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速度传感器是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直接导致ATP系统死机,触发紧急制动停车。下面结合实际情况,对发生的测速系统故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以便快速判断并及时处理,确保动车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某CRH1动车组的车轮外形测量及磨耗跟踪测试,并分析其轮缘厚度与等效锥度等主要参数,设计了LMD型薄轮缘踏面。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CRH1型动车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LMD型薄轮缘踏面分别从轮轨关系、车辆稳定性和平稳性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LMD原型踏面对比。结果表明:LMD型薄轮缘踏面在运用过程中维护成本降低,并且动车组的各项动力学指标均符合运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铁路车辆安全行车设备中有个很重要的部件——计轴传感器,也叫车辆轴位传感器或磁钢。磁钢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各种主机的工作状态,例如AEI车号设备、"5T"设备以及电务新型行车区间计轴闭塞装置设备等,都是车辆轮对从磁钢上方通过时,靠轮缘的触发信息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CRH1,CRH2型动车组为例进行分析。理论上CRH1,CRH2动车组联挂运行时最小通过曲线半径分别为145m和180m,但实际运用中600m及以下的小半径曲线对动车组轮对轮缘磨耗有着突出影响。以福州南动车运用所负责检修的动车组轮对轮缘异常磨耗为例,分析小曲线半径对CRH1和CRH2型动车组轮对轮缘磨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移动式整车称重台的安装简便,节省秤重时机车运行时间和费用.利用车辆轮缘进行秤量重力点,取下条形承载板,机车可正常在线路行驶.研制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称重传感器选择、标定和承载板材料的选择等三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从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现象入手,分析了报警的产生原因,同时结合京津城际CRH3C型动车组运行特点,总结了轮对轮缘偏磨发展的趋势,探讨了轮缘厚度差值对横向加速度报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轮缘偏磨和等效锥度的正相关性,提出了通过控制轮对轮缘厚度差值、对钢轨打磨等减少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姚明哲 《中国铁路》2013,(Z1):44-46
介绍一种全新的高速动车组车体称重设备,能够准确测量出车体整体质量、四个称重点质量分布与质心位置,为车体平衡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保证动车组高速运行。  相似文献   

8.
沪宁线加固后的32 m下承钢板梁的综合动力性能试验,测试其在动车组以200~250 km/h速度通过32 m下承钢板梁时的动力响应和安全指标,主要包括钢梁自振特性、梁体动挠度、横向振幅、竖向振幅、横向及竖向加速度、墩顶横向振幅、端横梁的拼接纵梁位置处动挠度、支座位移、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对横向力等,并结合已有相关规范,对实测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在动车组作用下,梁体自振频率、梁体跨中挠度、梁体横向振幅、墩顶横向振幅以及脱轨系数、轮重减栽率和轮对横向力、端横梁的拼接纵梁位置处动挠度、主要杆件动力系数均符合相应规范要求,能够满足动车组以200~250 km/h 速度安全通过.  相似文献   

9.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原则为:提高轮轨等效锥度;统一轮缘高度;高次曲线连接轮缘根部与踏面外形。通过仿真计算、试镟修与线路运用考核薄轮缘车轮外形。仿真计算和线路测试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采用该系列薄轮缘外形镟修后,轮轨等效锥度为0.17,动车组车体失稳现象消失,构架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均满足标准要求,直径镟修量控制在2mm以内。  相似文献   

10.
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段动车组高级修检修的实际需要,是提高动车组检修效率、保障动车组检修质量和在线运行安全、充分发挥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势的重要生产系统.系统采用信息集成技术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将动车组检修资源和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与综合运用,从而提高了动车组检修效率,保障了动车组检修质量,确保了动车组在线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