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器来实现无人驾驶。它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DCOM式智能体的交通控制系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提出了一种智能体的实现方式——DCOM式智能体,并将其应用到交通控制中。针对交通控制中的集中指挥、分级管理和动态变化等特点,将DCOM分布组件技术和智能体技术结合起来。以DCOM式智能体管理交叉口信号、设定道路服务水平,并对堵塞道路选取替换路径,再通过“协作智能体”维护智能体间的通信,从而实现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交通控制系统。研究表明,此交通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并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交通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在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在用车辆技术状况进行监控和维修质量控制提供服务的检测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提供了检测内容和方法,促进了汽车综合性检测站的建设和使用,原有的综合性能检测站采用的是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随着检测技术的革新,加上早先的综检站设备已经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正逐步进行技术更新,例如:深圳市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第三检测站是在1995年严格国家计量法和交通部有关法规要求建立的A级站,通过了资格认证和计量认证,但是由于设备老化等,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检测形势要求,在2000年6月,该检测站进行更新改造,建成了采用分布控制系统和行业远程监控系统的检测站。  相似文献   

4.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国际上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新型实用汽车安全技术。介绍汽车区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工作过程,并仿真分析它对改善汽车牵引性,操纵性和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专家估计,美国州际交通堵塞耽搁的时间到2000年将增加4~5倍。 为了解决交通堵塞这一棘手的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未来的交通控制系统——智能汽车与道路控制系统(IVHS)。它将把汽车与道路作为一个系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把先进的检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由汽车和道路构成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道路交通管理全面智能化的一项大规模综合技术.从而,彻底改变道路交通面貌,大大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日益发展,这项高科技在智能运输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是应用在汽车导航及汽车的运营管理中.  相似文献   

7.
正无人驾驶技术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技术。它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它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整车道路模拟试验RPC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室整车道路模拟试验是汽车可靠性、耐久性试验的主流。道路模拟试验技术是在随机过程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车试验新技术。远程参数控制(RPC)、PID控制是道路模拟试验系统控制理论基础。结合CIMC整车试验室建设,重点介绍整车道路模拟试验系统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控制动系统(EBS)及动态控制系统(VDC)已成为当今汽车上的重要安全装置.文章介绍了制动控制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和发展,阐述了汽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指出了汽车智能制动控制技术正在向动态控制系统(VDC)发展的原因,以及制动防抱死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汽车电控制动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邱斌 《汽车维修》2014,(12):8-10
<正>汽车无钥匙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辆进入、起动和防盗3方面功能,通过无线射频技术替代传统机械钥匙功能,在方便驾驶员使用车辆的同时,也增加了汽车防盗系统的安全性能。该系统最早只应运用于高档汽车,但随着近年来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中低端汽车也开始广泛应用无钥匙控制系统。名图为北京现代汽车公司2013年推出的中高端车型,采用了典型的无钥匙控制系统。一、系统组成1.智能钥匙控制模块智能钥匙控制模块在北京现代汽车上称为SMK模块,是无钥匙控制系统的中枢神经,其功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智能控制和智能自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控制科学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其在交通运输工程和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智能自动化并指出它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工况横向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优度评价的智能汽车横向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创新采用可拓优度评价控制方法,设计了两层结构的横向轨迹跟踪控制系统。上层控制器包括基于预瞄偏差的PID反馈控制和基于道路曲率的PID前馈-反馈控制;下层控制器利用可拓优度评价方法来评价上层两控制器的优劣,根据实时的车辆-道路系统状态,选择优度高的控制器输出值,从而实现智能汽车横向轨迹跟踪控制功能,不论是小偏差、小曲率工况,还是大偏差、大曲率工况,都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提升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系统的工况适应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PID反馈控制相比,采用优度评价控制时,横向位置偏差和航向偏差分别减小了16.67%和12%。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被研发及应用;而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加重,为了建立新的交通秩序和规范,也需要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支撑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车辆动力学控制,防碰撞系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新能源技术。文章还概括出我国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技术与绿色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被研发及应用;而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加重,为了建立新的交通秩序和规范,也需要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支撑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车辆动力学控制,防碰撞系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新能源技术.文章还概括出我国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技术与绿色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智能网联汽车搭载了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及智能逻辑算法功能,具备环境感知及智能决策功能。但对于道路盲区的预测及控制,是单车智能无法跨越的壁垒。目前,路侧感知及车联网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无人驾驶汽车、道路通行安全及效率提升的公认技术路线之一。文章通过标准梳理及走访调研国内车联网测试场、示范区,以测试场景为依托,提出道路技术参数设计方法及最小通信距离设计方法,结合设备设施布置要求,提出一种封闭测试场车路协同系统设计方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全场景封闭场地闭环测试及验证。  相似文献   

16.
<正>1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1.1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伴随能源革命、科技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升级需要而演变的汽车产品创新形态。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汽车(HEV)、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开发汽车辅助驾驶技术对提高行车主动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识别道路线形,并实时主动控制行车速度是当前该项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中通过对公共汽车在下坡、转弯道路运行中的安全速度值范围、安全预警方式、速度控制方式和主动速度控制系统的基本研究,提出了公共汽车主动速度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仿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安全速度确定方法可行,控制系统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别辉 《汽车情报》2006,(27):43-46
1.引言 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中广泛应用使汽车的控制正在快速地向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特别是像ABS、TCS和ESP这些技术十分成熟,功效显著,成本低廉的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安装率逐年上升。汽车技术不仅代表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而且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近40年来汽车发展的事实证明,提高汽车性能、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主要取决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己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信、导航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是继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它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意图、路面状况及汽车的运动状态控制车辆的运动,防止出现危险状况,从而更有效、更显著地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中对国内外ESP技术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工作原理,论述了过度转向和不足转向时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目前在ESP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汽车综合开关耐久性能试验台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综合开关的特性,针对性开发出一种柔性、智能型综合开关耐入性能试验台。描述了该试验台的结构、基于WINDOWS NT平台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同时介绍了数控负载箱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