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比刚性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及绝缘锚段关节的优缺点,结合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探讨绝缘锚段关节替代分段绝缘器方案,验证在电位差较小、具备安装空间、运行强度低的折返线上采用绝缘锚段关节形式电分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空接触网电分段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1 500 V架空接触网电分段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受电弓过电分段可能产生的拉弧问题及对直流馈线保护的分析,提出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空接触网锚段关节形式的电分段设置在车站与牵引变电所同一端。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对城市轨道交通正线牵引变电所处接触轨电分段的设置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工程情况,提出了电分段设置形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设计、施工和方便运营维修,分别从改进6跨关节式分相、取消接触线中心锚结、取消主要径路上电分段绝缘器、优化电分段和隔离开关设置4个方面,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设备的结构及安装形式开展简统化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为后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观测北京轨道交通乘客下车时间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乘客下车时间规律,建立了分段形式的数学模型.基于一些实际测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轨道交通乘客下车的时间特性,发现乘客的平均下车时间具有分段特性,并受到站台的大小、上车乘客以及提示音对乘客下车的影响.结合乘客下车的分段特性,建立了分段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实际的数据拟合了数学...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特性分析及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规律,建立分段形式的数学模型.基于实测的乘客上车时间数据,统计分析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特性,发现乘客平均上车时间具有分段特性,并受座位数量、车厢内乘客数量、列车关门提示音等因素的影响;在车门宽度为1.3 m左右时,乘客具有分两队上车的特性.结合乘客上车时间的分段特性,建立分段形式的乘客上车时间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拟合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结合乘客分队列上车的特性,把车门宽度对乘客上车时间的影响引入模型中,建立考虑车门宽度的乘客上车时间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误差小于2 s,能有效反映轨道交通乘客的上车时间.  相似文献   

7.
杨光武  易伦雄 《铁道勘察》2007,33(Z1):38-41
通过宁德天池特大桥的设计与实践,介绍了大跨径无支架混凝土箱形拱桥的结构设计,并对拱肋分段、接头形式及缆索吊装法的施工控制方案等技术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述,期待对大跨径无支架混凝土箱形拱桥的发展和进步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及在低压配电柜内单点接地两种,具体采用何种方案,需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低压进线及母联断路器的开关的极数决定。接地形式和进线及母联开关极数的选择又会影响低压进线断路器接地保护的配置形式以及PC级ATSE的断路器的极数选择,若ATSE断路器极数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电气火灾装置的误报警。分析目前轨道交通常用的配电形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荐方案:对于轨道交通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形式,建议变压器中性点采用在低压柜内单点接地方案,进线和母联断路器的开关极数采用三极,进线断路器接地保护采用零序过电流保护原理,PC级ATSE的断路器采用四极形式或ATSE采用四极形式。  相似文献   

9.
为使地铁新线建设尽快投入运营,经常采用分段开通的建设模式。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分段开通建设模式的特点与难点的分析,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介绍分段开通建设情况下信号系统的调试方案及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连续式道床板易开裂的难题,从结构形式、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和施工方法 4个方面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借鉴长大连续梁设置后浇带的设计理念,提出了道床板设置后浇带的分段浇筑施工工艺。从先浇段分段长度、后浇带预留长度、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加强及后浇带施工控制4个方面确定了后浇带结构设计参数及施工保证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施工工艺对抑制道床板收缩裂缝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满布支架施工时,常常因为现场浇注的混凝土量过大,而不得不分段进行施工.为抵消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一般需对梁体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本文以太中银铁路一连续梁为工程实例,通过对3种预应力钢束布置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对分段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钢束布置形式、预张力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满布支架分段现浇施工中,当采用连接器连接受构造限制时,建议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齿块张拉锚固的短束与梁端张拉锚固的通长束结合的布束形式.分段施工连续梁的预张力的计算和控制应根据结构理论厚度、施工龄期、终张拉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等进行综合考虑,以预张拉产生的效应抵消收缩效应为宜.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业主关于分段开通城铁线路的要求,为了提高阿布贾城铁起点站折返线的折返能力,通过对适用于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3号线起点站折返线的多种设置形式进行优缺点分析,经过技术方案比选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最终确定阿布贾城铁3号线起点站折返线的设置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分段开通的工程建设情况,基于最小化修改原设计方案及便于后期全线贯通测试为原则,分别从分段开通线路范围的选择、联锁要素的防护和处理、数据通信系统(DCS)骨干网环网设计、自动列车监控(ATS)、临时调度控制中心(OCC)设计及自动列车控制(ATC)边界设计等方面,研究分段开通信号系统的核心要点,为后续其他线路分段开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转子分段斜极能有效削弱齿谐波,改善永磁电机齿槽转矩和转矩波动。文章提出了转子分段斜极最佳斜极角度的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对一台样机在不同斜极分段数时的空载反电势、齿槽转矩及负载转矩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了转子分段数的选择原则。试验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     
4条新地铁确定分段开通站 为尽早缓解中心城区重点路段交通压力,北京市在建地铁将突破整条线路建成后开通运营的常规模式,采取“建成一段、开通一段”的分段运营模式。针对城区8、9、6、10号4条线路的工程难点、拆迁情况及设备、信号调试等可行性,制定了分段开通计划。2010年底前,地铁8号线、9号线将率先分段开通试运营。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从理论设计与现场应用实例两方面介绍了减速顶调速系统优化设计的一种方案-分段调速控制,主要包括分段调速控制的基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计算机模拟验算实例及现场应用实例。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与现场应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出分段调速控制的优点、运用工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刘杰 《电气化铁道》2001,(4):34-35,38
通过对由接触网检测车检测出的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存在较大硬点的分析,从而对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夕发朝至列车与天窗时间和天窗方式的协调。研究了隔日矩形天窗和分段矩形天窗方式对夕发朝至列车开行的适应性及其线路能力利用。这两种天窗形式能较好地满足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开行需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北京地铁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小间距电分段保护,并对小间距电分段保护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为解决地铁第三轨受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客运专线移动模架造桥机大截面、分段箱型框架梁的制作方法。采取分段制作、整体预拼装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的焊接工艺,确保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外形几何尺寸及总体拱度等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