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盐城港滨海港区作为新港区,港区内在建、待建码头有重力式沉箱结构、高桩梁板结构,此次港区新建一个10万t级通用码头,经设计分析比选,码头设计采用了分离卸荷式地连墙板桩结构,此处码头区域内使用地连墙板桩结构型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相对于重力式沉箱结构、高桩梁板结构,采用板桩结构型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廖晨彦  岑学徐  乔梁 《水运工程》2022,(10):149-153
轨道基础对港区自动化堆场的安全高效运营至关重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比较了桩基轨道基础方案与复合地基轨道基础方案的优缺点。针对PHC桩基轨道梁方案,通过SAP2000有限元建模分析不同桩径、桩距和梁截面组合下的轨道梁基础受力,比选取桩基承载力利用率最大情况下的桩基轨道梁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烟台西港区工作船码头为例,介绍了港内波能集中现象。该港口在防波堤建设后,工作船泊位前的泊稳条件并未像预期那样得到改善。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找出了波能集中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整治措施,包括减少进入港内的波能和在港内增加消波措施等不同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南通港如皋港区通用码头工程,对其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分别采用平面模型(易工水运工程设计软件)和空间有限元模型(ANSYS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计算。本文提出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思路及前、后处理方法对未来高桩梁板码头的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姚勇 《中国水运》2014,(3):304-305
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是1个5,000DWT煤炭泊位相应的配套设施。对施工总体工艺流程、钢管桩沉桩、钻孔灌注桩施工、梁板预制与安装、钢结构安装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主体结构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础采用Φ1,200mm的PHC管桩(直桩)和Φ1,000mm钢管桩(叉桩)的组合方案。考虑本工程桩长较长,故选用"中铁桩1号"作为本工程沉桩施工船舶,本文针对沉桩施工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厦门城市规划和港口功能区划调整,需将厦门港东渡港区19#泊位的煤码头改建为5万吨级的多用途码头(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预留),拟建的码头结构型式为沉箱重力式。为此,需将旧的高桩梁板码头拆除。介绍高桩梁板码头拆除方案的设计及施工,重点分析岩质海岸地质条件下预制桩的拆除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嘉兴港独山港区B23号和B24号多用途码头工程为例,阐述高桩码头工程的质量控制。介绍该工程概况,分析该工程的特点和难度。着重介绍高桩梁板结构码头的工程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工程装船机轨道梁的设计过程,探讨码头轨道梁设计的创新方案。在遮帘桩导梁上设置支墩,通过缩短支墩间距减小前轨道梁断面和配筋,并改善配筋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连卫东  刘针 《水道港口》2010,31(1):40-44
根据龙口、蓬莱海洋站实测波浪资料,分析烟台港栾家口港区和蓬莱东港区的波浪特性,结果显示该海区属于以风浪为主、涌浪为辅的混合浪。利用TK-2D的PEM波浪数学模型模拟工程前波浪,得到工程区设计波要素,栾家口港区的强浪向是偏WNW向,蓬莱东港区的强浪向是偏NE向。利用MIKE21的BW方程波浪数学模型对平面布置方案下港内的波况进行模拟。在掩护水域由于采用直立式码头,波浪发生多次反射,码头前波高较大,为减小港内波高,对方案进行优化,采用高桩等反射率小的码头结构型式,可以消散港内波能,有效减小码头前波高。  相似文献   

11.
汽车滚装码头高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杰 《水运工程》2012,(6):125-128
结合上海港外高桥港区6期工程汽车滚装码头设计,并根据汽车滚装船跳板作业的特殊要求,分别采用基于跳板作业高度要求和基于跳板作业时间要求的2种方法计算高桩梁板式汽车滚装泊位码头面高程。计算结果和实际靠船实践证明,采用这2种计算方法对高桩梁板式汽车滚装泊位码头面高程进行控制是合理的,也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  相似文献   

