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采用不同塑性应变幅控制,对冷拔铜镁合金接触线进行室温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发生循环软化现象.应力降低速率随着应变的降低而减缓.通过Manson-coffin公式估算出接触线用铜镁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得出应变-寿命关系,并指过渡寿命NT所在应变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宏微观结合,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铜常温及低温下低循环变形行为,着重讨论了应变幅值、试验温度、奥氏体稳定性对低周疲劳寿命、循环硬化/软化的影响;分析宏微观试验结果,提出了材料循环变形过程中硬化与软化同时存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氮对316系列不锈钢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16L和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两种典型应变路径下的多轴百比例如载体周疲劳试验,并对上述两种材料的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位错结构进行了观察,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氮对不锈钢的同及多轴比例如载低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非比例循环循环附加强化及低周疲劳寿命对合金元素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5CrMo材料的不同缺口半径下缺口试样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得出缺口半径,载荷水平会影响缺口试样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结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对各控制参数的比较,说明在多轴应力应变状态下,用局部等效应变能密度法能有效地进行缺口构件的低周疲劳寿命描述,并用光滑试样的疲劳寿命曲线可靠地进行了缺口构件的疲劳寿命估算。  相似文献   

5.
采用KBW自洽理论和以前提出的单晶硬化律,对铜多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理论模拟,其范围包括高周疲劳阶段和低周疲劳阶段。结果与有关实验定量相符。理论模拟还证实了多晶体循环应力-应变曲线滑有平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修正Neuber方程的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估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疲劳寿命,根据局部应力-应变理论,通过直接拉伸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真实应力-应变循环曲线,运用Neuber方程将名义应力、应变转换为局部应力、应变,对循环曲线和Neuber方程进行修正,以符合平面应变问题。通过等应变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方程,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形成寿命预估方法。根据应变疲劳寿命曲线可合理计算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由累积损伤可求得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以货车车轮CL60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00℃下的高温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发现:在循环初期,试样承受的拉压应力幅基本对称;循环末期,拉应力急剧降低,试样产生了失稳断裂;终了时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反映出了典型的瞬断特征.因此,有必要从断口处进一步研究其微观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1960N试验负荷、无滑差润滑条件下,测定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和铸造高锰钢与碾钢轮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低碳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约为6×106周次,比高锰钢高两倍.低碳贝氏体钢的接触疲劳失效表面出现麻坑剥落和条状剥落;高锰钢接触疲劳失效表面除出现麻坑剥落和细小点状剥落,还出现铸造缺陷引起的粗大麻坑剥落.低碳贝氏体钢的高强度使之有高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强度低和形变孪晶引起的微裂纹,特别是铸造缺陷,导致高锰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低于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Ca含量对镁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两种AMCa镁合金进行超高周疲劳实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和X射线能谱仪EDS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观察疲劳试样的断口形貌,分析了两种镁合金疲劳S-N(疲劳应力-疲劳寿命)曲线特性和疲劳断裂行为,讨论了Ca元素含量增加对镁合金疲劳寿命和疲劳裂纹萌生机制的影响. 结果表明,AM1.77 Ca镁合金S-N曲线没有传统的疲劳极限,呈现曲线连续下降趋势;AM1.85 Ca镁合金具有双S-N曲线特性,在130 MPa左右出现转折点;Ca元素含量增加导致镁合金产生微观结构缺陷,使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模式从AM1.77 Ca镁合金的表面萌生模式转变为AM1.85 Ca镁合金的两种疲劳裂纹萌生模式,即表面萌生和次表面萌生模式,这种转变对材料抗疲劳性能的提升不利.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冲击对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镁合金及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分析了提高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和疲劳寿命的研究趋势.超声冲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降低接头的残余拉伸应力,甚至在焊接接头表面造成残余压应力,还可以细化焊缝及其附近区域的显微组织,甚至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耦合损伤时相关疲劳失效模型移植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使其能够对钎料合金简单结构试样的非比例多轴低周疲劳失效行为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ABAQUS提供的材料子程序UMAT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实现,并通过典型算例对简单结构试样在非比例加载路径下的低周疲劳失效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相同加载路径下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移植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钎料结构试样的载荷响应及载荷随循环周次的衰减,同时也能较好地预测其低周疲劳寿命,说明该疲劳失效模型的有限元移植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应变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的荷载控制模式有应力控制模式和应变控制模式。而在应变控制的疲劳试验过程中 ,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应变状态更符合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试验得出的弯拉应变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便于应用。运用 MTS81 0材料试验系统 ,进行了 5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应变控制模式的疲劳试验 ,得出了它们的应变疲劳方程 ,并对疲劳方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 ,同一应变 (或应变比 )下 ,若干试件的对数疲劳寿命表现为正态分布 ,而且应变、应变比与疲劳寿命分别在双、单对数坐标上表现为直线关系 ;单对数坐标下以应变比表示的疲劳方程较双对数坐标下的以应变表示的疲劳方程稳定 ,而双对数坐标下的疲劳方程更易区分出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优劣 ;应变控制模式下的疲劳试验 ,其它条件相同时 ,沥青混合料的模量越小 ,疲劳寿命越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气动伺服BFA试验机进行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选用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腈纶纤维及自配橡胶沥青,采用NfNM法、Nf50法对比分析添加纤维对其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考虑了应变水平、沥青用量对混合料疲劳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纤维对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1 100με,1 300με,1 500με下NfNM值提高幅度分别超过40%,90%,110%;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沥青用量成正比,而与应变水平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Ingeneral,compositecoatingispreparedbyco depositingfineparticlesofmetallicornon metalliccompoundswiththemetalionsinordertoimprovematerialpropertiessuchaswearresistanceandlubrication[1,2 ] .Nickel,copper,cobalt ,silver ,nickel phosphorous ,…  相似文献   

15.
基于UIC510-3规程和热负荷试验,确定了车轮疲劳强度分析的计算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运行状态下车轮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车轮疲劳强度评定.采用最大主应力方法将多轴应力状态转化为单轴应力,通过Haigh—Goodman疲劳极限方程,得出机械载荷下车轮辐板孔的疲劳强度满足要求;采用Goodman方程,将制动热负荷产生的零.拉脉动循环转化为对称循环,根据辐板材料的S-Ⅳ曲线评价,得出单纯制动热负荷下辐板孔满足疲劳强度要求;提出制动热应力与机械波动应力的叠加方法,采用Miner法则预测机械载荷与制动热负荷组合作用下辐板孔裂纹的形成寿命.由不同载荷下车轮疲劳强度的评价结果,判断出导致辐板孔边裂纹形成的载荷因素是机械载荷与坡道制动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各种应变路径下的非比例循环加载(非比例加载)低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的观察,将宏微观试验结构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多轴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