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开展上层建筑钢骨架建造及复合材料壳板安装工艺研究,掌握复合材料分块敷设安装方法,形成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方案,为舰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建造及改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陈军  张德远 《造船技术》1990,(11):20-22,F003
本文介绍了62200吨级原油船在建造过程中上层建筑采用船台总体安装的工艺措施,发挥了现有起重设备的能力,缩短了建造周期,为今后大型上层建筑采用此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何广韬  王爱军 《船舶》2013,24(3):16-21
针对20 000 t半潜船建造检验过程,对上层建筑布置、主甲板布置、舱室布置、内部通道布置、压载舱结构、通道结构及气排管系安装工艺等总体布置和船体结构的特点逐一分析,为今后这类船舶的建造和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0,(10)
一种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船舶尤其是大中型船舶建造的上层建筑联体吊装电缆布置、连接、安装工艺,最近在上海沪东造船厂获得推广应用。由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这项措施,是指上层建筑主干电缆切割与连接工艺。它采用接线箱法,省去通常所用的小接线箱和接线盒,并按要求在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前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层建筑完整性设计建造的成功经验,对船舶上层建筑完整性设计建造工艺进行研究。各船厂可根据自身的硬件条件和设备设施进行上层建筑的策划、设计和建造,并在完整性水平评估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上层建筑中间产品完整性交付水平,从而提升船舶建造的生产效率。该研究为各船厂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上层建筑完整性设计建造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船用22Si2Mn2回火马氏体钢板的化学性能及热处理交货条件,对其焊接特性及焊接性进行分析,通过焊接工艺认可试验,提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焊接规范.阐述该焊接性试验结果应用于实船上层建筑的焊接工艺,并针对实船建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焊前准备、下料、平面组合件装配和焊接、铁舾件的安装等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迟群 《广船科技》2006,(2):14-15,27
本文对38500DWT成品油轮在建造过程中,上层建筑区域管路安装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技术部主持的“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工艺技术鉴定会”于今年六月下旬在昆山县召开。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工艺是,主船体在船台上建造的同时,上层建筑作为总段在专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工艺,由于其优越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国外已有较多工厂采用,目前国内也有四、五家船厂采用,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上海船厂继16000吨多用途货船的上层建筑整吊后,又在12000吨集装箱多用途货船上实施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工艺(见图1)。这次上层建筑内除了安装部分管系等外,同时还安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分段吊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吊装方案以控制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考虑到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特点,建立钢骨架和复合材料壳板组成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起吊约束对上层建筑变形的影响;选取偏于保守的约束条件,进行加载求解。通过计算,对分段结构进行合理加强,确保上层建筑在吊装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应力。结合工艺要求,提出4种吊装方案,计算每种吊装方案下上层建筑分段的强度与刚度特性,优选出较为合理的吊装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将上层建筑简化为钢骨架模型,分析钢骨架的变形和应力,进一步验证吊装方的合理性,并校核连接钢骨架和复合材料板格的螺栓强度,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最优的吊装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CDM)理论对复合材料导管导流罩进行渐进失效分析,结合刚度降级方法从材料失效角度对导流罩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和失效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利用APDL参数化语言编写程序建立复合材料导管导流罩有限元模型,应用多帧重启动及弧长法实现分析过程。根据Tsai-Wu失效准则判断复合材料损伤及损伤原因,并对失效单元进行连续记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导流罩结构最先出现基体开裂失效模式,此时少量破坏对导流罩整体结构性能影响较小;随着载荷继续增加出现纤维断裂失效模式;在纤维断裂大规模出现时,载荷位移非线性关系逐渐明显,结构性能急剧下降;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出现界面剪切失效情况。根据结构载荷位移曲线和失效单元数目变化情况,导流罩承载时的Tsai-Wu失效因子作为复合材料导管导流罩的强度校核指标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空气导管的结构特点,考虑复合材料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特性,结合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可行的气垫船(Air-Cushion Vessel,ACV)用复合材料空气导管结构布局和优化设计方案。基于多约束目标优化对空气导管、内部加强结构的构型及尺寸等进行总体布局设计和优化,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导管结构进行极限过载的等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空气导管结构在极限过载工况条件下可保持正常运行,满足结构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悬臂梁为研究对象,推导层合结构悬臂梁振动特性公式,计算层合梁的低阶固有频率。采用电测和光测两种试验方法,对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悬臂梁的振动特性开展研究,并分析不同测试方法、传感器类型、测点数量、激励方式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将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得到一种可应用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悬臂梁振动测试的试验方法。综合比较电测法与光测法中所有悬臂梁振动测试的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纤式激光测振仪为优选。光纤式测振仪光学头与被测试件的垂直距离为0.5 m,采用锤击瞬态激励方式的采样时间为5 s,由该方法测量取得的悬臂梁振动试验数据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14.
