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免疫组化法对37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定位进行观察,发现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呈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粘液细胞呈角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肿瘤团块中有些散在梭形、星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囊腔和腺管腔面细胞基部也有梭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及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在肿瘤细胞索外周还发现些梭形或扁平细胞是S-100蛋白、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提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为上皮源性肿瘤,实质内存在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与中间细胞似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
利用S-100蛋白抗体对126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瘤等)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种肿瘤中都有瘤细胞或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但乳头状囊腺瘤的肿瘤性上皮则呈S-100蛋白阴性反应。提示:S-100蛋白抗原在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涎腺肿瘤。该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是,由大的、圆形或多边形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淡染的、嗜伊红的颗粒;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块、小梁或腺管样结构。本文报告了2例发生在口腔内的涎腺嗜酸性腺瘤,并讨论了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腺样囊性癌(Adboid Cystic Carcinoma, ACC)多发生在涎腺、上呼吸道等处,发生于宫颈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2例。  相似文献   

5.
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其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pictureTM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及癌旁腺体中的表达(P均<0.005);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腺体中的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在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5);复发瘤明显高于原发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soriasin(S100A7)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及皮肤基底细胞癌皮损中psorias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1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仅有2例psoriasin蛋白表达阳性;在2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24例psoriasin蛋白表达阳性,阳性产物表达于角质层及棘层,而不表达于基底层。Psoriasin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结论 Psoriasin可能通过改变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果示肉瘤样成份与癌灶相比,二者不仅在形态及某些功能特点上不同,而且在免疫角蛋白的表达方面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各例之癌灶不论其为鳞癌,囊腺癌或导管癌,也不论其分化程度如何均呈现出不同强度的棕色角蛋白阳性颗粒,而肉瘤成份则无1例为阳性,提示本组病例中的两种成份各源于上皮及间叶细胞.本病肉瘤样成份形态多样,据此将该瘤分为梭形细胞型、巨细胞瘤型、腺泡型及多形细胞型等四种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PA)、交界性多形性腺瘤(RPA)、恶性多形性腺瘤(MP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4例涎腺PA、9例RPA、11例MPA以及9例癌旁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 mRNA在涎腺PA、RPA、MPA中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癌旁腺体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涎腺PA中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RPA、MPA及癌旁组织(P<0.01),而RPA与MPA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在MPA中高分化者与中低分化者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的转录和扩增可能参与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进程,并且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达,有望成为涎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腺上皮起源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lo m 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采用共有引物检测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HPV DNA的存在状况。10 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 DNA 阳性检出率达70.45% (31/44),其中恶性肿瘤 HPVDNA 阳性率为7727% (31/44);良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6363% (14/22);而正常对照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仅为10% (1/10)。提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照核酸斑点杂交法对10例口腔恶性肿瘤组织中HPV16E6转化基因进行了检测。这些肿瘤包括6例口腔粘膜鳞癌(SCC),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ACC),1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PA)和1例腭部软组织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对照组为10例非肿瘤组织,包括唇裂、腭裂粘膜组织标本各5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肿瘤组阳性6例(6/10),包括4例SSC,1例ACC和1例ER(除外1例ACC用核酸杂交法检测为弱阳性),其余为阴性;对照组用核酸杂交法检测4例,除1例唇裂标本为弱阳性以外,均为阴性(0/4);用PCR法检测10例均为阴性结果(0/10)。两组间HPV16E6转化基因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为开展口腔癌的HPV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Studiesonthecarcinomasshowedthatthespeedofcarcinomadevelopmentisdependentonthebalanceofcellproliferatingandapoptosis.Soitisveryimportanttostudythemechanismbywhichoncogenescontrol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oftu-morcell.Moststudiesonsalivaryglandtumorshavelaidemphsisontheproliferatingfunctionofonco-genesathomeandabroad,andignoranteditsfunc-tiononapoptosis,especially,thestudieswerefew-.erincombiningtwokindsoffunction.Helen's[13studyonACCindicatedthatmutationofP,3doesn'tplayimportantroleincarcinog…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显示 :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有 9例肾小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30 % ,该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及健康组 ,后两组肾小管抗体均阴性。提示部分肾小管抗体可能来自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它们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抗原可能系肾小管细胞胞浆 ,这种反应损坏肾小管而导致了肾小管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对50例慢性手足癣患者进行体液免疫和体内、外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患者免疫球蛋白属正常范围;癣菌素皮肤试验中迟发反应阳性率降低;在癣菌素和PHA 作用下,患者白细胞移动指数降低;淋巴细胞转化率及E—玫瑰花结形成率降低;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8例胃癌进行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标记。结果胃泌素阳性14例(29.2%),生长抑素阳性9例(18.7%),两者均阳性者6例(12.5%)。未分化腺癌中内分泌细胞阳性率较高分化腺癌高。胃泌素阳性组其浆膜浸润率13/14例(92.9%),淋巴结转移率11/14例(78.5%),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生长抑素阳性组浆膜浸润率6/9例(66.7%),淋巴结转移率4/9例(44.4%),与阴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胃泌素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癌细胞生长愈活跃,其侵袭能力愈强,转移率愈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 2)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MMP 2及TIMP 2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和11 例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Survivin、MMP 2 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IMP 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宫颈癌Survivin、MMP 2、TIMP 2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或/和间质侵袭、年龄小于35岁者Survivin、MMP 2阳性表达量增多,而TIMP 2阳性表达量减少(P<0.05);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高于鳞癌,而其MMP 2、TIMP 2的表达则低于鳞癌(P<0.05)。结论 Survivin、MMP 2和TIMP 2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恶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bcl-2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中有弱阳性表达;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bcl-2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该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