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辽宁省沈(阳)本(溪)高速公路隧道区段位于沈(阳)丹(东)高速公路66km--73km之间。区段共包括两座双洞单向隧道(大峪隧道及吴家岭隧道)。大峪隧道A线长1470m,B线长1552m。吴家岭隧道A线长1020m,B线长1100m。大峪隧道出口距吴家岭隧道入口约2.5km。两座隧道共设一处监控室,处于两隧道之间约71km处。沈本隧道监控系统从1992年就开始设计,建成并投入运行已有一年时间。介绍了运营状况。  相似文献   

2.
李勇 《公路隧道》2001,(4):6-11
尖山子隧道位于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上,左线长4025.549m,右线长4045m。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本文介绍了该隧道总体设计的情况,并对该隧道能顺利实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勇 《公路交通技术》1999,(2):42-47,69
尖山子特长隧道位于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上,左线长4025m,右线长4045m,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设计难度大,介绍了该隧道总体设计的情况,并总结了该隧道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由中交一公局中路通隧道公司暨七公司承建的塔岭特长隧道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与江西省婺源县分界处,隧道左线长3756m,右线长3728m,设计时速80km。该隧道已于2007年10月18日正式贯通。隧道穿越皖南产业集中区、资源富集区、重要旅游区,对安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惠高速公路青山隧道左线长455m,右线长470m。隧道穿过上部山体地质为薄层的第四系残积坡积土层和下部石英砂岩、石英斑岩组成,最大埋深约80m,围岩类别为I-IV类。总结介绍了隧道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6.
渝湘高速公路界石至水江段是我国西部大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庆环线高速公路相接于界石立交,全长约85km。石龙隧道位于巴南区接龙镇与石龙镇之间。左线长3435m,右线长 3445m,为一特长隧道,也是水界路最长一座隧道。隧道总投资16600万元。  相似文献   

7.
大相岭隧道为深埋(最大埋深1660m)特长隧道(左线长9946m,右线长10007m),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前人研究程度浅,隧道所遇见的关键地质问题多,综合评价难度大。在对隧道地质构造勘察中,综合运用了工程物探、地面地质调绘、地质钻探及综合测井,以及各项试验测试等勘察手段,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地质构造综合分析和评价,使各种手段所获取资料得到相互验证、互为补充,给隧道的围岩分级,不良地质评价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4日,雅西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左线成功安全贯通。至此,这条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施工的长达10 km的西南第一公路长大隧道正式双向贯通,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境内路段已经成功实现连通。据了解,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分为左右2线,左线长9 962 m,右线长10 007 m,该隧道也是目前西南地区在建最长、埋深全国最大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上旬,深圳市最长的一座公路隧道,也是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较大的林场隧道全线贯通。林场隧道是深圳至盐田港二通道深圳至惠州第二条快速通道的一部分,为双线单洞隧道,左线长2300m,右线长2267m。它起始于罗茅以东罗沙公路4km,东方风雅台右侧,终点位于盐田港与盐坝高速公路连接处。由于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04,(1):32-32
近日 ,湖北十堰市竹山县连接银 (川 )武 (汉 )高速公路的重要引线工程——鲍 (峡 )双 (桥 )省道三关隧道主体工程全面贯通。该隧道地处郧县、竹山两县交界处的三关梁子 ,海拔 1 2 0 0多 m,是十堰通往西南和西北方向的交通咽喉。工程于 2 0 0 2年 1 1月正式开工 ,总投资 1 80 0万元 ,全长 1 41 0 m,其中主体隧道 760 m。十堰三关隧道主体工程贯通  相似文献   

11.
位于深圳福龙路穿横龙山的长隧道左线长2330m近日已全线贯通,标志着长14.38km的福龙路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的胜利。福龙路横龙山左洞的贯通创造了两项亚洲公路隧道之最:1.在两条主隧道上各开凿了一条匝道隧道,形成左、右各有一个呈“丫”型的喇叭口,最大开挖断面达304m^2,最大跨度达29m,是亚洲公路隧道开挖断面之最;2.用这种连接方式设计的公路隧道是亚洲首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重庆渝湘高速彭武路长滩隧道右洞顺利贯通,这是彭武路最先贯通的特长隧道。彭武高速公路长滩隧道右洞,全长3276m,该隧道地质复杂,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尤其是长滩隧道进口端,岩溶沟槽及岩溶缝隙特别发育,岩溶洞穴多,且形态复杂。  相似文献   

