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为沿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可通达性、增加就业、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高铁经济带的作用,分析了京沪、贵广两条高铁的经济带效应,研究了高铁经济带来的区域共赢效应,并就粤桂黔高铁经济的区域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沪高速铁路筹资方案及资本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京沪高铁的筹资和经营主体应是京沪高铁股份制企业集团,建议京沪高铁的筹资应走多元化,多渠道以及“建设与开发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分析并确字了高铁股份制企业集团中主要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较好的资本结构,同时模拟了资本动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交通司司长王庆云指出,以京沪高铁建设为标志,接下来的五年将是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期,而京沪高铁的启动将为现代化铁路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4.
正2月6日,天津市市长王东峰在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采访团座谈会上表示,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正在加速推进,着眼于大交通体系,加快区域性铁路、公路、海空港一体化发展,京津冀所有公交在2017年有望实现一卡通行。王东峰介绍,京津城际及延长线、津秦、津保、京沪等5条高铁建成通车,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京滨、京唐城际铁路取得国家核准,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8,(3):12-12
京沪高铁在上海的火车站——京沪高铁虹桥站将在年内开建。这个新建的铁路客运站的“块头”和“肚量”。将超过上海站和上海南站,并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第一大火车站。  相似文献   

6.
京沪高铁是否会对京沪间的航空运输业造成冲击?对此,专家和航空界人士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7.
周伟 《广东交通》2006,(2):21-21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众多客运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也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资金和技术将成为该项工程中最核心的两大环节,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将直接决定着京沪高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11,(12):30-32
从2004年至今,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期,高铁运营安全隐患备受关注。京沪高铁多次断电停车和7·23动车追尾事件将中国高铁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9.
奉灵芝 《轨道交通》2010,(10):50-55
中国的高铁时代已经来临。 发展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中国在高铁领域稳居六项世界第一。2010年9月2日,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在“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工程建设研讨会”上向外界发布了这一信息。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0,(7):27-27
近日,在京沪高铁天津西站至沧州西站区间的施工现场,一根长76米的接触网支柱杆被轰鸣的吊车缓缓吊起,稳稳地落在15米高的桥面支柱基座上。至此,京沪高铁全线电气化工程4个区段内的第一根接触网支柱杆全部完成架设,标志着电气化工程施工在全线展开。  相似文献   

11.
6月30日,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几年的争论,一条连接中国两座重要城市的“京沪高铁”终于要拉开建设序幕了,时速350公里,1400亿元的造价,意味着中国陆路交通中最快的速度,运行时间比普通公路节约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2010,(9):26-26
今后从北京乘火车至上海,只需9小时49分。近日起,北京开往上海、杭州、苏州方向的7对动车改走沪宁高铁运行,其中5对京沪动车改为上海虹桥站终到、始发。京沪动车改走沪宁高铁后,北京至上海全程提速20分钟,沿途增加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停靠站,票价不变。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09,(11):43-44
备受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京沪高铁)预计在明年年底全线贯通,2011年“五一”前可完成铺轨,进入系统调试阶段,并于2012年通车运营。据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介绍,目前京沪高铁建设进展状况良好。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无疑凝聚着全国人民期盼的目光与希望。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定势”。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照,长三角既有一体化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显示出其经济总量大、投资环境匀质化、全域外向型经济以及都市圈经济等显著特色。在这些特质下形成的长三角一体化,必然突破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铁行车调度的工作负荷与列车运行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任务分析法在对行车调度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负荷模型,并以京沪高铁行车调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他们的全日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7.
京沪高铁开通对我省公路客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和公路客运站数据系统中积累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内公路客运,主要是高速公路客车流量和客运站旅客发送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京沪高铁开通对沿线公路客运产生了明显冲击,同时促进了高铁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公路客运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者对此方面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叶桦 《轨道交通》2011,(9):80-81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的建成,从铺轨到架线,从思想到技术,处处体现着应运而生的各种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总结了共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高铁对城市可达性变化的程度和可达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平衡,揭示高铁(网络)对城市间出行需求的直接影响。城市可达性的改善进一步重塑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加速资本和人口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并对土地和住房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站区空间重构带来重大机遇。系统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够为管理部门高铁投资决策、规划建设及影响评估等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新时代背景展望了有待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将城市群视作新的利益集合体,研究高铁投资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和高铁开通后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二是探究高铁通勤行为对城市资本、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影响,剖析车站选址和票价变化等影响高铁通勤的关键性因素;三是考虑城市间高铁竞争与合作博弈行为和客货混跑模式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新变化;四是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分析高铁对城市经济微观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13,(7):31-33
截止至2012年10月底,: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里程%7735公里,而2013年将是铁路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总里程6366公里,其中55%为高铁线路,京沪、京深、京哈、东南沿海“四纵”高铁干线将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