12.
李亚  吴兵 《水运工程》2024,(4):22-27
基于工程实例,采用反应谱方法、时程分析法对梁系平面刚度偏心分布高桩平台结构地震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横向地震作用下,反应谱法和人工波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天然波时程分析法结果则因选波呈现差异;桩基二维、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较为接近,横梁二维、三维模型剪力峰值计算结果接近,弯矩峰值结果差异大。纵向地震作用下,三维反应谱法和人工波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接近。不同计算模式对比表明三维反应谱法适应性较好。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时,该类型平台结构桩基不宜选用PHC桩。对梁-板连接刚性系数λ进行参数分析表明:λ变化对横梁、纵梁内力的影响大于对桩基的影响,对纵横梁弯矩的影响大于对剪力的影响,且纵向地震作用下影响程度大于横向地震。说明板、梁之间的约束状态改变了结构的刚度分配情况,进而对结构的地震效应产生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厄瓜多尔波索尔哈多用途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项目工期紧,作业面狭小,受长周期波等不良海况影响传统沉桩工艺无法实施等难题。利用贝雷梁的强抗剪抗弯能力,自行设计装配式悬臂贝雷架沉桩平台,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适应性强、维护成本低、沉桩精度高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现场的施工难题,顺利完成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3月23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南京港西坝港区四期化工码头扩建工程完成沉桩。工程码头平台总长279 m,与下游已建码头桩台相接,其中桩台长246 m,宽20 m,为整桩台结构,采用排架式高桩梁板结构。共设4个结构段,采用悬臂结构分段。排架间距为8 m,桩台每个排架设2根直桩(Φ1 000 mm PHC管桩),2对  相似文献   

15.
王晖  吴嘉昱 《珠江水运》2024,(8):115-117
文章以嘉兴港独山港区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大直径PHC管桩在高桩梁板式码头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对施工技术流程的细致剖析,对高桩码头大管桩沉桩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研究重点关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海洋环境影响,如潮汐、洋流等,提出了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制定实用性解决方案的必要性。文章还详细分析了施工准备、管桩布设方案、PHC管桩施工技术等关键环节,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展示了大直径PHC管桩在高桩梁板式码头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包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可靠性以及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港区大桥基础钢管桩的现场高应变动力检测试验和垂直抗压静载荷试验,在详细分析工程地质资料和采用CAPWAPC法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绘制钢管桩轴向抗压试验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判定钢管桩基础的垂直极限承载力;绘制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曲线,分析钢管桩桩底的闭塞效应,给出闭塞效应系数的推荐值;通过桩基动态和静态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估钢管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6,(5):547-552
通过对泰州靖江港区某码头自然条件、设计船型资料、工艺要求及荷载特点的分析,从总平面设计和水工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码头设计内容,提出高桩梁板式结构作为码头结构方案。结合长江下游码头设计中船型众多、水位差较大、码头前沿面层开孔较多、桩基形式多样且沉桩需考虑水深因素等特点,详细介绍了高桩码头的结构设计重点和要点。并对高桩码头及引桥桩型选择和桩基布置、结构计算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轩  郝志斌  林沛生 《水运工程》2022,(10):120-123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采用自动化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ARMG对地基基础的要求较高。由于原状软土厚度较大,大面积真空预压处理的地基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轨道地基进行二次处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ARMG使用要求,通过方案比选,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对轨道进行二次地基处理。堆场区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梁结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过路段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结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可以满足轨道的使用要求,造价较低、过路段差异沉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京生 《港口科技》2014,(3):47-47
2014年2月19日,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四项日部承建的天津港大沽口港区#12-#14号通用泊位工程完成第一根预应力空心方桩的打设,标志着天津临港经济区2014年度1号工程正式拉开施工序幕。该码头工程主体采用高桩梁板结构,按照7万t级散货船舶设计,总长744m,桩台总宽度75.75m,共需沉设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2006根,标准段排架间距为7m。  相似文献   

20.
洋山四期工程为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区,装卸桥荷载超出常规。码头水工结构的设计需要适应超常规的荷载和自动化工艺,特别是根据自动化装卸工艺要求,码头面层特定区域不能含有金属,以免干扰磁钉信号。针对四期工程设计条件论证码头结构形式和桩基方案,并结合工艺特点对码头主要构件设计进行创新。通过论证认为,码头适宜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根据覆盖层的变化分为打入桩和嵌岩桩,同时为适应超出常规的装卸桥荷载和全自动化装卸工艺,轨道梁采用深梁理论进行设计,码头面层设计中首次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