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下承式钢桁梁桥因其具有建筑高度低、施工速度快和结构轻巧简洁等优点,成为中等跨度公路桥梁中有竞争力的桥型。文中以兴隆大桥为依托,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对下承式钢桁梁桥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并指出该类型桥梁施工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钢桁梁桥具有自重轻、建筑高度小、跨越能力强、施工速度快等特点,且钢结构可工厂加工、可回收利用,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与传统上承式或下承式钢桁梁桥不同,中、下承式钢桁梁桥具有双层桥面,尤其是在路面平曲线为小半曲曲线的情况下,其整体节点构造及力学性能较为复杂。本文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建立了全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静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分析结果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钢桁梁桥在跨径80~350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优势。为给我国公路钢桁梁桥设计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公路钢桁梁桥技术进一步发展,介绍美国2座公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结构设计和施工创新技术。唐·霍尔特桥主桥为(122+244+122)m的三跨连续钢桁梁桥,诺克塞克跨河桥主桥为跨径107m的简支钢桁梁桥,2座桥桁架采用华伦式,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取消了竖杆、中横联和桥门架端横联的斜撑,采用更刚性的上平纵联与下平纵联体系,桥面系横梁、斜杆的连接采用刚性节点,用钢量指标均较低。唐·霍尔特桥通过采用屈服强度分别为250MPa、345MPa和690MPa的钢材,实现了等高度的三跨连续钢桁梁;诺克塞克跨河桥主桥钢桁梁采用悬臂法施工,混凝土引桥用作钢桁梁悬臂施工背索的锚固系统,没有任何水中施工,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缩短了总工期。  相似文献   

4.
日本北陆新干线犀川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本北陆新干线上的犀川桥,是一座双线高速铁路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本文从其设计,结构制造,制造及施工等方面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金匮桥为旧桥重建项目,新桥主桥设计为(55.7+105+55.7)m下承式钢桁梁桥,综述该桥总体设计及结构特色。该桥采用2片主桁结构,主桁采用通透率高的三角式桁架,主桁高度采用二次抛物线变化形式;主梁采用整体钢箱梁以解决宽桥面与低梁高的矛盾;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支承于主梁外挑的托架上,通过调整托架高度解决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高差渐变的问题;通过对下承式钢桁梁外形的优化,使该桥成为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景观桥梁。  相似文献   

6.
滕小平 《中外公路》2001,21(3):28-31
缅甸钦敦江大桥为公铁两用、栓焊下承式钢桁梁桥,主跨112m。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负责该桥主桥上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施工指导和监理;缅方负责下部结构设计和上、下部结构施工。该桥主桥支座均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全桥于1999年9月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7.
滕小平 《国外公路》2001,21(3):28-31
缅甸钦敦江大桥为公铁两用、栓焊下承式钢桁梁桥,主跨112m,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负责该桥主桥上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施工指导和监理;缅方负责下部结构设计和上、下部结构施工。该桥主桥支座均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全桥于1999年9月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8.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主桥为11-(2×100) m 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两孔一联共11联,总长2200 m 。钢桁梁采用顶推与悬拼相结合方式进行架设。顶推施工前对大型临时结构中的拼装支架、滑道梁安装进行施工控制,顶推过程中对三桁起(落)顶高差、横向偏位、顶推里程进行控制,实现了对钢桁梁三向精确控制,确保拼装线形与设计线形一致。  相似文献   