真空芯材导流工艺是最近兴起的复合材料加工方法,本文介绍了真空芯材导流技术的原理,并与其他工艺在性能上做了对比,阐述了由真空芯材导流技术所制作的玻璃钢游艇的优势,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事项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帆船桅杆失效事件,基于船舶领域可靠度理论,对复合材料帆船桅杆的可靠度进行计算。建立复合材料帆船桅杆的有限元模型,对某一铺层方案进行强度校核。基于可靠性理论,采用JC法和Matlab软件对复合材料帆船桅杆的强度可靠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复合材料桅杆的可靠性指标。该研究能避免传统强度校核采用的确定性方法不能保证结构每个位置在一定概率下都是安全的缺点,对复合材料桅杆的结构可靠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基于不同渐进失效准则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螺栓连接接头极限承载力的高精度预报方法展开研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USDFLD子程序对接头进行渐进失效分析。分别采用最大应力准则、蔡-希尔失效判据、霍夫曼失效准则、蔡-吴失效准则、哈辛失效准则等5种失效准则进行数值计算。建立不同的场变量描述纤维、基体、界面的损伤状态,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螺栓连接接头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基于这5种失效准则计算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均与试验值较为接近,其中采用纤维失效和基体失效分开考虑的哈辛失效准则计算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螺栓连接接头的极限强度与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吻合最好,较适用于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的有限元仿真。  相似文献   

17.
船用螺旋桨工作在低速重负荷工况、或采用大侧斜几何型式或采用复合材料时,其流固耦合现象较为突出,螺旋桨设计中若无法准确考虑其间的水弹性影响,将会造成船机桨失配及实船推进性能的错误预报。文章基于螺旋桨环流理论设计方法、螺旋桨流固耦合算法以及逐步逼近法,形成了一套可考虑水弹性影响的螺旋桨设计方法,重点讨论了流固耦合中水动力载荷更新方式、逐步逼近法中预变形松弛因子的选择对设计结果的影响。通过大侧斜螺旋桨及复合材料螺旋桨设计实例,进一步阐述了在螺旋桨设计中考虑水弹性的必要性,也验证了所开发设计平台的有效性。该设计平台为后续复合材料螺旋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e panel and core materials of sandwich composite usuall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equal elastic modulus i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However, in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sandwich composite, it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the material with the same tensile modulus or compression modulus, which often leads to larger calculation error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is about 10 times different, the maximum calculated stress and maximum deflection will be more than twice different.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sandwich composit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bi-modulus model of laminated plates, a simplified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 for bi-modulus sandwich composite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bi-module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posite single-layer plate structure and sandwich composite cabin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between the improved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results is basically within 6%. Meanwhile, the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field variables has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high convergence, an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complex marine composit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板格作为复合材料基本板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最小分析单元,是由不同厚度、不同材料和不同铺设角度的单层板叠合而成。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和经典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推导一般情况下的复合材料板格中性轴位置控制方程,并采用等效截面方法,提出复合材料板格各单层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复合材料板格各单层的最大正应力由模量比和距中性轴位置共同决定。此公式形式上和各向同性材料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一致,从而将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由各向同性材料扩展到各向异性材料,为掌握复合材料板架结构应力水平提供方便。此公式形式简洁,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加筋板轴向动力压缩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结合复合材料失效准则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加筋板在轴向动力压缩载荷作用下的破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层与S-2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帽形层合加筋板轴向动力压缩破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加筋板具备与S-2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加筋板相当的轴向压缩性能.本研究可以为选用玄武岩纤维作为高速舰船船体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