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泉湾隧道道床病害整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朔黄铁路水泉湾隧道在运营期间部分地段道床出现翻浆冒泥、线路下沉等现象,在对隧道道床病害进行检测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富水地段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道床病害整治的方法、技术措施,道床整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技术对今后富水隧道道床病害的整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SC325提速道岔上线运营后出现了尖基轨不稳定,心轨易跳动等特有问题,分析了该种提速道岔的病害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治病害关键措施。实践证明,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我国高速铁路大量投入运营的今天,由岩土构成的高速铁路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发生变形病害。当路基填筑本体发生变形病害危及线路运营安全时,如何在不慢行、保证线路正常安全运营的条件下对已发生的高速铁路路基病害进行整治,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病害整治,应贯彻采用微变形扰动的整治方案;(2)微变形扰动的施工工艺与工法,速凝早强的加固材料,实时的、高精度的、可校核的变形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与施工管理等一体的微变形扰动整治技术符合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微变形扰动的治理要求;(3)该技术已在某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整治中成功应用,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北方冻融循环时间长、温差变化大的地区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SH外加剂对隧道渗、漏水病害进行了整治,效果理想,为北方地区整治运营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创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以皖赣铁路2号乙桥摇轴活动支座倾斜超限病害整治为例,从施工质量、运用状况、摇轴特点等方面分析病害产生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采用移动锚栓法整治该病害的过程。2年的运营表明,整治后支座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6.
介绍地铁运营线路盾构隧道整体上浮病害发生的背景,分析上浮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情况,制订病害整治方案,经双液浆及单液浆注浆整治,上浮隧道大幅下沉回落,监测数据显示隧道结构趋于稳定,列车正常运行。工程实例采取的整治措施针对性强、可实施性好、效果显著,既为运营线路病害整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类似病害问题整治提供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运营,发现12号提速道岔存在多种常见病害,介绍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淮南线涵洞病害产生原因与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病害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淮南线涵洞几种常见的病害形式,重点从设计、施工及运营剖析病害的成因,探讨具体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施工方法整治运营线无填土盖板涵防水层失效病害的局限,探索如何在不影响正常运输的前提下,采用新施工方法整治病害。详细介绍了新施工方法的整治思路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既有线隧道病害的整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运营线上隧道病害及其隧道衬砌腐蚀、隧道衬砌裂损、隧道冻害及隧道洞门损坏等病害的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城轨交通整体道床病害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整体道床在城轨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运营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同时整体道床不可避免出现病害,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必须及时加以整治.本文从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入手,依据病害整治原则,制定病害整治方案,并认真落实,使其延长使用寿命,确保运营安全.研究结论:城轨交通工程整体道床日常维修及病害整治的传统方法有表面涂膜法、压力注桨法、开槽修补法等.借鉴铁路、建筑行业的混凝土结构病害整治先进技术,积极采用如低压注桨补缝技术、炭纤维加固、高强无收缩注桨料、高强无收缩注桨料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使整治施工简便、性能可靠,并且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隧道结构无损检测和隧道病害成因分析,制定结构综合检测、病害成因分析、确定整治方案这一适应运营铁路特点的的对策,在南昆线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中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秦线管内隧道渗漏水问题,从运营、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等方面分析了衬砌渗漏水产生的原因,综合考虑大秦一期的隧道运营条件、施工特点和病害特征,优选采用"排堵结合+结构保温+疏通排水沟+更换橡胶盖板"的综合整治方案。可为同类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快速重载列车大面积开行,既有线桥台经过多年运营,台身和台顶逐渐暴露出蜂窝、破损、裂缝等病害,不能满足桥梁安全稳定的运营要求。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一种特殊桥台--空腹式T型桥台,研究其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方法,为类似病害整治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由于设计、施工、养护、运营、材料及环境等影响,在我国既有铁路线上广泛使用的桥梁混凝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非常突出,从而导致既有桥梁的耐久性下降,加大了桥梁建设和维修的成本,也影响到线路的正常运营。从既有宁启线35号桥的病害分析入手,主要阐述既有线桥梁产生病害的原因及整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朔黄铁路某12 m跨度简支T梁病害较为严重情况,采用调查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桥梁病害调查、桥梁病害整治加固和整治前后运营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2 m跨度T梁主要存在梁体开裂严重、振动过大、支座位移过大、挠度过大等一系列病害,劣化等级评定为A级A1等,通过采取更换支座、增加梁端限位装置、梁体涂胶封闭、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体和墩身增大截面加固等系列整治加固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完成病害整治并大幅提高结构耐久性和梁体承载能力,整治后桥跨结构振动、动挠度和支座位移等参数数值明显减小,整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铁路隧道衬砌缺陷与病害在运营“天窗”内整治其作业时间和空间极其有限,且下锚段因存放接触网补偿装置而不能随意占用其空间,故对下锚段衬砌缺陷进行整治相比正常段难度更大。本文以西南某铁路隧道洞身标1 611~1 615处下锚段拱部存在严重质量缺陷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调研、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施等手段,开展下锚段严重质量缺陷整治措施研究。基于充分利用铁路隧道下锚段放大断面的特点,提出解决拱部大范围缺陷所致运营安全隐患的局部套衬整治方案;结构受力分析验证了局部套衬整治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局部套衬方案的实施,彻底解决了下锚段严重质量缺陷及其带来的运营安全隐患,可为铁路隧道下锚段衬砌缺陷或病害整治提供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永 《西铁科技》2009,(4):30-31
既有线隧道病害的形成原因较多,对铁路运营危害较大,整治时,施工组织不易,费时费力且费用较高。本文通过对既有线隧道衬砌裂缝原因分析,提出解决预防隧道衬砌裂缝的建议及整治原则,为处理隧道病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八达岭隧道病害整治采取落底大修施工,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为今后运营隧道病害整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铁路路基作为铁路的基础,对行车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铁路路基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等病害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营。目前我局铁路路基病害整治基本依靠人力,并受施工天窗等限制,作业难度越来越大,且质量较难保证。通过对路基处理车作业原理和施工过程的研究,探索引入路基处理机械化作业车,改善既有铁路路基病害整治困难的现状,提高路基病害整治的施工能力,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