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事》2007,(1):64-67
一、英国实行的大搜救管理模式英国搜救工作实行大搜救的管理模式,包括对海上、陆地和航空器遇险人员的搜救,具体分为:英国近海、远海和海岸线海上搜寻和救助;英国陆地和海上民用航空搜寻和救助;内陆搜寻和救助。  相似文献   

2.
李岩 《水运管理》1998,(3):18-21
海难救助是海上运输中一种古老的法律制度。为了航海贸易的发展,立法者考虑希望通过制定救助法律,达到鼓励人们去救助危难中的船舶的目的。由于救助行为的环境、方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救助过程中和《1997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的运用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法律问题,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港监在海难救助中的法律地位及作用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须建立救助协调中心及救助分中心,全国性救助机构须全面协调救助服务,协调所需设施,包括各中心都须有适当通信设施,还须指定国家服务机构作为救助单位。《公约》还规定缔约国搜救机构作出必要的安排,为在其海岸附近的海上遇险人员提供适当的搜救服务并划分搜救区域以利分工。国家之间的合作也由批准国的救助中心协调其工作。《公约》还规定,缔约国在其运用的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约束下所批准其他缔约国的救助单位,为了搜寻发生海难地点和救助遇难人员的目的立即进入或越过其领海或领土,在此情况下,只要可能,搜救工作须由批准国搜救中心协调其工作。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就是我国按《公约》要求建立的海上搜救协调机构,各地的分中心是它的派出机构,负责本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海上搜救责任区是指"一个划定明确范围的,与救助协调中心相关联的,在其中提供搜寻救助服务的区域"。各国应在搜救责任区内建设船舶交管系统等遇险标的定位系统,并提供足够的应急救助力量,即海上搜救责任区可作为各国海上管控能力建设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亦被各国视为海洋主权的组成部分。为此,世界各国在交叉海域几乎都存在或存在过搜救责任区争议。在我国南海水域,各国海上搜救  相似文献   

4.
正《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设立的"海上搜寻救助"专章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海上搜救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上搜寻救助"专章,就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海上搜救领域,完善海上搜救法治体系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近日,广东省海上搜寻救助中心通报表彰了珠海海事局在海上搜寻救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四艘船舶,它们就是"珠监拖一"、"珠航标一"、"南海巡32"、"南海巡33"船.近两年来,他们执行海上消防救火任务3起,船舶搁浅、碰撞、翻沉等海事救助9起,救起落水人员29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和当地政府赋予的珠海海事局海上搜救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陈小虎 《中国水运》2010,334(5):24-25
搜寻救助是一项需要高度协调性的工作,其中涉及到许多因素,比如经验、技能、各类资源和参与机构等。搜救工作如果要高效的进行就需要对所有可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文章从相关法律框架以及13个代表性国家的搜救组织结构和相关的学术文章进行回顾,从中总结世界范围内搜救组织架构的共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我国海上搜寻救助力量不足和社会搜救资源缺乏管理等问题,认为主要是缺乏基金,提出增收港务费解决救助基金问题,并指出国家要通过立法解决基金筹集,救助机构的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无效果,有报酬"的举措,从而保障海上搜救得到快速、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我国海上搜寻救助力量不足和社会搜救资源缺乏管理等问题,认为主要是缺乏基金,提出增收港务费解决救助基金问题,并指出国家要通过立法解决基金筹集,救助机构的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无效果,有报酬"的举措,从而保障海上搜救得到快速、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7,(4)
高速救助船近几年在海上救助工作中的运用和发挥越来越重要,其具有的良好的适航性、耐波性、快速性和操作性以及其24小时不间断的搜寻救助能力都使其在海上救助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海上救助实例,高速救助船在人员落水救助、伤病员转运方面的救助作业较多,但是在海上拖带方面涉及较少,本文主要就高速救助船在海上拖带作业中的操纵和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了高速救助船在海上拖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3月23日,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与韩国西海地方海洋警察厅在山东烟台举行海上搜寻救助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该《备忘录》旨在加强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与西海地方海洋警察厅在海上搜救业务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做好中韩水域间海上搜救应急工作.提高海上搜寻救助行动效率。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各级海上搜救机构共接报、处置水上险情2177起,组织、协调船艇8600艘次、飞机402架次参加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搜救海上遇险船舶1721艘、人员18712人,搜救成功率达96.7%。”在2012年1月10日举行的2011年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爱平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机构切实履行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职责,实现了海上搜救工作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社会影响恶劣的海上事件多发,如"世越"号客轮沉没、"桑吉"轮碰撞事故,在此类事件中,仅靠一国之力开展海上搜寻救助行动难以行之有效。在梳理当前西太平洋区域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西太平洋海上搜寻救助合作,有助于弥补西太平洋区域间海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工搜救工作现状 我国于1985年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承担公约赋予的对海上遇险人命及时救助的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和责任;海上搜救工作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形象.  相似文献   

14.
韩凌峰  李鑫健 《航海》2014,(6):64-66
本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上海市海上搜寻救助管理办法》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围绕该办法对海上专业救助队伍的影响和要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救助队伍应采取的积极措施,对于促进上海地区的海上搜救工作更好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比中英两国海上搜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事》2007,(2):53-54
海上搜寻救助作为海上人命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上应急救援水平,减少水上人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上搜救义务,交通部海事局组成第一期赴英国海上搜救管理培训团,于2006年9月8日赴英进行了为期3周的海上搜救管理培训。通过培训考察,对比两国海上搜救管理工作,更好地提高我国海上搜救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彭信发 《珠江水运》2006,(Z1):98-101
海上搜寻救助是一个既离不开航海技术,又契合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混合体。本文以公共管理理论为背景,选择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两个视角,对当前海上搜救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搜救的组织协调运转不畅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0引言近年来,马航MH 370航班失联事件、"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等交通事故与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1]由于水上环境复杂多变,使得水上交通事故大多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作为拯救水上遇险人员生命、保护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水上搜寻救助工作对保障国家交通安全运行与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等国际公约均提出完善搜寻救助体  相似文献   

18.
李鑫 《中国海事》2012,(6):67-68
日前,福建省政府副省长、省海上搜救中心主任王蒙徽对两马直航客轮"金龙"号应急救助工作作出批示:此次两马客船"金龙"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省海上搜救中心反应迅速,组织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使海上航行船舶、移动石油平台、海上设施和人员等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遇险时能得到及时救助,结合海上搜救的实际情况,针对海上搜救工作局面的特殊性、紧迫性和时效性等问题的处理,此文简要地分析粤西海上搜寻救助工作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3日,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承办,唐山市人民政府协办的"2021年国家海上搜救无脚本实战演练"在河北曹妃甸海域成功举办。实战演练以"强化科学搜救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主题,突出"实战性强、专业性强、科学性强"三个特点,模拟1艘渔船在曹妃甸海域因大风天气翻扣、11人失联的重大险情,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协调指挥国家专业救助船、海警以及渔政等公务船、社会救助力量等协同联动,迅速开展大规模海上搜救。实战演练综合运用了救助直升机、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智能无人艇等新技术新装备,形成了陆、海、空、天立体化综合救援网络,对海上遇险人员实施快速、有效搜寻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