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的设置距离交叉口太近、公交站台长度不合理及路段公交停靠站对站布置等,导致公交站点处成为道路的交通瓶颈,造成通行能力下降、公交站台处交通拥堵及交通安全差等现象。通过对公交停靠站设置位置进行选择,根据公交站点通行能力模型给出标准公交停靠站在不同道路等级条件下的设置尺寸,进而通过模型计算给出路段和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在不同断面情况下的设计模式,成为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设计的标准,并为城市道路的规划与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道路线形质量提供检核依据,在定义了特殊路段的基础上,根据车辆运行的特征,利用流量与车速的关系建立了特殊路段实际通行能力的理论分析模型。将道路按照"平纵线形+结构物类型"的原则进行分段,通过实测代表断面的车速与交通组成计算了不同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并根据交通组成将其标准化,得出了特殊路段线形与标准通行能力的预测模型。以相邻路段标准通行能力的差△C作为路段线形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并根据其与运行车速差的关系得到了线形安全等级划分的临界标准。结果表明:在隧道与弯坡段,使用标准通行能力指标评价线形安全性比使用运行车速指标的结果与事故的相关度更高,可弥补传统运行车速评价模型不能考虑道路类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 城市道路网总体容量和交通负荷是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决策指标,过去都是从单个路段和单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来评估的。这样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个路段、逐个交叉口来计算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工作量非常繁复;二是个别路段,交叉口的容量简单累加(即使是加权累加)并不一定就是路网整体容量。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的道路通行能力(我们称之为经典容量)概念,研究能客观反映城市道路网总体容量的指标定义和算法。八十年代初,法国工程师路易斯·马尚提出了“城市的时间与空间消耗”的概念。这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可变车道增加交通高峰和紧急疏散时道路的通行能力,提出了动态车道反转的技术框架,以实现车道方向快速反转以适应动态交通流变化。建立了动态可变车道交通通行能力分析模型,分析了路段、交叉口和路网的通行能力。提出了整数线性规划和双层规划模型,以最大限度地通过可变车道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采用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主动式的可变车道管理策略,将使路网通行效率提高72%;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模拟道路网络更能反映实际的交通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城市道路中的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对城市道路网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上的交通需求计算方法进行描述。根据对图论理论的研究,提出用断面法对城市道路网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给出断面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计算流程。应用该方法对哈尔滨市的道路交通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出了哈尔滨市路网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区域交通组织的方法和标准,以长沙市阿波罗商业广场周边区域为实例,对交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实际交通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区域内交叉口及路段的交通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着重从交叉口、路段和停车3方面对该广场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最后,对所提出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仿真评价,以期达到提高阿波罗商业广场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常州市中吴大道主辅路断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分析了常州市中吴大道在城市路网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主辅路的规划断面,并通过交叉口渠化、标志标线划分、公交专用道、人行过街横道、主线绿波交通、绿化景观设置等设计理念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吴大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道路景观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运行效果,选取通行能力和延误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仿真与评价技术开展研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前后通行能力表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量及右转车道长度对导流岛交通疏导效果影响很大.在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量较小、短右转车道情况下带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较高.采用IQA方法计算设置导流岛前后延误表明:大部分情况下带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运行延误较小,只有在交通量很大的情况下,延误有增大趋势.可见,在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量较小、右转车道长度较短的交叉口设置导流岛能提高通行能力,减小交叉口延误.  相似文献   

9.
公路快速化改造过程中,原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通行能力有限、事故率较高等问题,用立交来代替平交,对老路平交口进行立体化改造,将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归纳平交口立体化改造中道路的相交方式,选取典型的工程案例,进行车辆运行速度数据调查和分析,结合路段交通特征,总结各道路相交方式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文静 《公路与汽运》2023,(2):22-24+43
随着广州市机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益突出。广州市越秀区作为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路网优化空间小,亟待通过有效的交通治理措施挖掘道路通行能力。为解决老城区道路资源有限、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基于交叉口流量转向特征,提出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的措施,充分利用出口道的道路空间资源实施借道左转,挖掘道路通行能力,保证交叉口的通行需求;以广州市中山一路-达道路交叉口为例,介绍出口道可变车道的应用设计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基础参数。山地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平原区交叉口通行能力差别较大。通过分析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交叉口,对其几何特征、交通特征进行观测,分析计算车头时距和启动延误数据,得到交叉口进口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发现山地城市交叉口一条进口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比普通地区交叉口通行能力低200~400 PCU。  相似文献   

