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岔是轨道线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保持道岔的安全平稳,对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道岔结构、道岔养护等方面,分析道岔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研究道岔病害的整治方法,对整治道岔病害,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道岔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木枕道岔病害的整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工务系统现场养护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通过现场检查有关木枕道岔病害和整治的基础上,针对我集团管内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木枕道岔存在的常见病害,详细介绍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阐述复式交分道岔构成,提出其几何状态检查具体位置,制定道尺检查位置标准和检查部位。现场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道岔成组方向不良、道岔爬行、转辙部分复合病害、导曲线钢轨挤动、可动心轨钝角辙叉部位病害等。通过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重载行车条件下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整治措施,控制道岔故障和病害,使道岔病害发展速度减慢,维修工作量减少。有效的检查和整治方法,解决了重载运输中复式交分道岔养护难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秦皇岛东站木枕道岔病害频发的问题,通过对病害进行分类,分析病害的起因,提出对木枕道岔综合治理、加固补强、科学养护的整治方案。整治后的道岔设备质量明显提高、安全隐患大为降低,同时节约了经济成本,满足重载运输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重载运输条件下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复式交分道岔构成,提出其几何状态检查具体位置,制定道尺检查位置标准和检查部位。现场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道岔成组方向不良、道岔爬行、转辙部分复合病害、导曲线钢轨挤动、可动心轨钝角辙叉部位病害等。通过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重载行车条件下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整治措施,控制道岔故障和病害,使道岔病害发展速度减慢,维修工作量减少。有效的检查和整治方法,解决了重载运输中复式交分道岔养护难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京九线提速道岔尖轨侧弯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整治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道岔作为线路轨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铁运输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上海地铁2号线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道岔尖轨侧弯病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整治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峰 《铁道建筑》2005,(4):76-77
通过对运转场峰下道岔爬行的病害分析 ,掌握道岔爬行重点部位及规律 ,采用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 ,达到了消除道岔爬行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143”班组管理体系来整治提速道岔的病害并促进设备质量的提升,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结合东陇海提速道岔常见的病害情况,阐述如何有效地将“143”班组管理与病害整治相结合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液压提速道岔现场运用过程中常见病害,结合现场整治与维护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一组道岔多个牵引点同步进行拉力测试,分析道岔各牵引点在解锁、转换、锁闭状态下阻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消除设备病害。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是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非接触式扫描获取道岔断面轮廓来提升病害整治能力已势在必行,而利用扫描数据确定病害及整治位置的关键为建立精准的道岔三维数字模型。为生成高精度的变截面道岔三维表面模型,提出一种生成高速铁路道岔表面数字模型的几何法。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例,根据变截面钢轨轮廓线型几何关系,推算任意位置截面轮廓线型节点列坐标及对应线型属性信息,编程实现尖轨与心轨表面数字模型自动化生成,然后与现有的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几何法生成变截面道岔数字模型与设计模型偏差最大值小于0.1 mm、标准差小于0.02 mm,整体平滑性优于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方法,模型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病害探测和整治及科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SC325提速道岔上线运营后出现了尖基轨不稳定,心轨易跳动等特有问题,分析了该种提速道岔的病害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治病害关键措施。实践证明,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连分析P60-1/12#木枕道岔在养护过程中存在的设备问题,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治措施,提出病害整治方法,提高养护水平,以延长道岔的使用周期,节约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地处繁忙干线的上海电务段,针对道岔故障多发情况,全力抓好提速道岔联合整治.通过对道岔拆杆捣固、联合整治,解决了大量结合病害和电务设备缺点,道岔故障大幅下降,确保了提速干线运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5.
按照原铁道部关于铁路提速、扩能改造的整体工作部署,陇海线天兰段于2001—2002年上线了91组专线4249型道岔(60 kg/m钢轨12号混凝土枕单开道岔),该型道岔上线以来普遍存在道岔转换不畅、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等问题,造成工务和电务结合部设备故障频发,严重干扰正常的行车秩序。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针对该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在长期的病害整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整治方法和应对措施,为4249型道岔工电结合部病害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朔州工务段内75kg/m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的总结,并对病害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典型病害的维修方法和重点整治内容,旨在指导此类道岔现场的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提速道岔的选用上,较为广泛的是选择CZ2516D道岔,因此,重视和制定改型道岔常见病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黔桂线CZ2516D道岔现场实际存在问题,分析病害成因,提出整治措施,旨在探讨可动心轨道岔维护养修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轮轨关系上分析阜阳北编组场道岔区钢轨磨损的病害原因,阐述大站场道岔区钢轨磨损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大站场道岔区钢轨磨损的预防与整治办法。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运营,发现12号提速道岔存在多种常见病害,介绍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道岔是铁道线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其病害形式多种多样。由于重载铁路具有运量大、车辆轴重大、行车密度高等特点,站场咽喉区道岔结构更是整条线路的薄弱环节,线路设备病害较为严重,其维修更换频率远高于普通线路相同型号的道岔。以朔黄重载铁路为例,结合神池南站站场咽喉区道岔设备勘察记录,详细描述道岔的几种典型病害,并对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养护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