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大同市为例,通过探寻区域旅游用地功能分区的方法,总结出区域旅游用地管理思路,为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肖传亮 《中国电动车》2007,(11):233-234
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正以前所没有的速度在进行,这为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力发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条件,但也给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发达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保护现存的旅游资源,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不断增加本地旅游资源的总量,进而使本地旅游产业能随着本地城镇化过程的加速而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文化与生态是旅游产业两大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有的文明传承功能、政治教育功能和经济价值功能。在旅游产业中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当地经济效益,而且对地方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ARC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十七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变量(旅游外汇收入、餐饮业营业额、星级酒店营业额)与旅游资源、城市经济外向度进行关联分析,以研究旅游业外汇收入与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及经济外向度的关系。从数据分析中得到旅游外汇收入不仅与城市的旅游资源、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与城市经济外向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其保护与传承有效的手段是旅游的开发。邢台市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的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对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相结合进行合理开发,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业,还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美澳滨海旅游景观公路考察的总结,论述了如何借鉴国外旅游景观公路的设计与建设经验。结合广东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条件,在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中贯彻安全、环保、灵活、宽容、创作的设计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广东滨海旅游发展特点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湘西地区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旅游消费理念的不断完善,开展湘西旅游公路景观资源的分类、识别、评价和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湘西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资源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公路景观资源两层次分类方法,将旅游公路景观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公路自身景观资源和公路路侧艺术景观资源4大类;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湘西旅游公路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并根据湘西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特点,进行湘西旅游公路景观资源区系划分,建立了旅游公路景观资源利用水平等级评价方法与标准建议,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研究成果对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很大。本文分析了历史名人与河南旅游的关系,论述了河南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对河南历史名人旅游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很大。本文分析了历史名人与河南旅游的关系,论述了河南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对河南历史名人旅游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轿车是交通工具,轿车工业的目的是使交通现代化,中国的交通系统不能照抄西方模式,要建设有不国特色的交通系统,这人系统应具有有效性,人民性,资源利用率高,有利环保和可行性。合理的交通系统以科学地组织和利用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为根据。  相似文献   

11.
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改建工程路基施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安楚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十三合同段为例,从技术准备、软土地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路基挖方、路基填筑等5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改建工程的路基施工.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公路交通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的自然环境影响与社会环境影响,促进公路环境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结合公路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从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和环保投资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影响以及公路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的概念,对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为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有利于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二色补血草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是可持续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道路系统的生态安全与景观美化,而且还关系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二色补血草为例,探讨公路路域绿化护坡植物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并为工程建设的植被恢复重建提供植物物种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波  徐成桂 《公路工程》2020,(2):112-115
以某公路土质边坡维护工程作为案例,阐述了SNS柔性防护网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经济性和环保性等4个方面分别和其他边坡防护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浆砌片石、锚杆加固、挡土墙等刚性防护措施比较,SNS柔性防护系统不但拥有传统防护技术的预防治理作用,而且可以预防治理坡面常见地质灾害。SNS柔性防护系统秉承“以柔制刚”的理念达到“事倍功半”效益,是一种施工便捷、资金投入相对少,对已有公路以及周边建筑物扰动相对小,对危险落石落土有阻拦作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所产生影响,简述我国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的现状;为使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达到协调发展,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四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地区独特的中低山生态系统,结合国道G304线图布信至霍林郭勒段公路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分析了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和建成后运营阶段全方位做好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公路隧道建设中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以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为依托工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公路隧道如何采取合理的勘察设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公路隧道建设的环保工程。  相似文献   

18.
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是粤西一条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2004年初被确定为交通部和广东省联合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项目设计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升安全至上的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保护,节约耕地,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方案比较分析,追求自然和谐的公路景观。  相似文献   

19.
姜杰 《隧道建设》2007,27(4):33-36,47
太原西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山西省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上,长约13.68km×2,为我国目前第二长公路隧道。在勘察设计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长大隧道的建设经验,并邀请国内众多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对其进行了多次优化。简要介绍太原西山特长隧道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隧道土建工程设计、附属工程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提效和品质提升等方面梳理了雄安新区容易线设计中绿色公路理念的应用点,通过在设计中综合施策,将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污染排放等核心价值理念运用到公路建设之中,取得了示范性效果,可以为其他公路工程设计中运用绿色公路理念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