12.
交通延误主要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处,该文以北京中关村一桥交叉口为例,通过Synchro仿真软件评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状况,优化路口信号配时能够达到缩短延误时间,同时针对饱和交通流情况,通过路口拓宽增加进口道通行能力,通过两种方式的综合作用对交叉口的拥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重庆大庆村立交的交通拥堵状况,基于交通工程学的相关理念,采用调查研究与VISSIM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大庆村立交交通拥堵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善方案,并基于VISSIM软件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对改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导致大庆村立交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规划不合理、进口道通行能力不足、信号配时不合理、公共交通及道路用户的影响等;对交叉口空间渠化及信号相位配时进行优化设计可达到改善效果,交通延误、停车时间与次数、排队长度均改善50%左右,大大缓解了大庆村立交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速公路交织段的概念,结合城市道路间断流运行特征及路侧指路信息对交织车辆的影响机理,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实际交织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道路交通设计特征及驾驶员变道行为特征分别确定了城市道路进口道交织段的起讫点.选取上海市典型交叉口对车辆换道行为及微观行车特征进行视频观测,共获得159个有效样本,分析了车辆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呈正态分布.结合指路信息的影响改进了现有交织段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比较了该交叉口三个典型断面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断面、交织段断面、路段断面,并指出随指路信息位置变化时交织段通行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指路信息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15.
人非共板断面通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差进行分离,减少机非碰撞的交通事故;避免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非冲突予盾增加,非机动车频繁起伏,舒适性下降等问题;结合道路红线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等因素,研究人非共板断面在路段及交叉口范围的交通模式,从而分析总结人非共板断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基于饱和度的车道数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理论上推导了交通需求与道路宽度、有效通行时间比的相对关系,进而推导出一个流向上的车道数量的计算公式,并针对典型的十字交叉口和路段情况,详细讨论了交叉口进出口道和路段上车道数量计算公式。最后,对一个算例进行了验证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徐州市一些平面交叉口的实地观测和分析,提出系统研究和正确设计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位置的必要性。基于通行安全、车辆顺畅和通行能力约束,将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理论系统化、更优化,建立了平面十字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设计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分析,提供了进一步优化停车线位置的途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最后,结合VISSIM软件仿真给出了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的一些设计值。  相似文献   

18.
苏小军  隆冰 《公路交通技术》2015,(1):114-120,125
在道路交叉口中,采用禁止左转方式可以消除交叉口的左转车流冲突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但同时也会增加邻接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压力。采用VISSIM交通仿真系统对相邻2主路与2次路相交组成的4交叉口区域在禁止左转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主路交叉口禁止左转对区域交通的影响。分别采用韦伯斯特法计算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在此基础上对2主路交叉口进行协调控制,得到交通区域在禁左前后的仿真数据。分别对交通区域的行程时间、排队队长、行车延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路交叉口禁左后,周期时长得以降低,交叉口延误有明显降低;主次交叉口与次路交叉口的延误均有所增加;交叉口区域的总行程时间和行车延误也有微小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1)
针对短连线交叉口传统信号配时方案造成的车队排队超过路段距离,车流上溯诱发上游交叉口拥堵的难题,建立信号周期模型。以通行能力与车均延误时间之比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进口道车辆最大排队长度为约束条件,利用线性规划理论求解,同时探讨模型成立条件。最后选取实例,进行验证,仿真后提出相应评价参数与传统信号配时方案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客观性不强的缺陷,结合常用仿真软件及交通大数据,融合机动车与行人通过交叉口的需求,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高峰小时通过车辆数、白天12 h通过车辆数、各流向平均饱和度3类机动车通行正向指标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各流向饱和度均衡系数、行人相位最大绿灯间隔时间、行人相位平均绿灯间隔时间、行人过街平均等待时间6类机动车通行、行人通行负向指标。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多样且实际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实际交叉口优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