9.
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桥梁设计基本原则,以咸宁市金桂西路跨淦河大桥为工程背景,提供了4种桥梁设计方案:无背索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下承式系杆拱桥。综合考虑论证桥梁构造设计、景观特色、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取下承式系杆拱桥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0.
贺晓宇  陈勇  余财文 《公路》2023,(4):152-157
目前对钢桁梁浮托施工的研究多集中于施工工艺介绍,而对浮托施工过程中钢桁梁杆件内力和浮箱内力变化的研究较少。为分析下承式钢桁梁浮箱浮托法施工过程中钢桁梁杆件力学行为的变化,以苏北灌溉渠特大桥第11联施工为例,利用Madis/Civil 2020软件建立空间模型,对钢桁梁顶推施工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桥梁顶推过程中其力学行为的变化,以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下承式城市钢桁架桥上部结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桁架桥主要应用于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中较少选用,但是在城市道路及公路领域选用钢桁架桥有很多特殊的优越性,例如,架设速度快,适应当今快速、重载交通的需要,可以为公路和城市增添景观等。该文介绍了大连市中心新建菜市桥上部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桥梁的结构构造,主桁采用平面及空间两种方式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分析过程和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横梁的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选取主桁杆件为焊接工字形截面和H型钢,可以满足高强螺栓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采用平面和空间分析主桁的结果吻合很好,考虑桥面板与钢横梁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共同工作,符合实际结构工作状态。该设计可供以后公路、城市钢桁架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香槐六路漏河大桥是一座城市主干道双层特大桥,主桥采用六跨57.5 m+71 m+120 m+120 m+70 m+57.5 m变高连续钢桁梁结构,桥梁采用双层桥面,上层桥面为机动车道,宽度25 m,下层桥面为人行通道,宽度11 mo该桥具有大跨度、宽桁架、变高连续、双层桥面等特点,主要介绍桥梁设计方案的比选经过,最终确定采用双层变高连续钢桁连续梁结构,该方案结构可靠、功能适用、构造简洁,为今后类似桥梁的方案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连续梁桥跨河施工支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叶见曙  刘键  李延安 《桥梁建设》2006,(1):39-41,61
主要研究了采用装配式公路钢桥桁架(通常称为贝雷架)做为支架进行连续梁桥现浇箱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研究了跨河施工支架的技术方案,特别是施工支架在桥墩上的刚性斜撑,同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施工支架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变形。研究表明,采用装配式公路钢桥桁架解决跨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现浇混凝土施工支架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连续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在公路桥梁上应用的实例极少,且有关大跨组合结构桥梁施工监控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依托某连续桁架组合梁桥工程,采用了新颖的抗拔不抗剪剪力键,并对传统的混凝土桥面板浇筑顺序进行了调整,极大地提高了负弯矩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桥梁施工阶段的拆架跨中位移量、跨中混凝土预压应力、桥面板与钢梁滑移量是本桥监测的重点内容,为实现成桥状态设计目标,精确而有效的施工监控至关重要.将监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全桥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周泽晓 《公路工程》2020,(2):133-136
大跨径钢桁架连续梁桥由于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一直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难题。以某大跨径钢桁架连续梁桥施工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桥梁临时支撑受力状态,并提出了合龙中施工精度控制方法,最后从施工监控量测角度研究了施工中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盛伟 《交通科技》2006,(6):12-13,16
折线配筋先张预应力砼梁已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而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几乎为零。提出了折线配筋应用于公路桥的一些设计方案,对折线配筋先张法的张拉工艺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盘江大桥桥址处复杂的建桥条件和峡谷地区特殊的风环境,通过研究比选提出了采用"上弦刚接,下弦放松"的施工期钢桁梁连接方式,论述了该桥钢桁梁架设施工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及架设方案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桥为公轨两用钢桁梁部分斜拉桥,跨径布置为88 m+312 m+240 m+80 m。作为国内首座重载公轨共建钢桁梁斜拉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梁刚度大,斜拉索索力大,索力调整困难,为此提出斜拉索1次张拉到位的总体施工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实现施工方案优化。现场应用表明斜拉索1次张拉到位施工方法可简化施工步骤,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19.
菜园坝大桥施工阶段的抖振时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是钢箱系杆拱、桁梁的组合结构拱桥,其施工阶段的刚度与使用阶段相比要小得多。为避免抖振引起的施工安全问题,在利用线性滤波器中的AR模型进行了三维脉动风场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时域分析法对各施工工况下的抖振响应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也可为今后该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结构设计,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通过结构计算与试验模拟,从钢-混凝土结合段位置的选择、索距、桥塔、主梁、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等方面对该桥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结合段设置在中跨侧距桥塔中心12.5 m处,结合段位置主梁的变形和内力均较小;中跨标准梁段宜采用15 m索距,边跨宜采用7.5 m索距;该桥桥面以上塔高为180.5 m;索塔锚固形式采用钢锚箱方案,并设置弧形预应力筋减少和控制主桥索塔锚固区外壁裂缝;主梁采用PK断面,可充分发挥全截面的性能;采用优化的混凝土后设承压板的钢-混凝土结合段型式,应力和刚度过渡较为平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