运量可提高到3000万t。俄罗斯为提高通过能力,正在加速改造通往中国方向的卡雷姆斯卡亚-后贝加尔铁路区段,从而保证在2007年大幅度提高对中国的运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南昆线南宁南—威舍段通过能力现状及影响提高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修建双线,增建股道,提高中间站的储运能力,关闭货物量小的车站的货运业务,提高牵引供电能力,调整乘务方式等扩能建议,以解决该线运能与运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亚吉铁路作为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沟通交流的唯一铁路通道,运营5年以来,运输各方面能力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各种瓶颈问题影响运输效率,运输能力远未达到设计能力,根据亚吉铁路运营现状,亟需对亚吉铁路进行达能改造。通过分析亚吉铁路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功能定位、达能改造的必要性,根据研究年度客货运预测运量及亚吉铁路能力适应情况,采取对较大站间距的区间进行增加车站,改造德雷达瓦车站的方式,提升亚吉铁路通过能力及存车能力,同时配套机车、车辆检修能力和相关体制法制,整体提升亚吉铁路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既有繁忙干线列车提速运输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客车提速对线路区间货物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货物列车提束和压缩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对提高线路区间通过能力、弥补客车提速产生的能力损失的作用,论证了既有繁忙干线列车提速后,列车质量、速度、密度合理匹配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桥上无缝道岔轨下基础“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道床板、底座纵连式道岔板5种无砟轨道结构。建立桥上3种无砟轨道结构的无缝道岔模型,提出计算参数,分析3种无砟轨道结构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影响,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上底座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无缝道岔与桥梁的纵向相互作用力较小,是一种受力较为合理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驼峰超速连挂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驼峰超速连挂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线路、调速设备和车辆等因素,考虑到贝叶斯网络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可以双向推理的特点,建立驼峰超速连挂事故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结果表明,超速连挂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线路纵断面、调速设备制动能力以及新型重载车辆三方面。进一步考虑新型重载车辆的共因失效问题,建立贝叶斯共因失效混合网络,计算并分析新型重载车辆对超速连挂事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既有驼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遮挡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检测、跟踪和识别时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之间的遮挡,以车辆常用的矩形模板为先验知识,首先对存在车辆遮挡的连通区域提取边缘轮廓,然后获取轮廓上的4类特征拐点,最后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轮廓特征拐点的车辆分离算法,将相互遮挡的车辆分离开来,便于后续对车辆的跟踪、匹配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存在的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系统仿真、负荷预测、能量管理、故障诊断、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综述了ANN在暖通空调(HVAC)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研究领域引入ANN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高寒地区机车的运用状况,指出电力机车在低温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机车的低温试验、关键部件、相关材料以及防寒加热等方面,提出电力机车防寒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县中越地区于2004年10月23日发生里氏6.8级浅层直下型地震,地震引起线路剧烈横向晃动和上下起伏震动,导致列车脱轨。在新干线沿线加大地震早期检测预报系统布设密度,研究新的地震波检测方法以及地震预报技术和装置。研究和试验L型防脱轨护轮轨,并对鱼尾板进行加厚改造。在转向架上安装振动加速度检测仪,提高制动反应速度。在转向架轴箱下面安装反L型车辆导向装置,车辆脱轨后,导向装置会钩住钢轨,防止车辆过远偏离轨道溜逸。用厚钢板包覆桥墩、向桥裂缝灌注树脂和用碳纤维布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对列车脱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为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等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等事故及时提供信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本文以作者在八盘岭隧道和长梁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着重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我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的长大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结果:本文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地质超前预报目的及内容、预报的各种方法、预报成果的输出形式和方式、预报时间安排和过程、探讨和研究的结论等,侧重介绍了地质超前预报的各种方法。研究结论: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纳入施工工序,可以指导施工,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剑 《铁道货运》2009,(2):12-13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数字化铁路和理念,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铁路信息化的关系,最后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设施及资产的管理,物流与客流的监控,客货运营销以及运输安全与救援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家乡技术的列车移动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移动列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为乘客提供高速无缝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问题,本文对列车移动网络的自身特征以及所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分析,并建立一种基于多家乡技术的列车移动网络系统.构建具有多种无线外部接口和有线/无线内部接口的移动路由器,通过策略配置和网络状态实时监测,实现在多个不同类型的外部无线接口上进行流量分配和负载均衡的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自主选举方式的最佳移动路由器推举方法,通过分布式的协议消息交互推举出最佳移动路由器,保证了多个移动路由器的有效协同工作.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列车移动网络的总体可用带宽,降低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数据传输速率抖动,增强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列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车钩偏角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前后两节车辆之间的连挂关系,导出车钩偏角随轨道曲线半径、车辆长度和车钩长度的关系,通过求解3节车辆的中间车辆车体的通用载荷方程,导出车辆前后心盘所受的横向载荷.运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节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前中后不同车辆长度下中间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列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轨道曲线半径与不同长度的车辆连挂方式对心盘处的横向力影响较大;重车条件下,车辆的连挂方式主要影响车辆对轨道的作用力;空车条件下,车辆的连挂方式会影响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