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0年全路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铁路科技工作,分析当前铁路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10年铁路科技工作重点任务,动员全国铁路科技工作者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攻坚克难,创新发展,进一步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科技兴企”的战略方针,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狠抓重点项目科技攻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加快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科技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书凯 《中国铁路》2001,(10):12-16
综述了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发展状况、科技评估的发展特点、我国科技评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科技评估的概念、范畴与分类,我国科技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及科技评估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分析了科技评估在科技决策与科技管理中的作用,及政府在科技评估管理中的地位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铁道工程学报》2006,(3):I0004-I0004
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今天的科技投入,就是对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但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仍显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当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国必须审时度势,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完成本纲要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技查新工作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评估与认定,系统定义了科技查新工作的概念,重点介绍了在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技查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市场化延伸服务。并就当前开展科技查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明 《机车科技》2007,(2):48-51
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都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科技活动之中,又为生产、科技活动本身服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有其共性,都是提供科技情报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都有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特性。为了提高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管理的质量,必须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科技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促使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铁道工程学报》2006,(2):I0002-I0002
3 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一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强化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二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宏观协调机制。确立科技政策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基础地位,按照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形成国家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加快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进计划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在计划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中的作用。三要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科技项目的评审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和鼓励创新的原则,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重大项目评审要体现国家目标。完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度。建立国际同行专家参与评议的机制,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扩大评审活动的公开化程度和被评审人的知情范围。  相似文献   

8.
健全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代国铁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要求,是铁路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研分析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总体定位与战略目标,从创新力量、项目支撑、科研方向、转化应用、人才团队、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建立铁路局集团公司“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为推动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铁道部资讯     
进一步提高铁路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铁路科学发展 1 据《人民铁道》报道,铁道部党组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铁路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定》,明确“十二五”期间铁路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和基本要求。“十二五”期间,铁路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是:以科技创新作为铁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科技发展作为保障铁路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科技大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我国铁路科技投入概况,通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及国外科技投入强度对比,并参照国外铁路科技投入状况,提出了对我国铁路科技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局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科技进步在全局各个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局总体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还很低,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发展科技的任务十分繁重。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大力度,踏踏实实地推进“科教兴局”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铁道工程学报》2006,(2):F0002-F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科技大发展韵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铁道工程学报》2004,(4):i001-i002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指导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工作需要,40年来,我已撰写并公开发表科技学术论文40多篇,不算多,每年能够做到-一篇。根据多年写作科技学术论文的实践经验,觉得要撰写好科技学术论文,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包括管理机制与落实机制,操作层面的落实机制至关重要,亟需建立科研课题生成机制、科技成果培育机制、科技奖励促成机制、科技合作共赢机制、科技管理闭环机制和科技人才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哈尔滨铁路局科技工作的现状,提出对科技工作未来发展的要求,制定科技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上海铁道科技》2008,(4):F0002-F0002
2008年11月5-6日,上海铁路局科技情报工作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会议首先介绍了科技情报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讨论了《上海铁道科技通讯员工作守则》。《中国铁路》杂志主编(研究员)江文彬同志就科技和管理类论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及科技杂志的编辑向与会同志作了专题辅导报告。与会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我局的科技情报工作,进行了座谈讨论。会上还举行了颁发首批《上海铁道科技》特约通讯员《聘书》仪式,  相似文献   

19.
干线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0,(7):12-14
南宁铁路局为列车汛期行车安全装上“科技保险” 近年来,因汛期地质灾害引发的列车脱线事故时有发生。据了解,辖区内山区众多、地质灾害频发、防洪形势严峻的南宁铁路局积极依靠科技手段构建防洪体系,为汛期列车安全装上“科技保险”。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丰台桥梁工厂王彦花古往今来,科技档案信息一直被广大专业人员看成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结晶和良师益友,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今天,更应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深化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