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一种充分利用沥青旧料再生的低碳环保再生技术,适用于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旧路翻新、大修或改扩建项目。以广州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路面大修项目为依托,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强度形成机理、路面维修方案、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节能减排效果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实施效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工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具有材料性能好、造价低、开放交通早和低碳环保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锅炉检验过程中,发现压力管道存在某些不安全问题,而进一步讲述了承压热力管道的设置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废旧路面材料的大比例、有效利用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针对热再生生产及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项目研究单位以大比例热再生沥青混凝土材料设计、热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生产及施工工艺为突破口进行研究。该项技术已先后在北京的二环路大修工程、韩西路大修工程、南六环大修工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应用里程大于35 km。针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中的难点,项目研究单位以乳化沥青自主生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含有乳化沥青冷再生层的新建道路及大中修道路结构优化、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技术等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该项技术已先后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十余项工程应用,共铺筑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5.3万吨,消耗旧料近5万吨,应用里程大于32 km。  相似文献   

4.
对一电站锅炉水冷壁管发生严重腐蚀爆裂处,通过宏观检查裂口外观、显微镜检查腐蚀坑底部金相组织、化学分析管材成分变化等情况,分析了水冷壁管爆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锅炉生产冷凝回水出现异常是引起锅炉水冷壁管严重腐蚀的直接原因。避免和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锅炉及化工生产正常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宏观检验、壁厚测定及金相分析等方法,对某公司烟化法余热锅炉运行过程中水冷壁管泄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冷壁管受热面积灰和结焦严重,产生严重的燃灰腐蚀,加上除盐水循环不良使管内壁形成高温氧化皮,长期高温运行导致材质老化,促成了水冷壁管受热面泄漏的发生。依据烟化法工艺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为烟化法余热锅炉维护保养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油田注汽锅炉的先天缺陷及操作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炉管内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垢和腐蚀。导致锅炉系统压力增高 ,压差增大 ,降低了锅炉热效率。严重时还会造成爆管事故。结合除垢施工过程所发现的问题 ,就锅炉结垢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维持汽包水位在一定范围内是保证锅炉生产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汽包水位过高,直接影响汽水分离的效果,使饱和蒸汽湿度增大,含盐量增多。当水位高到一定程度时,蒸汽就要带水,而水中含盐浓度远比蒸汽的高,致使蒸汽品质恶化,盐类将在过热器管壁上结垢,导致过热器管被烧坏、爆破,严重时会导致汽轮机进水。若汽包水位过低,则破坏了锅炉的汽水自然循环,致使水冷壁管被烧坏,严重缺水时还会发生爆管等事故。因此,汽包水位测量仪表的应用是保证余热锅炉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燃煤锅炉微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系统功能和基本特点,提出了一种汽包水位、燃烧、给水闰和除氧器的控制方案。结果表明,该系统投入运行一年我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结合实际,对SBS改性乳化沥青在公路路面养护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公路路面影响因素,而后从SBS改性乳化原材料控制、试验路段施工、拌和改性沥青与运输摊铺碾压施工等环节,对公路路面养护SBS改性乳化沥青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在于提高公路路面养护水平,促进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论城市出租车调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租车的作用和发展中的问题出租车作为一种不定时、不定点、不定线、充分满足乘客意愿的运输形式,以其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特点,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不可或缺的运输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租车已从最初的高档消费发展成为群众出行离不开的公交工具之一。然而,出租车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人等车,车找人”现象严重。很多用户因为长时间等车而对出租车服务不满,同时大量的出租车却又处于满街找客、空载运行的状态。这既浪费了用户的宝贵时间,也无谓地增加了出…  相似文献   

11.
造船业对于水源影响作用巨大,为了顺应社会环保的要求,船舶工程需要转变过去污染水源、浪费原材料、破坏大气等弊端,这就对船舶结构设计与船舶制造提出了较高的环保性要求,在船舶工程的设计与制造中需要充分融入绿色理念,要全面遵循环保要求,积极打造稳定性强、航速快、性能高的绿色船舶。文章首先立足于绿色船舶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针对绿色船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途径,指出了在保障船舶的功能性、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基础的情况下,实施绿色船舶的设计与制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乳化沥青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对比试验,分析采用不同的乳化沥青剂量,以及采用掺加2%水泥和不掺水泥两种类型混合料对乳化沥青稳定再生集料的稳定度、流值、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再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隧道支护结构承载力发挥不充分、耐久性差等问题,文章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提出了以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架为主的支护方法。首先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隧道所需支护力、支架在原岩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并且支架始终满足支护力大于结构内力;然后设计了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方案;最后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压力和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支架所受最大压力不超过1.50 MPa,所受最大位移不超过60 mm,满足隧道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该项目通过使用沿海船舶主机保温系统改造技术,锚泊时,燃油锅炉即可停用,改由电加热器并加装缸套水暖缸循环泵进行逐级缸套水保温,生活用热水也由电加热柜提供。改造前,船舶抵锚地前主辅机换用轻柴油后,使用锅炉的主要用途是主机保温暖缸,辅机燃油(使用重油)进行加温以及船员生活用热水等;改造后,可减少锅炉的用油,略增加辅机的用油(电加热装置为耗能设备)。由于目前航运市场不景气,在国内沿海航行的船舶停航或锚泊时间较长,因此节油效果非常明显,排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文章调整了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的试件成型方法,利用马歇尔试验、高温和低温性能等试验确定了滞留含水率的合理范围,并分析了滞留含水率对乳化沥青混合料长期服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滞留含水率12%时,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和低温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在长期服役性能方面,随着滞留含水率的增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变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一般远离市区、城镇,不便接入市政集中供热系统,须独立设置供热与制冷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项先进的空调技术,利用大地温度相对恒定的特性,解决了冬季采暖、夏季制冷问题,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采用锅炉(煤、油、电)供暖+分体空调制冷方式相比较,系统简单,运行费用低,降低能耗,不污染环境,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硕  田春林  龚露阳  王巍  刘新 《综合运输》2023,(10):188-192
我国公路运输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铁路运量大、能耗低的优势发挥不充分,不合理的运输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以及运输安全等问题。提升铁路货运占比是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瑞士通过建设阿尔卑斯山铁路货运走廊,采用立法的手段,引导公路货物运输转向铁路,从而降低重型卡车数量,以缓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此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实现“公转铁”成功的相关举措,形成对我国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某路面养护工程为研究背景,对雾封层技术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分析。首先阐述了该项目工程的资料基本资料,而后在论述改性乳化沥青技术应用要求的同时,从乳化沥青用量确定、雾封层技术质量要点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实践过程,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清晰勾勒了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线图"。而在公路建设领域,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路面类型大多为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在新建、改扩建中所面临的能耗巨大、污染严重、旧料回收等环保问题日渐凸显,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将传统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与低碳、节能等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综合分析,阐明了其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环保问题,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环保沥青的发展态势进行界定,提出了环保沥青材料在不同内外部环境下发展的应对举措,梳理思考了基于传统工法下几种环保沥青路面的发展路线,借以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公路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具有施工简单、经济性好、抗滑性好等特点,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手段之一。文章以河池市S211线大沙坡至德胜公路养护工程为例,介绍了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技术原理、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该路段经养护施工后,工况良好,均达到标准要求,经使用后未出现裂缝病害,其养护技术经验值得向类似工程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