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衔接理论,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结合航海英语语料实例进行语篇分析,阐述了衔接与连贯在航海英语语篇中的运用,说明掌握了衔接和连贯这一语言理论,能够有效地对航海英语篇章结构进行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航海英语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主旨,提高航海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语篇衔接理论,结合其他学者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的研究成果,对隐性衔接这一语篇衔接手段作出界定,将隐性衔接划分为隐喻衔接与意象衔接两大类,并将其应用于唐诗语篇的分析之中。通过对唐诗语篇中隐性衔接的初步探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唐诗这一特定语篇,并对诗歌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述位理论有助于研究语篇的衔接和意义的连贯.本文基于主述位理论,总结航海英语语篇中的4种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揭示其在语篇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以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关联理论提出的关联原则、认知语境观、明示-推理交际观等主要观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具体的例句,进一步探索该理论对命题内容连贯和语境效果连贯两大语篇连贯类型的解释力,并得出结论:正确判断某个语篇是否连贯不在于形式上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言而有其义”,语义上的关联才是贯穿整个语篇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翻译研究开始朝语篇层次拓展。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整个语篇翻译中,衔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章从翻译的过程探讨衔接在英汉语篇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对比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并用译例阐述衔接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转换。本文认为译者应该认识和把握英汉衔接手段的异同,顺应译文语篇的衔接规范,在译文中异曲同工地复现原文语篇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而照应与替代又是语篇衔接的两种主要方式.分清照应与替代二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两种方式.文章从二者所属范畴及其作用等方面介绍了它们的四个共同点,从定义与分类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语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接手段,它能指出语篇中各部分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从而使整个语篇连贯起来。话语标记语既可以标示语篇语句内部、语句之间语义关联的局部连贯,还能够提示语篇语段之间或语句与前后语篇之间关系的整体连贯,这对理解语篇和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语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接手段,它能指出语篇中各部分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从而使整个语篇连贯起来。话语标记语既可以标示语篇语句内部、语句之间语义关联的局部连贯,还能够提示语篇语段之间或语句与前后语篇之间关系的整体连贯,这对理解语篇和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英语听力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众多,其中对于语言微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信号词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中的一个小方面,掌握好信号词、增强语言微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门之一。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形成的经验或概念之间的相似。距离象似原则是语言结构象似性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文章分析了距离象似性在句法结构中的体现,并试图将距离象似性和英美小说联系起来,肯定了距离象似性可以产生特定的文体效果及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借助Hoey(1991)的词汇模式分析方法,我们从教材中任选了一篇非叙事体英语篇章,进行分析.本文的目的试图说明词汇重复在教学篇章组织中的作用,即词汇的重复,特别是跨句重复,大大有助于教学篇章的连贯.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与上下文形成词汇重复关系多的句子在教学语篇中处于核心地位,反之处于次要地位.中心句和边缘句的判别可根据词汇重复相关的句子数目来判定,同时也可辨明主题控制句和主题结论句.从各句之间形成的词汇重复网络中,我们能大体摸清主题的发展轨迹,把此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英语教师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符号象似性原则运用于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握原文篇章象似性表达特点,使之再现于翻译文本之中.以杜甫五言诗《梦李白》之英译为例,具体操作中可从顺序象似、对称象似以及隐喻象似三个视角入手,以保持原文显性与隐性特征,在实现“形式创作”之同时,再现原诗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土石比、围压和地震烈度对土石复合介质的动力特性的影响;针对动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动强度参数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相同压实度条件下,土石复合介质的动强度随土石比的减小而增大,随地震烈度的提高明显减小;对某一含石量,动黏聚力随烈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并且随土石比减小减小得更快,而动内摩擦角随烈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烈度相同,即相同振次条件下,动黏聚力随土石比减小而增大,动内摩擦角也随土石比减小而增大。最后,给出了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随土石比和烈度变化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文中使用书面测试形式对122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掌握英语语篇中衔接手段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衔接手段识别理解能力的培训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学生识别理解衔接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