13.
宁(南京)淮(阴)高速公路老山隧道是双向六车道,单线总长7200m,有“华东第一隧”之称,由两座隧道组成。老山一号隧道总长3580m(左线长1785m,右线长1795m),正洞开挖高8.0m,深度16.0m,采用双向掘进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有较大溶洞、较多的断层和涌水、软岩等,影响了施工进度。经过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集团宁淮项目经理部研究,采用小剂量光面爆破,缩短施工循环时间,工期预计为11个月,提前两个月贯通。为了确保洞内不漏水,采用了透水盲管及防窜流复合防水板、S8防水混凝土等新材料,并设立三道防漏水屏障:防水挂板采用无钉铺设新工艺;为防止焊接钢筋时烧伤防水板,采用以耐火实施隔离作业的施工方法,力争做到防水板完好无损,滴水难漏,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由于防止了地下水渗漏,也有效地保护了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目前该隧道二次衬砌已完成,全洞即将峻工。  相似文献   

14.
福州至宁德高速公路上有洋坪隧道(双线总长3630m)和赤岭隧道(双线总长6762m)。这两座隧道分别有200-280m通过水库水体范围,且穿越数条富水断层带。以洋坪隧道为例,其左右线均有约200m位于水库水体范围内,隧道洞顶以上地层厚度约42m;水库枯水期水深7.0m,蓄水量为330000m^3;洪水期水深16.5m,蓄水量为2150000m^3;  相似文献   

15.
朱建东  张世忠 《隧道建设》2011,(Z1):243-248
探讨3条长隧道建设规划内容比较,为日后公路长隧道设施规划引为参考:台9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优先段和平溪高架桥工程标已2011年1月开工,其中的观音7.8 km、谷风4.7 km等长隧道工程,以最高规格隧道设施标准设置,正赶办初、细设中,全线预计2017年通车。大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世界第一长之双孔公路隧道,长18.04 km,双孔,单向,双车道,工程2002年3月开工,已2007年1月正式通车。世界第十大之关越隧道,为日本最长的公路隧道,系双孔,单向,双车道,北上线长11.055km,南下线长10.926 km,于1991年10月全线通车,设置大部分国家在隧道内所不采用的洒水设备,另率先运用电气除尘机和竖井相结合的纵流式通风模式,并禁止载运危险物品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16.
肇兴隧道全长4752m,为分离式左右洞隧道,是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目前贵州省高速公路在建的第一长大隧道。承担该隧道开挖建设重任的是以隧道施工见长的中铁五局一公司。该公司先后承建和参建了闻名世界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和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等10多座隧道。自2008年9月隧道开工以来,参建员工克服隧道地形复杂、地质破碎、开挖断面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高海拔隧道火灾通风及人员疏散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低海拔隧道(0 m)和高海拔隧道(4 000 m)不同纵向风速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较小风速(1 m/s)不会破坏烟气分层,反而会延缓烟气下降的速度,隧道上下游疏散环境比无纵向风(0 m/s)更好,可用疏散时间更长,较大风速(2 m/s、3 m/s)可保证火源上游处于安全的疏散环境,但会破坏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导致下游烟气下降快,不利于下游人员疏散;2)与低海拔地区隧道相比,高海拔地区隧道烟气层下降速度更快且烟气层高度更低,温度、能见度条件相对较差,高海拔隧道不同风速条件下各位置可用疏散时间整体小于低海拔隧道。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7月25日上午8点,青海省S307川口至大河家(省界)公路岘子隧道顺利贯通,成为川大公路全线第一座贯通的长大隧道,预示着川大公路上的一个控制性工程被攻克。岘子隧道为一座2车道分离式隧道,左线长1 666 m,右线长1 772 m,采用双向4车道1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80 km/h。工程所在地海拔2 400 m,属于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隧道穿越黄土覆盖区、砾岩、卵石土及弱风化泥岩地层,全隧穿越Ⅴ级围岩,埋深最浅处仅20 m。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涌水突泥,全断面滴水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西藏拉萨市和林芝市交界的米拉山隧道将于2017年6月30日完成通车任务,届时米拉山隧道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米拉山隧道项目是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平均海拔达4 740 m以上。隧道按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左线长5 727 m,右线长5 720 m,属特长隧道。  相似文献   

20.
聂振宇 《隧道建设》2014,34(4):356-361
以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松山湖隧道施工为例,通过对隧道各工序作业时间分析、隧道设计与施工类比和施工模型图说明,认为铁建设[2010]120号文在修建城际地下铁路隧道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1)Ⅵ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位置距离掌子面由原35 m调整为50 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由原70 m调整为85 m(除文中所述几种特殊情况外);2)Ⅴ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位置距离掌子面由原35 m调整为55 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由原70 m调整为90m;3)Ⅳ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位置距离掌子面由原35 m调整为65 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由原90 m调整为12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